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如果岁月可回头》剧改作者谭以牧:破解婚姻困乏,这两个字很有用(附赠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由靳东、蒋欣、李宗翰、李乃文等联袂主演的热播剧《如果岁月可回头》道出了人们心中愿有岁月可回首的恒久希冀,耐人寻味。该剧从中年失婚的社会话题切入,呈现了三个家庭笑泪交织的悲喜生活。剧中人物面临的选择和探讨的话题具有普遍性,比如,离异后该不该告诉老人和孩子,如何承担家庭重担,离婚和复婚该不该“广而告之”?人到中年究竟能不能换一种活法?

日前,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的该剧同名小说在各大平台预售情况十分火爆,很多读者也正翘首期待该书到手。那么,剧改小说《如果岁月可回头》有哪些隐藏的彩蛋?其创作的难点在哪?如何突破对人物细节的刻画?就此,《读者报》独家专访了同名小说《如果岁月可回头》剧改作者谭以牧,在与他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小说背后的诸多故事。

专访《如果岁月可回头》剧改作者谭以牧:破解婚姻困乏,这两个字很有用(附赠书)

△《如果岁月可回头》剧照。

■享受角色刻画细节的过程

读者报:写这部小说,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谭以牧:《如果岁月可回头》是一部对中年人的生活困境极具洞见的现实题材作品。故事从三个都市中年男性的突然失婚开始:为人洒脱孤傲、仗义豪情、崇尚自由的高级白领白志勇,因未按照妻子景雅的意愿“做一只忍受家庭纪律的温驯小绵羊”,被她强行离了婚。离婚后的白志勇恣意妄为地想要做自己,却因醉酒搞砸了发布会,一夜失业,再次陷入人生低谷。不善言辞、老实憨厚的厨界大拿黄九恒原本拥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却骤然发现,他的宝贝女儿竟然不是自己亲生的,妻子林响将这个秘密瞒了自己十一年!温文尔雅的大学教师蓝天愚,万未想到妻子上官慧竟然已精神出轨长达半年,只因她在婚姻中再也感受不到激情……三个“老男孩”主动求新求变,向年轻人靠拢,试图换一种活法,重新出发。虽然在寻找新生活的路途中遭遇许多困难,但三个人的信念没有动摇。

生活就是一个接一个地解决问题。而在感情的世界中,未来的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其实都埋在从前不被关注的细节里。

读者报:时下,都市题材剧备受关注,但如何让小说的情节不落俗套,对人物细节刻画是否到位却是一个难点。

谭以牧:是的。不过《如果岁月可回头》本身有一个很优秀的剧本,在情节的不落俗套上,编剧已经做到了,所以相对来讲我的挑战并不大。我更多的是在理顺情节的基础上写出镜头之外的情绪与思考,写出各个角色纠结、矛盾的一面。

因为我很喜欢这样的角色设定,所以很享受刻画细节的过程。当然,也会遇到瓶颈,那个时候,我用的是设身处地的极限思维方式,也就是如果我落入那样的情感状态下,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样来寻找破局的关键点。

专访《如果岁月可回头》剧改作者谭以牧:破解婚姻困乏,这两个字很有用(附赠书)

△《如果岁月可回头》剧照。

■写作者其实是生活的观察者

读者报:描写家庭伦理的小说很多,您觉得《如果岁月可回头》的特色在哪里?

谭以牧:《如果岁月可回头》的特色就是,主人公们颠覆生活,是为了以后的生活不被琐事颠覆。归根到底,还是每个人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

在这样的基调下,注定了他们的结局不算太坏。毕竟,表面上要远离,可骨子里对感情又不放弃的特质,让他们有所领悟,并最终回归家庭。

读者报:很多小说的男主角只有一个,这部小说有三个,您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谭以牧:要同时完成多个角色的思维转换,这是个不小的挑战。

写作的时候,我先快速地写完,然后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逐一修改。融入了很多的心血,最后的成品,我自己很满意。

读者报:有人说很多小说里面的角色,其实就是作者潜意识中自己的另一面,对此,您怎么看?

