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環保”李幹傑開啟山東新徵途

今日,中央決定:李幹傑任山東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在此之前,李幹傑曾長期在生態環境系統工作。


1989年李幹傑進入國家核安全局北京核安全中心工作。


1998年機構改革,國家核安全局併入國家環保總局,李幹傑先後任國家環保總局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管理司副司長、國家環保總局核安全中心主任、黨委副書記(正局級)。


2002年至2006年任國家環保總局核安全司司長。


2006年12月,任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國家核安全局局長。


2008年3月,李幹傑任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家核安全局局長。


2016年10月,調任河北省委副書記,省委黨校校長。


2017年,李幹傑重回環境保護部,任部長、黨組書記。


2018年,生態環境部組建成立,李幹傑任生態環境部部長、黨組書記。


2020年4月9日,任山東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


與老同事們“約法八章”


“老環保”李幹傑開啟山東新徵途

李幹傑赴陝西調研渭河治理


在重回原環境保護部之初,李幹傑曾與老同事們“約法八章”:始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做到心繫百姓,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不斷在現有基礎上把各項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始終著力深化改革,持續為推動環保事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始終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自覺維護領導班子團結。始終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始終勇於擔當、敢於碰硬,保持積極有為、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始終嚴格要求自己,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幹


回到原環境保護部後,李幹傑首次主持部黨組擴大會議時就明確指出了環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他希望大家突出問題導向、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幹,實打實地把問題解決到位,為環境質量改善貢獻自己的力量。


2018年5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李幹傑在生態環境部召開部黨組(擴大)會議時指出,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最大的亮點就是正式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是標誌性、創新性、戰略性的重大理論成果,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與最高準則,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動力。


大會召開後,生態環境部分別召開部黨組(擴大)會和幹部職工大會傳達學習大會精神,深入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中國。


“我們要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增強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黨中央關於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讓人民生活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生態環境之中。”李幹傑如是說。


提出“四、五、六、七”的治汙攻堅思路


李幹傑在生態環境部任職期間,總結了推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思路和舉措,概括為“四、五、六、七”。“四”就是克服“四種不良情緒”,即有效克服自滿鬆懈、畏難退縮、簡單浮躁、與己無關等四種消極情緒和心態。“五”就是始終保持“五個堅定不移”,即堅定不移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堅定不移全面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堅定不移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定不移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

“六”就是認真落實“六個做到”,即做到穩中求進、統籌兼顧、綜合施策、兩手發力、點面結合、求真務實。“七”就是聚焦打好“七大標誌性重大戰役”,即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著力開展“7+4”生態環保治理攻堅行動


在他主政期間,生態環境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著力開展了“7+4”等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老環保”李幹傑開啟山東新徵途

李幹傑調研汾渭平原大氣汙染強化監督工作並看望慰問一線工作人員


開展重點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監督幫扶。2017年4月,原環境保護部宣佈將對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督查。2018年6月,生態環境部召開2018—2019年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啟動視頻會,將汾渭平原與長三角地區也納入強化監督幫扶範圍。


幫扶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以北京市為例,2017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PM10年平均濃度值為84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26天。而到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降為42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降至68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增至240天。


長江流域、環渤海入河入海排汙口排查。2019年,生態環境部全面完成長江流域2.4萬公里岸線、環渤海3600公里岸線及沿岸2公里區域的入河、入海排汙口排查,其中,長江入河排汙口60292個、渤海入海排汙口18886個,與之前各地及各有關部門掌握的排汙口數量相比分別增加約30倍、25倍,首次摸清了排汙口底數。


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排查整治。持續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印發《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方案》。全國899個縣級水源地3626個問題整治完成3624個,到2019年累計完成2804個水源地10363個問題整改,7.7億居民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有力提升。


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出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2899個黑臭水體消除2513個,其中,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黑臭水體消除96.2%,其他地級市消除81.2%。


禁止洋垃圾入境。2017年7月,國辦印發《關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全面向洋垃圾宣戰。隨即,原環境保護部開展強化監管嚴厲打擊洋垃圾違法專項行動,重點打擊走私、非法進口利用廢塑料、廢紙、生活垃圾、電子廢物、廢舊服裝等固體廢物的各類違法行為。到2019年,全國固體廢物實際進口量1348萬噸,同比減少40.4%。


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2018年3月,生態環境部等七部門在北京聯合召開“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以下簡稱“綠盾2018”專項行動)部署視頻會。隨後生態環境部印發《“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19年,生態環境部等六部門召開視頻會議,聯合部署“綠盾2019”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


堅決反對“一刀切”。針對中央環保督察期間個別地方出現“一刀切”的情況,生態環境部專門研究制定《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對被督察省市區提出明確要求,堅決杜絕平時不作為、臨時亂作為情況。李幹傑也曾強調,“一刀切”行為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重要表現形式,必須堅決反對,嚴格禁止。


大力推進生態環保體制機制改革


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增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建立國家環境保護督察制度等一系列生態環保制度。


2015年12月31日至2016年2月4日,中央環保督察試點在河北展開。大約兩年時間,督察實現了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全覆蓋。2018年起,又分兩批對20省(區)開展“回頭看”。此次督察及“回頭看”直接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生態環境問題15萬餘件。2019年,第二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啟動,對省(區、市)黨委和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以及中央企業開展督察,力爭在4年內完成全覆蓋及“回頭看”。


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是近年來的環保重點工作之一。2016年,中辦、國辦印發《關於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部署啟動制度改革工作。隨後,河北、上海、江蘇等12個省(市)提出了改革試點申請。2018年11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統籌推進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生態環境部門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分類推進垂改任務,並明確了時間表。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李幹傑表示,目前已基本完成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進。2018年,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著力深化審批制度改革,特別是環評審批制度改革。2019年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提出,要繼續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修訂生態環境部審批環評建設項目目錄,推動地方優化分級審批管理,落實取消環評資質法律要求。


實施排汙許可制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化環境治理基礎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部署,是提高環境管理效能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制度保障。2018年1月,原環境保護部印發《排汙許可管理辦法(試行)》,宣佈自公佈之日起施行。到2018年底,已核發澱粉等6個行業排汙許可證1.2萬餘張,提前一年核發完成36個重點城市建成區汙水處理廠800餘張許可證,全面完成2018年核發任務。


統籌打贏阻擊戰和攻堅戰,支持復工復產


“老環保”李幹傑開啟山東新徵途

李幹傑在北京調研檢查部直屬單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實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生態環境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兩個"100%",即全國所有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與服務100%全覆蓋;醫療廢物、醫療汙水及時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100%全落實,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相關環保工作。


作為生態環境部疫情應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幹傑到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環境規劃院等部直屬單位調研檢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實情況,強調要全力以赴推進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統籌謀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汙染防治攻堅戰。


疫情暴發後,生態環境部及時印發醫療廢物、廢水等方面的一系列技術指導文件,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各項環保工作有序開展。


2月中旬,生態環境部通報,目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58個地市醫療廢物處置設施運行平穩,醫療廢物,尤其是涉疫情醫療廢物已基本實現“日產日清”。


4月7日,李幹傑在主持部黨組(擴大)會議暨部疫情應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時強調,要積極支持復工復產,指導督促地方生態環境部門認真落實環評審批、監督執法服務“兩個正面清單”;要統籌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各項工作,深入分析疫情對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影響和當前生態環境形勢,及時調度大氣、水、土等重點領域工作進展,創新方式推動落實攻堅戰各項舉措,確保同時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


有關人士認為,李幹傑到山東擔任要職,必將有力推動山東省統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