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之不去的記憶(34):黑龍江雙鴨山礦務局百年紀實——嶺東煤礦

主編:於耀森

區、礦協作

1980年4月,嶺東區政府成立後,根據礦區的特點,從為煤礦服務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區、礦協作,共建文明城的倡議。隨後,的東煤礦與嶺東區政府經過調查研究,首先把公益事業建設定為區礦協作共建的重點。清運垃圾、搞環境建設。1980年以來,全礦區各企事業單位採取發動群眾、義務勞動等方法,經過3年時間的努力,清運多年積存的垃圾75萬噸。在此基礎上,組織了50人的保潔專業隊,辦事處、居民委設了專職保潔員,做到了垃圾兩級清運,日產日清,對主幹道管理實行了三包四清,所有沿街單位落實了門前三包,加強了對環衛工作的管理。1985年,區、礦又集資6960元在主幹道兩側設置了19個垃圾箱。疏道修建了道路、橋涵。1980年以前,全礦區僅有主、支幹道6條。除一條主幹道是沙石路外,其餘都是土路。從1980年到1985年末,全礦區共修建主、支幹道26條,其中柏油路9條,沙石路17條。1984年劈山清石修了開山路,1985年修了環城路,此外又陸續在主幹道裝上路燈。

在修建道路的同時,區、礦又集資修建了北山石拱橋及35處涵洞。區、礦兩家合建廁所75個,達到了重點街巷、道口、居民區有比較足夠的廁所。建設排水工程、治理易澇居民區。1980年以來,區、礦合作建設排水工程,治理了12處易澇居民區。在水害嚴重的站前居民區安裝了地下管道引水入河。對排水能力較差的作業路砌明面排水溝1100米,在森鐵居民區低窪積水地帶,安裝了水泵,強行排水。以點帶面、整頓市容。1984年,嶺東區集資修建了一處中心貿易市場,整頓了兩處服務網點,並在農貿市場統一設置了櫃檯和售貨棚。此外,還修建了街心小品和北山橋。1985年,嶺東煤礦集資修建了東湖公園,為嶺東礦區的職工群眾提供了一個休息、娛樂的場所。

定國山水庫是嶺東礦區當年唯一的水源地,但邊遠地區的上游、紅旗等地的居民以山泉或自家打的滲井取地下水為生活用水。為確保全礦區單位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嶺東礦曾多次對水庫進行防護施工。1986年,礦對定國山水庫溢流堰進行了施工,由堰頂標高152.5米增高到153.5米,增大了水庫的庫容量。1987年,嶺東礦又對定國山水庫進行了有險加固、衛生防護工程施工,減少了汙水對水源的汙染,清潔了水源,1990年,礦又再次對水庫溢流堰進行了堵漏工程施工。

嶺東煤礦1986年至1991年間,對水庫消險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1991年全國很多地方遭受特大洪災,定國山水庫水位也達到了歷史最高水位154.7米,部分工程水毀。但由於1986年以來嶺東煤礦不斷對防洪設施進行加固施工,使定國山水庫經受住了高水位的考驗,確保了水庫下游地區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1991年秋,礦務局為了更好地保護嶺東唯一水源地,為定國山水庫溢洪道水毀工程投資338.6萬元,由礦務局第一工程處負責施工。

揮之不去的記憶(34):黑龍江雙鴨山礦務局百年紀實——嶺東煤礦

1991年至1992年,嶺東煤礦為了更好地保護水源,共投資450萬元,重新建築了一道溢洪閘。

如今,隨著上游寒蔥溝水庫的投用,定國山水庫已經不再做為生活水源地而改為旅遊休閒場所了。

修建了淨化水工程。1984年,嶺東礦籌資40萬元,在原定國山蓄水大井的基礎上修建了淨化水工程。此項工程1985年竣工,全礦區95%以上居民吃上了淨化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