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发展概况

一、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加快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518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增速比2016年加快12.5个百分点(见图1)。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65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1%;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99.9亿元,下降8.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404.4亿元,增长23.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752.9亿元,增长15.8%;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753.1亿元,增长11.7%。

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发展概况

图1 2013-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及增速

二、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反弹

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7.0%(见图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1684亿元,增长7.2%。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投资265837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中部地区投资163400亿元,增长6.9%;西部地区投资166571亿元,增长8.5%;东北地区投资30655亿元,增长2.8%。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20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第二产业投资235751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投资375040亿元,增长9.5%。分行业看,2017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193616亿元,增长4.8%;从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连续五年数据来看,2017年实现了首次反弹。

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发展概况

图2 2013-2017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增速

三、发展的现状

(一)核心企业的自金融

核心企业是产业链中的重要枢纽。对他们而言,从事供应链金融,有天生优势,他们手头掌握了上下游企业的交易数据,几乎开启了上帝视角。

上游供应商交货环节,在核心企业接到经销商的订单的接单排产阶段,供应商可向银行申请订单融资业务。在产出产成品交货前阶段,供应商可申请办理商品融资及仓单融资业务。产品交付核心企业后,普遍存在付款账期的问题,此时可申请办理保理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

核心企业向下游经销商销售产品环节,货物一经交付,经销商就可直接向银行申请办理商品融资业务和仓单融资业务。除此外,经销商在向重点客户交付大量产品时,还可向银行申请办理融资租赁、应收租赁款保理等业务。

对于核心企业来说,他们可以借助新技术应用建立自金融体系,服务自身主业及关联产业,向与之有管理的企业或个人提供包括投资、融资、支付结算与增值等综合金融信息服务。

据悉,小米从2015年开始涉足互联网金融业务,涵盖供应链融资业务、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支付业务、理财产品分销业务、互联网保险服务等。2017年3月2日,小米金融资产支持证券100亿元储架发行取得上海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成为国内首单支持新经济企业供应链金融的资产支持证券。不仅为小米公司发展提供资本支持,其整个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包括研发制造商、屏幕供应商、摄像头供应商、电池供应商等)都是受益者,供应商据此可以获得新的资金渠道和更灵活的资金来源,从而推动以小米公司为核心的整个供应链的快速发展。

(二)供应链服务专业化

大型制造企业,依托自身物流与供应链板块业务,逐步发展专业化供应链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如:2014年4月25日,海尔与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以海尔日日顺为基础联合第三方金融机构对下游经销商进行供应链融资支持,将产业与金融基于互联网整合在一起。日日顺始于2000年9月,主要从事海尔及非海尔品牌的其他家电产品的渠道综合服务业务,日日顺物流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全国性物流网络之一,尤其在三四级市场具备较强的优势。

目前,智慧物流业务已成为美的重要的战略板块,并于2017年5月改名为安得智联,把物流设备、供应链金融业务也纳入其中。

(三)电商平台的普惠金融

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在改变人们消费理念的同时,也使得传统营销体系扁平化,大量中小型制造企业通过电商平台直面客户。电商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零售额、市场占有率和物流服务方面,电商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多方位融资服务,成为电商新的竞争点。一方面,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商平台积累了商家的基本信息和历史信息等优质精准数据,电商可依据这些数据给予其相应的信用金额。这样,电商平台成为中小型制造企业获得融资的便捷渠道。

此外,供应链金融业务向纵深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细分化将是其发展的必然道路。垂直领域的电商平台也在加速形成,并逐渐发展成熟。每个垂直细分领域可能衍生出千亿级的市场,在垂直行业精耕细作,将融资更加精细化和集成化,如:医药、化工等。

(四)科技加持的供应链金融

不少制造企业拥有强大的科技积累,用科技驱动金融创新,升级供应链上的产融结合。如:联想集团依托多年积累和沉淀所形成的供应链体系大数据,建立多方位模型,实现联想金融的系统实现能力和大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在服务上下游供应商、分销商过程中,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缓解供应链中的资金支付压力,同时也缓解公司应收账款压力,加速资金周转,促进销售,提供资金保障。

