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車行右轉駛上林間小道上,心情也格外好起來,同行的鄧兄弟要來駕駛,我剛好可以專心拍拍照片,佛光寺是我久已神往的地方,已經聽過很多關於她的故事了。梁思成,林徽因兩位先生就是在這找到了中國存在唐代建築的實例證據,也是中國古建的藝術臻品。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停車場不大,可想來這的人不是很多,周圍顯得很安靜,正好仔細參觀一番。青瓦紅牆,寺門也不大,顯得很樸實低調。其實這兒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為歷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盛名在外有"亞洲佛光"之稱。寺內正殿即東大殿,於公元 857年建成。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進了寺門,是開闊的院落,右手邊是面闊三間的小殿建於明代,名“伽藍殿”

山西行--佛光寺

伽藍殿的神像,品相完好,色彩鮮豔,神態各異,十分生動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院落中的經幢,體積碩大,裝飾考究,亦是很眼熟。林徽因測量經幢高度的那張照片,便是拍攝於此,遠處高臺上綠樹掩映中的便是主殿東大殿

山西行--佛光寺

從林徽因的身體高度來看,此經幢還是很高大的。當時的院落也破敗不堪,可見那時的中國的沉倫和衰落。

山西行--佛光寺

經幢上有明確的紀年,唐乾符四年,可知佛光寺確為唐代修建是真實可靠的。

山西行--佛光寺

左手邊是面闊五間的文殊殿,是金代建築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文殊殿是金代建築保存完好,殿內正中塑文殊菩薩像,五臺山為文殊菩薩的道場,故此地的寺廟多有專門供奉文殊菩薩的殿堂。

山西行--佛光寺

拾階而上,上了一個平臺,就到達佛光寺主殿東大殿,在殿門口回首觀望,山巒起伏似環抱,樹木鬱郁匆匆,雲捲雲舒,陽光灑落,宛如佛光普照般的祥瑞之像。這也許就是佛光寺的由來吧。

山西行--佛光寺

大殿前還有一個石經幢,雕刻的依舊精美。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大殿前經幢被世人觸摸顏色變深的部位幾個字非常重要,“女弟子佛殿主寧公遇”,而在東大殿主樑上有墨書題記“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並有紀年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京都女弟子寧公遇和高僧願誠主持重建

山西行--佛光寺

這就是東大殿內被認為是女弟子寧公遇的塑像,塑像為泥胎彩繪,經過歷朝歷代的修繕,現在表面應該是清代時塗色,煞白麵孔鮮紅的嘴唇,從藝術角度上來說,這種塗色豔俗不堪,其實稱為是一種破壞也不為過。這種現象在其它的佛教石窟中也存在,甚是令人嘆息,真心希望以後會杜絕這種現象。

山西行--佛光寺

林徽因就是在這兒發現墨書題記的,看到這張照片內心深深敬佩,在落滿塵灰的建築內爬高上低,不用說尋找座落深山中寺院所走的路。今天我們驅車一路高速行駛來尚覺得辛苦。梁思成先生《記五臺佛光寺的建築》中詳細記下了搜尋的艱苦:“那上面積存的塵土有幾寸厚,踩上去像棉花一樣。我們用手電探視,看見檁條已被蝙蝠盤據,千百成群地聚擠在上面,無法驅除。…穢氣難耐,而木材中又有千千萬萬的臭蟲(大概是吃蝙蝠血的),工作至苦。我們早晚攀登工作,或爬入頂內,與蝙蝠臭蟲為伍,或爬到殿中構架上,俯仰細量,探索惟恐不周到…”。當時為了找尋有可能在中國遺存的唐代建築,梁思成從法國探險家伯希和寫的一本關於敦煌莫高窟的書上介紹五代時期壁畫“五臺山全圖”的照片,清楚的標註了佛光寺,然後順著這個線索居然找到了,並如願以償的確定東大殿是唐代建築的事實。

山西行--佛光寺

這便是敦煌莫高窟61窟內繪的壁畫五臺山,可以清楚看到“大佛光之寺”的字樣

山西行--佛光寺

殿內主樑上的題記,有“寧公遇”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佛光真容禪寺的匾額東大殿大殿正匾上題寫:“佛光真容禪寺”落款:大明萬曆四十二年二月□旨重修御馬監太監盧永壽張□立,字體佈局嚴謹,遒勁有力

山西行--佛光寺

殿內不允許拍照,只能在門口拍照佛光寺東大殿內留存了唐代以來不同時期的彩塑壁畫,其中唐代彩塑35尊,明代彩塑近三百尊;歷代壁畫內容多為佛教故事。東大殿內還留存有從唐至清的墨書題記數十處。類似於“到此禮佛”的題記,多在門扇內側,最早標註的時間是唐代,可見這些門扇亦是唐朝遺存,一直使用,至今也未損壞。主佛壇塑像與建築軸網對應,共分為五組。當心間組為:釋迦摩尼佛、兩弟子、兩脅侍菩薩、兩供養菩薩;北次間組為:阿彌陀佛、四脅侍菩薩、兩供養菩薩;南次間組為彌勒佛、四脅侍菩薩、兩供養菩薩;北稍間組為文殊菩薩、兩脅侍菩薩、于闐王、童子、天王;南稍間組為普賢菩薩、兩脅侍菩薩、童子、天王、供養人像。造型特點具備唐代造像姿態,可惜均在清代重新繪彩,神態呆板很多了。對比敦煌莫高窟45窟原汁原味的唐代造像,簡直不忍視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佛光寺東大殿的佛造像,後塗彩面貌顯得生硬呆板。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敦煌莫高窟45窟原汁原味的唐代塑像顯得鮮活生動。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唐代端莊大氣的斗拱,令人震撼。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梁思成先生手繪的東大殿結構圖,看到這樣充滿才華的圖紙,想起看到過的一句話“看到這樣的圖紙,再別康橋不再浪漫了。”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遠處的變幻的天色,宛若佛光灑落。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東大殿左側六角形磚塔1座,名祖師塔,是創建時主持禪師墓塔。塔兩層,總高12米餘,塔形為國內所罕見。底層空心,內置六角小室,門洞外作蓮瓣及火焰形券面,塔簷疊澀砌築。上層塔身作假券洞式門及破子欞窗。塔剎設仰覆蓮座、覆缽和寶珠。形制和構造與敦煌壁畫上魏齊間古塔多同,當是寺宇創建時的遺物。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山西行--佛光寺

氣勢雄偉的東大殿,處處流露出大唐的榮耀,雖蒼桑難掩其端莊大度,兼容幷蓄的胸懷,高挑而伸展開闊的角簷像大翼般護佑著。想著八十多年前這樣的場景,在暮光中,幾位建築師藝術家在簷下席地而餐慶祝他們的發現,分享他們的喜悅。也許有這樣的感同身受,在出寺不遠的路邊小飯館吃飯(已經錯過飯點很久了),再簡單不過的幾個菜,卻是我們此次行程最美味的一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