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虽然我一直知道维也纳作为艺术之都的盛名,金色大厅莫扎特佛洛依德茨威格……等等,可是我总有种错觉维也纳是个太现代的花园城市,不是特别对我的胃口。所以,当时订下飞维也纳的机票的时候,完全是因为机票太便宜了,而且我查了下,从维也纳去布拉格很方便,至少可以当个中转站……

我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出发的,没想到最后它却给了我大大的惊喜。我第二天就决定续了房间,取消了去布拉格的行程,我想,这样的城市,住上一个月也不会无聊吧……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奥地利官方语言是德语,那几乎是我到过的国家里最难懂的语言了

刚出机场,我就按提前上网找的攻略买票坐车到市中心,维也纳本身城市不算很大,所以机场到市中心多种方式都很方便,对比了一下,我推荐其中两种较为便利和省钱的方式:

一个是机场快轨CAT(City Airport Train):从机场往返市中心(地铁与轻轨站Wien Mitte、Landstraße)最快的公共交通方式,只需16分钟即可直达。可以在网上提前订票,也可以先上车再买票(维也纳其他公共交通都必须提前购票,虽然车站都不设站卡)。 费用单程12欧元,往返19欧元。

另一个是城市轻轨7号线 Schnellbahn S7 :往返机场与市区最便宜且便捷的交通方式。可以到达维也纳市内多个轻轨站出发(如Floridsdorf、 Handelskai、Praterstern、Landstraße),相对CAT来说更灵活一些,耗时大约30-40分钟即可。票价单程3.9欧。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作为一个穷学生, 我当然选的轻轨7号线,而且我“穷人”的思维作祟,还在想,几乎同样的路线和舒适程度,谁会多花十几欧的价钱去省那十几分钟?几天后要离开,去中央车站乘轻轨去机场,发现车站的指示大多是关于机场快轨CAT的,搞得我很困惑,但是我明明是坐7号线来的,不可能返程坐不了,于是我就拦了个当地人问,当地人肯定了我的路线,说7号线可以到的。我就问说为什么指示那么不清楚,她笑笑说,因为政府已经花了钱建了CAT,虽然它看起来很鸡肋,也只好鼓励更多人乘坐……特别是游客,会因为人生地不熟省点麻烦就多花十几欧元按指示走的……原来如此。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我原本以为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对我的吸引力不大,因为从澳洲到欧洲,关于城市建筑和自然风光的美,我见过太多了。但是维也纳不一样,眼前所能见的美则美矣,只是个打底,更醉人的是在这环境中处处散发的诗意浪漫的气息。城市的广场播着交响乐,街头巷尾的咖啡馆年轻人聚集着讨论,或者独坐着学习,墙上喷着的话说着诗意的栖居,经过博物馆广场,年轻人聚集阳光下一起读诗,公园里一群人的街头艺术表演,充满意识形态地以整个公园为舞台,悲喜沉默或怒喊,不在乎旁人能不能看懂……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咖啡馆一角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生于繁星间,我们是这地球上的诗人。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广场上聚集读诗的年轻人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从公园到广场满场跑的街头表演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偶遇市政厅门前的阅兵式

一个城市要有历史,或者要有自然景观其实都不是最难的,而难的是你在城市现在的人的生活状态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历史给这里的人留下了什么,那不仅仅是对遗址的保护,也不仅仅是博物馆里收藏的多么珍贵的藏品。为什么这里的年轻人可以那么自在地聚众读诗,或者去街头做一些别人可能看不懂的表演,而不是从小被告诫说,别做这些没用的事,以后挣不到钱的,或者说别浪费时间在咖啡馆里,你要争分夺秒地努力以后才能不落人后……而这可能就是这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对他们祖祖辈辈,从里到外熏陶的结果。

维也纳这个城市,要去细看的话,太多了,时间根本不够,每一个建筑,每一个教堂,每一个博物馆,每一个歌剧院,每一个咖啡馆都有太多的故事。我就算取消了布拉格的行程,也就是只有一周的时间,只能忍痛去挑一些特别的走走。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歌剧院