区块链被认为可以使供应链金融做到业务信息公正化、透明化。2016 年 5 月,华为加入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探索专为金融机构服务的的联盟区块链,以及应用场景。2018年2月,华为云发布区块链服务BCS(BlockchainService)产品,为企业及开发者提供公有云区块链服务。2017年3月,点融网和富士康旗下金融平台富金通共同推出了一个名为“ChainedFinance”的区块链金融平台,欲借助区块链技术破解供应链金融难题。

四、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企业成为风险主要承担者

在众多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金融机构采取与供应链内的核心企业合作,对资金流和物流实行双向控制,降低资金风险,从而使得供应链风险出现核心企业集中化的问题,即在整个环节中,供应链的风险向核心企业集中,一旦核心企业发生信用风险,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会集中爆发信用风险。

(二)运作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将成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必然发展趋势。我国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不久,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其业务流程设计必然存在一些缺陷,同时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对互联网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依赖性强,故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数据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完善需针对供应链金融进行特征性的研究开发,降低整个过程风险。

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发展概况

五、未来展望

随着制造业供应链的生态化发展,供应链上的参与主体越来越多样化,为制造业供应链服务的金融体系也渐渐从原来的要素特征走向了生态化。这些产业生态、金融生态和创新主体通过良性互动,不断推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制造业的转型变革。

(一)供应链金融全球化战略

国家制造业之间的竞争早已不是单纯的企业竞争,而是供应链的竞争。《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这也更需要我国拥有强大的全球化制造业供应链体系。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一张全球化的供应体系正在建立,沿着制造业走出去的步伐,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的全球化步伐也将加快。因此,建设国家层面的制造业供应链监控体系有必要提上日程,以保障国家制造业全球化供应链体系的安全运行。

(二)金融生态优化产业生态

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阶段,金融生态是一种复杂的网络结构,在结构、产品、环境要素上,金融生态呈现出多耦合状况,各个要素共同推动了金融生态的发展。多产品融合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不仅有担保、保理、质押、抵押、票据等传统供应链金融产品,也有信托、第三方支付、风险投资、众筹、资产证券化等新型金融产品,这些产品间的组合协同,产生了创新性的金融活动。

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制造业正在探寻一条基于数字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制造业经济,在传统大规模、工业化制造业生产流水线作业下,个性化定制和小批量制造难以实现,但是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开放硬件平台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运用,通过集合众人智慧、按需设计、自我制造、个性生产的新兴工业体系,制造业正在向分散式和扁平式的方向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支持的每个制造作业点都可能成为一个微型制造工厂,即“个体制造”,这就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引领制造业振兴和焕发生机的一项重大变革。

互联网金融条件下,线上信息将指导资金对供应链上的生产和流通进行客观调配,降低整个产业和流通过程中的摩擦成本,从而对实现金融生态优化带动产业生态优化。

(三)产品研发更贴近产业链

2017年7月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未来五年的中国金融发展奠定了主基调,强调金融须“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源于实体经济,服务于物流与供应链环节,在科技驱动金融创新的大环境下,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将更贴近供应链。

随着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电子化平台,成为提升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方法。制造业电子供应链,已经成为金融机构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它是金融机构采用电子技术、互联网服务平台,研发一系列电子化的金融衍生品及服务,实现内外部数据交换,包括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的客户数据,最终达到提升服务品质、降低交易成本目的的新型服务方式。它是采用电子技术、集中协调链条上的各个企业的关键数据,如生产状况、库存状态、运输安排、订货、在途物资、销售分析、资金结算等,同时实现订单的电子化操作、库存的自动化处理、批量和系列号跟踪、在途物资盘点等,跨越了从原材料、生产、运输、分销、销售等过程,涉足供应链上下游各个企业和客户、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等,有效缩短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企业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时间。在新的市场格局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必然是以整个商业生态为基础,覆盖供应商、采购商、生产商、投资人、消费者链条上的各个群体,唯有在此生态圈中,所有群体才能获利,实现供应链增值和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