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故事:我的孩子曾是不良少年


家長故事:我的孩子曾是不良少年


過往 #


曾經兒子在小時候,因摔跤而哭泣,我會告訴他:


男兒有淚不輕彈,流血不流淚。而今,我會告訴他:寶貝,摔到了一定很疼吧?

想哭就哭出來吧,別憋在心裡——與之共情。

曾經兒子放學回家後,放下書包看電視,我會阻止他:


我覺得你應該先寫完作業再看電視。而今,我會告訴他:寶貝,上了一天的課,肯定很辛苦了。


先好好放鬆一下,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媽媽相信你能合理安排好時間的。


家長故事:我的孩子曾是不良少年

丟失 #


曾經他是個從幼兒園、小學,一直到初中都一路領先、不斷獲取各種競賽獎盃且人見人誇的孩子。


進入青春期後,短短2個月時間,就好像換了一個人:


我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我……


上學遲到,上課睡覺,後來離家出走,與一夥“不良少年”混在一起,開始抽菸喝酒,晚歸到夜不歸宿了。


基本上不寫任何作業,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那段不堪回首的幾十個日日夜夜,家裡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不知道是怎麼熬過來的。


兒子一夜沒回家,我和老公婆就一宿未眠。


兒子回來以後,說教和打罵又開始了,於是兒子再次離家出走……家庭陷入了無盡的痛苦循環之中。

曾經付出那麼多心血的兒子,怎麼會這樣?


家長故事:我的孩子曾是不良少年

學習 #


最無助的時候,偶爾在喜瑪拉雅上聽到《父母的覺醒》,走進了“曉敏青春說”的課堂。


那段時間,瘋狂的學習,每晚都是聽著曉敏老師的音頻入睡,一遍不夠,就二遍,反反覆覆的聽。


老公和我互相扶持,一起踏上了學習之旅。


去年《父母專業班》開課,我和老公第一時間報名聽課。

當內心開始慢慢平穩,每天還是會被兒子的情緒所左右,但我們能找到方向了,會覺察自己的情緒,並且引導它。


家長故事:我的孩子曾是不良少年

成長 #


深刻的學習之後,我瞭解到了關於愛的五種語言:


身體接觸;精心的時刻;肯定語氣;禮物;服務。


可從知道到做到,在生活中如何運用這五種語言,時刻考驗著父母的覺醒。


什麼樣的父母培養不自信的孩子、孩子有壓力時,如何給他做減法、陪著不等於陪伴、骨頭裡挑雞蛋等等。


當我調整好了心態,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只有自己改變了,孩子才會改變。


在自己改變同時,孩子打開心結,開始與我們溝通。


我開始感受他的情緒需求,陪他經歷這不平常的青春路。

去年暑假,兒子參加區田徑隊的訓練。


第一天的訓練,兒子跑在最後,我用手機拍下了視頻,並告訴他:“


寶貝,媽媽看到你今天的訓練,儘管跑在最後,但你一直堅持不懈,擁有體育的拼搏精神,媽媽真為你高興!”


在那個三伏天的熱浪裡,四十多天的艱苦的訓練,你硬是曬脫了一層皮。


兒子,我看到了你的堅持,我感受到了你面對困難的勇敢,我為你驕傲!


家長故事:我的孩子曾是不良少年

今年寒假來臨,年前你堅持去補習,為即將到來的中考衝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侵襲全國。


一切都是那麼的不真實,種種原因,造成今日的你——又把玩遊戲當成日常。


你也知道對身體不好,也想早點睡。


我們內心雖然很焦慮,但也知道要接納你,理解你的真實想法,做不到是心裡能量還支撐不了你做到。


提高心裡能量,要從生活的點滴中去給,多從行為背後看到他的初衷,多給他正向的行為,一些增強的肯定。


對他不能接受的行為多一些理解,骨頭裡挑雞蛋。

我們的孩子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心裡其實都是想要好的,想要學習的。


只是他們內在動力不足,心裡能量不足,需要我們給他們充電,給他們在生活中多一些肯定。


家長故事:我的孩子曾是不良少年

感恩 #


差不多兩年了,我和老公經歷了憤怒、抗爭、尋找,再到現在的開悟。


一點一點地,我首先從認知上改變,慢慢地,“愛”在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子之間流動起來了。

自然地,孩子的轉變非常大:


他不再離家出走夜不歸宿了;哪怕是遲到,但還是堅持去學校了;熱愛體育運動;不再和“不良少年”混在一起了。


但是,孩子最大的改變是信任父母了。


這份信任來得悄然無聲,來得那麼及時,說不清楚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教育不是木匠做傢俱,更像是園丁栽培植物。


在清晨、在午後、在黃昏,從容地培土、澆水、適當施肥,花園一定會五彩繽紛、清香撲鼻。


跟著曉敏老師學習,最初是想找到改變孩子的方法,最後發現,是我們跟不上孩子的改變,最需要改變的是我們。

曉敏老師,讓更多陷入困境的家長,能找到正確的路勇敢的走下去。

感恩一路學習的家長們,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分享心得感受,抱團取暖。

也感恩我們的孩子,讓我們有機會覺醒!




作者/ 英子

圖片/ 部分來源於 www.pexels.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