我以前从来没看过歌剧,也极少了解。但是既然来到了维也纳,我是想去附庸风雅一下的,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看懂。虽然对国人来说,金色大厅应该是最有名的,不过我还是选了奥地利国家歌剧院。搜了下攻略,居然发现票不贵,维也纳政府为了让所有人都能感受歌剧这种艺术形式,所以每场表演都设有500张站票,票价定为3欧元和4欧元,分别在不同楼层;而且为了鼓励大家从小接触艺术,15岁以下的小朋友,不论国籍,都可以以15欧元的价格选任何座位的票(包厢除外)。我就碰到一个在场外的阿姨,她指着转播屏幕上的一个背影说那是她十岁的小孩,我说你是迟到了进不去么?她说不是,因为大人的票比较贵,所以她都让小孩自己进去,她在外面等,我说你不担心么,那么小的小孩?她说不会,小孩自己也学小提琴,她经常来看所以很熟悉这里……一个10岁的小孩,因为真心喜欢,而不是像我一样附庸风雅,而经常来看歌剧,简直羡慕嫉妒恨。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三四欧的票自然是很热门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学艺术的学生来说,我当天查好攻略也就早早去排队,正巧赶上后面就来了一群学生由老师带着也在排队。看歌剧,就算是站票,也是有基本着装要求的,不能穿短裤拖鞋,于是那么热的天,从外面到里面要排近三个小时的队,学生们都另外带着正装,等要入场才换上。我在无聊的排队时间里认识了前后一个西班牙和一个俄罗斯的姑娘,西班牙姑娘是个翻译,想要自己开公司,就来这里学半年的企业管理课程,她说在这半年期间她几乎一有机会就来,看遍了这里上演的所有名剧,毕竟3欧也就是一杯咖啡的钱……俄罗斯姑娘来出差的,跟我一样,来看看咋回事……我们三个聊得不亦乐乎,在西班牙小姐姐的指导下,我们当天占到了很好的前排位置。因为站票是没有站位号的,所以位置先到先得,要拿到好位置要讲究窍门。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4欧元的票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这里的不成文规矩是用围巾或者领带占位,就是入场了之后选好位置用领带或者围巾绑在栏杆上,就相当于这个位置是你的了,别人不能再占。如果遇到很不讲道理的强占的话,找来工作人员会给你主持公道。位置占好后,一般离开场还有半小时,就可以去参观整个建筑。说实话,奥地利国家歌剧院就算是收门票参观都不只是4欧元的票价,还能顺道听一整场歌剧,简直了!反正我后来是每天都去的,不一定要前排站位的话,晚点去不排队几乎也都还有票。我也闪过一念问一下坐票多少钱,看能不能买得起的,去问了一下,同场次只剩280欧的票了,只好作罢,然后想着自己这一站居然省了276欧元,也能偷偷乐一会。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奥地利国家歌剧院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特点就是繁复的装饰,金色的华丽,扭曲多变的缠绕的线条,以及追求强烈的律动感,善于营造堆砌之美。整个的参观过程我被各种装饰符号吸引,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仿佛一个接一个的都是重点,都是主戏,难怪她们说“狂喜”是巴洛克时代常用的字眼。款款的乐曲声中,人们穿着礼服优雅入场,氛围是那么美好,让我这个乡下来的孩子感受到另一种生活可能,而这不仅仅是钱能够堆砌出来的。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我第一天去赶上的是TOSCA,1900年出品的普契尼的三幕名剧,而且因为当天表演的歌唱家都是非常著名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老师组织学生集体来看,反正我的运气算是好到爆棚,第一场歌剧体验就赶上了这么精彩的演出。

这出戏讲的就是女高音Tosca和男高音Mario的爱情故事,用的是意大利文,不过屏幕上有多国语言字幕可以选择,我看得懂的只有英语。字幕的帮助很大,因为只有你了解剧情,了解角色,才更能听懂他们唱的是什么。第三幕里Mario唱那段著名咏叹调“今夜星光灿烂”的时候,我真的是差点掉下泪来,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男高音的魅力,不只是高音而已,是那声音里居然可以有那么多的情感,如泣如诉,余音绕梁。也是在那时候我觉得真正的艺术可能真的是可以雅俗共赏的,不需要提前做太多的钻研,只要放下成见,真正投入,就可以感受到的。现场的交响乐队效果也是很惊人,也是在这第一次我能真正感受指挥家的热情,通常我以为他们没什么实际功能。

