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鄠邑区手工业作坊事略


西安市鄠邑区手工业作坊事略


西安鄠县手工业作坊源远流长,远近闻名。

民国时期,户县个体手工业分散城乡各地,主要行业有铁木、砖瓦、缝纫、皮麻、酿造、印染、竹器、榨油、石器、木炭、制药、石炭、绱鞋、首饰、修理等20多种行业。

民谣有:“响桥的雨帽、三旗的犁,占管营的担笼、谷子硙的席;王寨的豆腐、庞光镇的酒,要吃生姜给焦将走”;“南北什村的板板薄(箱子、斗),东羊村的眼眼多(筛子);西羊村出的端戳戳(铣把),青羊务的歪歪脖(条帚)”,比较有名的还有太平峪的扫帚、涝峪的木炭、栗峪的石灰、富村窑的瓦盆、真守村的地耱、坳河村的土香、东索村的木勺、割耳庄的皮影等行业。这些手工业专业村,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设备简陋,生产工具落后,自产自销。

民国十五年(1926),全县有丝坊10家,五年后增至18家,有织机20余台,从业人员90多人,年产绸2000余丈,首帕92万条,除县域自销外,大部分运销西安、关中各县及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