谭以牧:小说的角色,有典型性,可因为涉及的角色众多,都得作者来塑造,所以又是在写众生相。如果真像别人说的把角色对应成作者潜意识中的另一面的话,那作者的另一面是不是显得多了一点?可能就某部特定的作品而言,某个特定的角色会代入作者自己的影子,但这一招不能常用,也没法常用。写作者就是生活的观察者,大多采用的是嫁接法,而不是亲身经历法。

专访《如果岁月可回头》剧改作者谭以牧:破解婚姻困乏,这两个字很有用(附赠书)

△《如果岁月可回头》剧照。

■有争议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产生价值

读者报:这部小说传递的婚姻价值观是什么?您又是如何看待由此引发的争议呢?

谭以牧:我觉得传递的就是两个字——理解。现实生活中,虽然“理解”这两个字的价值大家都懂,可要大家时时践行,又特别不容易。如果一开始就足够理解,怎么会出现后面的矛盾与挣扎?后面发生的种种不愉快的事,一定是前面的某一天埋下的种子。它悄悄地生根发芽,然后在某一天变得不可收拾。

我觉得争议是普遍存在的,不只是这一部小说会有。毕竟众口难调。好在有争议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产生价值。

读者报:典型性是作品艺术性的重要标记,您觉得《如果岁月可回头》里面的人物具备典型性吗?

谭以牧:《如果岁月可回头》里面的人物非常有典型性。我们看了剧就知道,人物的典型性上,主人公白志勇、黄九恒、蓝天愚三人性格各异,有别于众人又依稀有些影子;情节的典型性上,颠覆又回归的场景让人记忆犹新;细节与情感的典型性上,人到中年,更多的是对琐碎生活的思考……这部剧如果隔几年再回过头来翻看的话,现在的年轻受众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专访《如果岁月可回头》剧改作者谭以牧:破解婚姻困乏,这两个字很有用(附赠书)

△《如果岁月可回头》剧照。

■场景转换是剧改作品的难点

读者报:您认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否真实?深广程度如何?

谭以牧: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在影视表达上,导演及编剧又融入了多元化的思考。从我在剧开播以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大家还是觉得挺有共鸣的,至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存在,这说明整个剧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用典型的故事人物,真实的社会生活,让大家在追剧的时候有话题也有动力。

剧组就白志勇、黄九恒、蓝天愚这三个主角的个性做了极深的挖掘,要达到思想的转变,浅层次地挠痒痒那肯定做不到让人信服。同时,三个主角的个性又具备一定的延展性,看到他们,会觉得身边确实经常有这样的人出现。也就是说,在深广度上都体现得不错。

专访《如果岁月可回头》剧改作者谭以牧:破解婚姻困乏,这两个字很有用(附赠书)

△作家谭以牧。

读者报:您觉得影视剧同名小说,跟影视剧相比,有哪些难点?您是如何突破的呢?

谭以牧:影视剧同名小说与影视剧,本就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态。影视剧同名小说扎根于影视剧,在镜头语言转化成小说语言时又加入了作者本身的思考。这其中的难点有很多,比较大的难点一是场景的转换。

大家都习惯了镜头的切换,但在小说里,像剧集里频频转场会让人觉得很突兀,所以会将多个镜头串联起来集中描写,这需要在充分嚼透剧情,又特别考验自己的表达能力。

另外,镜头语言与小说语言的转换比较难处理。

影视剧是台词的艺术,以大量的对白推动剧情的发展,小说中需要做一些取舍,将对白中的情绪以另外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又要留足一定的想象空间,确实需要花费不少的心思。

在处理这些困难时,我的处理方式是以不同的角度写几个版本出来,然后自己进行取舍与补充。好在自己写了十多年,写作又是一个熟能生巧的技能,所以这些困难还是比较容易克服与突破。(读者报客户端记者 何建)


—————————————————————————————(我是福利分割线)

我们知道

只安利不送福利

简直不懂规矩

所以大家别急着走!这波赠书福利,你直接拿走!(特别鸣谢天地出版社提供赠书)

专访《如果岁月可回头》剧改作者谭以牧:破解婚姻困乏,这两个字很有用(附赠书)


书名:《如果岁月可回头》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Q:如何将该书免费拿到手?

1.在各大应用市场搜索并下载“第一读者”客户端。

2.在“第一读者”客户端注册成功后,在本文下面留言,并单独附上联系方式。

3.活动截止时间:2020年4月16日24:00。

4.2020年4月17日小编会从诸位的留言中选取最走心的一条留言,该留言读者将获赠《如果岁月可回头》一本,我们也将与之取得联系。

说了这么多,我就问一句:面对如此诱人的福利,你不心动吗?只需要动动你的手指!怎么样,小伙伴们,赶紧约起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