接下来几天我又去了两次,一次是一场轻松一点的喜剧,另外就是又听了一次TOSCA,依然没有听够……

教堂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维也纳的教堂大大小小散落各处,基本上都是哥特式建筑,里面的装饰就还是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总体上比我在别的地方看到的教堂要小一些,但是内部装饰真的是华丽又繁复,小小的空间,一个亮点堆着另一个亮点,看都看不多来,多走几个,也就都懒得拍了,全当走累了,就进来坐坐放空一下。

在其中一个教堂坐着的时候,突然进来一群黑衣人,男男女女高矮胖瘦的,居然是个合唱团,一进来就自己排开来唱起来,在教堂的回音效果下,居然格外动听,我又感觉自己像中奖了一样,被赠送了一场演唱。而且我感觉他们可能都不是专业的,是各有职业作为业余爱好,约好了一起练唱,多美好的生活呀,想来又是羡慕嫉妒。也是在维也纳的教堂,我第一次看到有人真的跪在忏悔室里忏悔……他们是真的相信这样忏悔了有用么?如果我跪在那里,我会忏悔什么?……

博物馆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You can't leave Vienne without a Kiss."

这句话里的Kiss说的就是奥地利国宝级画家克林姆特的代表作《吻》,也是为了这句话,我特意去了美景宫。美景宫分上下美景宫,门票也是分开的,或者也可以买套票,我的目标是看克林姆特,所以我就只买了上美景宫的门票,票价16欧元。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生于维也纳,是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画家。他创办了维也纳分离派,也是维也纳文化圈代表人物,更被誉为奥地利国宝级画家。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吻》是克林姆特的代表作,是他在创作黄金时期的作品,他在这个时期常使用金箔来作画。加之他的画作特色在于特殊的象征式装饰花纹,并在画作中大量使用性爱主题,所以很多人对克利姆特的印象就是“很黄很暴力”。但其实克利姆特之所以能取得他的艺术成就,实际在表达的远要深刻的多。他的这种“色情”的创作风格,在他的创作生涯中给他带来很多的批判和各种“麻烦”,他的画被销毁或者直到很久以后才被允许展出,但他不曾畏惧过。

他的另一幅画《真相》(Nuda Verita,1899)解释了他更进一步动摇传统的企图。毫无掩饰的裸体红发女人手握着真理之镜,上方引用了席勒风格的字体,写着:「如果你不能以你的成就与艺术满足所有人,那么满足少数人吧。满足全部便坏」。克林姆特很少写日记,在生活中也尽量避免在那时候很流行的咖啡社交,他把他的所有想表达的东西都倾注在了他的画里,通过女人的形象,而表达了「爱」、「性」、「生」与「死」的轮回宿命等等思考。

很可惜我去参观的时候,另一幅镇馆之宝,也是克莱姆特的《Judith》刚好在日本展出,不在馆,所以错过了。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除了克林姆特,上美景宫里还有包括印象派的画作,虽然代表性比不上巴黎的奥赛博物馆,但是也值得一看。而且上美景宫本身的建筑及美轮美奂的园林设计都是很大的亮点,以我逛博物馆的速度,至少是需要一个下午的。

书店&咖啡馆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antiquariat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出于个人的爱好,我还留了一天逛书店,GoogleMap上搜到一家评分最高的就在市中心的Antiquariat书店,于是去看看,居然是需要按门铃等店家来开门的那种,三层楼木楼梯,目之所及都是书。我问有没有茨威格的书,他说有的话应该也都是德语的,不过还是帮在系统里检索确认了一下。然后还推荐说,市里有个莎士比亚书店,那里比较多英文书。我再三感谢就顺着GoogleMap的路线去找,还不大好找,问了好几个人才到,一去就问人家跟巴黎的那个莎士比亚书店有什么关系么?他说故事上有,都是源自Sylvia Beach女士初创的那家,不过产权上没有关系。我看了一会,买了一本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

穿过市中心我又走去大名鼎鼎的中央咖啡馆,维也纳的很多咖啡馆也都大有来头,经常不小心走过的,就可能曾是茨威格莫扎特佛洛依德或者希特勒曾经经常光顾的。中央咖啡馆就曾是多芬、莫扎特、舒伯特佛罗伊德他们的据点。

在户外的座位坐着看着书,喝着咖啡,微风轻拂,恍然间觉得自己是怎样的幸运,能感受这样一种平静。

伪文艺青年在艺术之都维也纳的一天

维也纳有太多我喜欢的地方了,下一次再去,我还要去排队买站票看歌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