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何为城市剩余空间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够被合理地规划利用,因此在楼与楼之间,在社区与社区之间,在不同形式种类作用的建筑群中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空间上的浪费,这些被浪费的空间就是剩余空间

随着城市化日益加快,市区的土地变得愈发稀缺,大力挖掘城市剩余空间,创造性地打造成为设施齐全、形式多样、功能完备的公共空间,对于纾解当前大城市病,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加拿大多伦多桥下公园

环境优化,基础重设

桥下公园位于多伦多市中心一段高速高架桥之下,项目占地2.5英亩(1.05公顷),现在是新社区的两个重点园区之一,将库克镇滨水区域、繁华区域和发展区域通过立交桥连接成一个整体。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桥下公园位置示意图

改造前

① 空间荒芜,被居民回避;

② 仅用于违法停车,功能单一低效;

③ 采光差面积大,非法活动常在此聚集。

改造策略

添加照明系统与镜面艺术装置。减少庞大的结构带来的压迫感,显著地扩大了场地的空间感,增加了自然光的相互作用,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都让这里光线更充足。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桥下照明设计与效果

硬化路面,添加休憩设施,置入艺术化设计活动装置,营造特色景观。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基础设施改造前后示意

利用高架桥的高遮蔽性创造全年无休的公共活动场地,打造适宜空间,添加活动设施。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拱门等大体量构筑物被涂上鲜艳色彩,成为艺术家表达自我的区域,也缓和了空间的压迫感。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在区域内部最靠近阳光与绿色的区域,设置艺术化设计的儿童游乐器械,鲜艳的颜色与多样化的功能为整个公园增添了活力。同时也在区域内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冒险的好去处。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格伦代尔国际象棋公园

情境设想,功能复合

格伦代尔国际象棋公园位于加州格伦代尔布兰德大街过道上,占地420平方米,本身是布兰德商业区两个零售店之间的一个区域,将城市的停车库与临街商店、餐馆与剧院连接了起来。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改造前

① 空间单调无趣,两个建筑体之间仅摆放几盆花,设有一个路灯,毫无特色与吸引力;

② 功能单一,只作为一个通向停车场的过道使用,没有其他功能;

③ 照明欠缺,夜晚昏暗,区域内只有一个路灯,两侧都是无窗的商铺高墙,夜晚照明环境差。

改造策略

优化环境,贴合主题

由于公园的设计是国际象棋协会组织发起,设计师紧扣国际象棋的主题,将多个艺术灯柱有序置入公园中,解决照明问题,优化空间景观,提高环境品质。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分区明确,功能复合

整个公园被分成三个区域:林荫区、游戏区和缓冲区。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缓冲区位于西边,与小巷接壤,可供人们进行艺术表演、文化交流和电影观赏等活动。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游戏区位于公园的中部,为使用者提供象棋竞赛的场地与设施,也是整个设计的核心。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林荫区位于东部,大规模的树篱与柏树种植将公园主体与外部环境相隔离,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相对私密的环境以供休憩。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底特律·Martius公园

活动组织,运营带动

Campus Martius地处底特律市中心,在密歇根大道交叉口的伍德沃德大道上,占地约6000平方米,是两条主干道斜交产生的一个交通岛。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改造前

① 交通岛封闭特征明显。作为一个被城市主干路包围的地块,城市居民的可达性较低,在长时间的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扩张,地块受到更多挤压;

② 区域吸引力差,利用低效。简单的城市设计没有激发区域活力。

改造策略

改造项目刚刚开始时,为提升空间吸引力,设计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设计——“市中心的海滩”。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底特律·Martius公园市中心海滩

由于大胆设计的话题度与合理充分的运营,它很快就传遍了社交网络,该区域成为了“网红打卡地”。同时,完备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也让游客有了较好的体验感和在场感。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公园开设了丰富的定期活动,包括有氧运动课程、沙堡建筑艺术展览、现场音乐表演等等。夏日过去,冬天来临,海滩对市民的吸引力减弱,公园就变成了一个溜冰场,有Motown冬季狂欢、“巨大的圣诞树”、Menorah灯光秀等等大IP活动。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丰富多样的活动与独具特色的场所营造,将公园变成了附近市民交往休憩的首选空间。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伦敦 Vans 之家

品牌磁极,文化植入

伦敦 Vans 之家(文化艺术中心)位于滑铁卢火车站底,毗邻著名的Leake涂鸦街。其前身是拥有170年历史的维多利亚隧道,此地也曾用作剧院,总面积2500平方米。

Vans是由保罗·范·多伦创始的原创极限运动潮牌,公司位于美国南加州,以极限运动起家,并以滑板运动为根,将生活方式、艺术、音乐和街头时尚文化等注入Vans美学,形成别具个性的青年文化标志,成为年轻极限运动爱好者和潮流人士认同欢迎的世界性品牌!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改造前

① 五个隧道:现有结构为五个拱门结构的隧道,内墙面破败陈旧,照明和地面条件均较差;

② 建设条件:由于场地位于历史悠久的铁路拱门上,伦敦已经明确规定不允许任何形式的结构性修复或干扰现有砖砌的举动;

③ 品牌要求:文化中心Vans的要求是提供一个滑板、艺术、电影和音乐的文化中心。

改造策略

改造的总体目标是创造一个培养创造力的空间,包括四个主要功能区。

电影隧道——电影院和放映室

电影隧道布置成暗室,可以容纳一百多人。五彩缤纷的座椅很有年轻气息,天花板则用帆布装饰。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音乐隧道——能容纳850人的演出场地

由于这个滑板公园位于室内且在地底下,因而适宜的照明格外重要。对此,足够数量的长形灯被安置在了砖墙上,配以暖色调的灯光。同时,室内还使用了霓虹灯,灯光颜色鲜艳,穿透力强。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可以容纳850人的音乐演出隧道,地板被建造成红黑格子纹样,充满青春活力。

艺术隧道——呈现艺术展览

艺术隧道布置了展览,让大家可以充分了解滑板文化与Vans的品牌故事。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滑板隧道——滑板公园

滑板运动场地的平面布局是为适应三个隧道空间,分别有着不同的布局和能力,适用于不同阶段的滑板爱好者。主要空间是“碗”状混凝土,主要为专业使用;第二个区域是“街景”,适用于中等能力;第三是“迷你坡道”的滑板场地,适用于初学者。

剩余空间如何变为“点睛之笔”?看国外的这些妙招

在空间的改造过程中

每个策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我们需要用全面而整体的眼光

将策略综合运用在实际操作中

才能更好的实现空间改造

助力城市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