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老祖宗的講究,早懂少吃虧

俗語形成與起源,它其實來自於田野間,灶火旁,是勞動人民生活經驗,更代表著樸素的思想與至簡的道理。因此無論是閒聊時,還是寫作時,都能見到它的身影,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俗語必將成為人人追捧的語言,也將帶給人們更大的精神財富。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對俗語是耳濡目染,每天都能聽到一些有趣的俗語,這不,前段時間村裡老人聚在一起閒聊時,一則俗語就引起了大家的爭論。從早上中午飯點沒也爭出個所以然來。那麼今天咱們大家也來討論討論,這則俗語就是"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老祖宗的講究,早懂少吃虧

生活中,我們方方面面都有講究忌諱,如在農業方面,每到春天,不少地區都有進行一些活動,以此來祈求上蒼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又如婚姻方面,有的地方忌諱從男方家前往女方的人數為雙,需要的是單數,從女方出嫁之後的人數是雙數,這樣表示"單去雙回",添丁添口,表示雙雙對對,白頭偕老。一旦不注意就會讓人心裡不舒服。串門時講究"客不觀灶"其意思是說,客人在主人家是不能東張西望、亂翻亂找的等等,總之有太多的講究禁忌。

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老祖宗的講究,早懂少吃虧

特別是建房的忌諱和講究更是多如牛毛。在民間蓋房選址時,長輩們就告誡"路剪房,見傷亡"其意思是說,房屋蓋在了十字路口,在十字路口,任何兩條路之間都會形成一個剪刀的形狀,而房子不宜蓋到"剪刀口"。細細品來,確實有幾分道理,十字路口的人車流量肯定多,是單一路的四倍,事故發生的幾率也大的多,噪音和灰塵也是其它地方的倍數。

再比如說在四川一帶建房時就講究,在選好的地中央看出去分左邊為青龍山。右邊為白虎山,青龍山高險沒關係,但白虎山就一定要低於你選的地或相等,如果白虎山回頭看著你選的地是一定不行的。有的地方也講究蓋房子的時候,以堂屋為最高,左邊的要高過右邊才行!對此民間還編了一句俗語""不怕青龍高萬丈,就怕白虎抬頭望""以此來警示後人。

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老祖宗的講究,早懂少吃虧

而"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則說的是關於建房時門窗格局的講究忌諱。這裡所說的大口指的是門,"小口"指的是窗戶,而在蓋東房的時,必須是與西房門對門,窗對窗,如果把門和窗戶相對的話,則被稱為"大口吃小口",這在民間為大忌。因為在古代都是平房和四合院,傳統文化裡認為,東房為大,一般都是當家人住的房間,而西房一般則是存放家裡的農具,生活等用品,如果門窗相對的話,在民間認為是漏財,所以為大忌。

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老祖宗的講究,早懂少吃虧

當然這也要看房子的佈局,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有的地方也講究"門對窗人遭殃,門對門必傷人",其意思是說坐北朝南的房子,窗戶門口向著南邊開。這樣有采光充分,避風的好處,倘若門對窗的話,無疑是開了後窗。房子雖然通風了,卻很容易造成穿堂風情況。

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老祖宗的講究,早懂少吃虧

總之,禁忌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衍相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比較獨特的一種文化存在形式。有些說法雖然沒有道理並帶了絲迷信的色彩,但從中我們卻能窺探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寄託。

所以對於老祖宗們流傳下來的俗語,我們應該辯證的去看,與當今時代發展不符的我們及時拋棄,依舊能適用的我們積極學習並且發揚光大。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中國5000年的文明太多值得我們學的東西,所以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老祖宗的講究,早懂少吃虧

1961年,61歲的王力先生,時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教授《古代文學》一課。為了避免晦澀難懂,在課本前寫了兩章通識(基礎知識),作為講義,沒想到因為通俗易懂、旁徵博引,被學生喜愛。

遂出成書,叫做《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此後60年,修訂4次,再版數十次,成為各大高校歷史、文學、語言學的入門教材。

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老祖宗的講究,早懂少吃虧

翻開這本書的目錄,第一感受,全面。274頁,不算薄,但也不算厚,可目錄羅列很多。天文、曆法、樂律、地理、職官、科舉......飲食、衣物14章,無所不包。

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老祖宗的講究,早懂少吃虧

但看看書名,常識,是值得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這樣的知識並不多。14章,王力先生從14個不同的角度講述古代文化,給讀者建立起一個全面、立體的古代中國。

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老祖宗的講究,早懂少吃虧

雖然章節多、篇幅少,但在王力先生的筆下,以點及面,由一及萬,寥寥幾句便把事情講得無比清晰。

整個過程“原來如此”“竟然是這樣”的驚歎,連綿不絕,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看,一起了解我們文化的一切。

如果你對中華文化也很感興趣的話,就點擊下方購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