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歌讀史 宋武帝劉裕與南朝創世(四)桓玄篡晉

圖歌讀史 宋武帝劉裕與南朝創世(四)桓玄篡晉

上次我們講道劉裕殲滅孫恩主力,逼迫悍匪孫恩投海自殺。就在晉朝主力和孫恩大戰正憨之時,在荊州做大的桓玄與控制朝廷的司馬道子父子矛盾重重,互相猜忌,正借匪患悄悄覬覦著東晉朝國之重器。

也就是說當時的東晉地盤上有朝廷的北府兵(劉牢之為統帥),孫恩的起義軍,荊州的桓玄勢力,而中央政府軍(戰鬥力有限)和國家政權掌握在司馬道子父子手中,皇帝只是擺設,國家處於失控狀態中,國之不幸,君鳴也哀。

公元401年,孫恩進擊京口(今鎮江)威脅南京,遠在荊州的桓玄藉口勤王起兵,司馬元顯(司馬道子之子)在孫恩北走後下詔命桓玄解嚴。不過,桓玄反而加強了轄區控制,還加強了其在漢口,江西的駐兵,此時的桓玄已經擁有東晉三分之二的領地,他所畏懼的只是北府兵。

桓玄進一步封鎖長江漕運,控制中央政府補給。公元402年,司馬元顯任命劉牢之為徵西將軍,討伐桓玄。桓玄主動出擊,過潯陽到姑熟,擊敗並俘獲豫州刺史司馬尚之,並奪取了歷陽(今安徽和縣),司馬元顯控制的政府軍不敢出兵迎敵。

劉牢之私心重重,害怕兔死狗烹,帥北府軍駐紮在溧陽一帶逡巡不進(把國家軍隊當家產,視國家危難為兒戲,這種人怎堪國之柱臣,必誤國誤家,反害了卿卿性命)。

桓玄看透劉牢之的心思,派何穆(劉牢之妻舅)勸降劉牢之,又是一通飛鳥盡,良弓藏的陳詞濫調,勸劉牢之歸順桓玄,擁抱榮華富貴。劉牢之猶豫幾天後決定降桓玄,此舉遭到了劉裕和何無忌(牢之外甥)激烈反對,但依然改變不了其投降賊臣的決心。風動?帆動?都不是,是心動了,私心太重的人可以為利益隨時反戈一擊,這種品性甚至不需要敵方來勸就會自降。一個國家的大不幸是生逢亂世,但最大的不幸是將安危託付於不臣。國如是,人亦如是。桓玄軍逼近南京,司馬道子父子稍作掙扎後束手就擒,後被流放賜死(弄權禍國,最後禍及自身,不作不死啊)。

除掉司馬道子父子後,桓玄打算除去劉牢之,先命他為會稽太守,令其遠離京口。劉牢之長嘆道:“才剛剛開始而已,便削奪我的兵權,不久以後,大禍將會降臨了!"遂有意圖反叛,但得不到北府軍將領支持,於是北逃廣陵投靠廣陵相高雅之,於途中自殺。(一叛王恭,二叛司馬元顯,三叛桓玄,一人而三反,世上還有立足之地嗎?這政治操守沒誰了,哦 還有一個前輩呂布[捂臉])。桓玄清除了劉牢之後把屠刀對準了北府軍高級將領們,北府軍主要將領們幾乎被徹底打散,調離和清除。

403年,盧循起事,桓玄派劉裕討伐,殺其大帥張士道。盧循渡海南逃,劉裕因功被加封為彭城內史。

公元403年桓玄逼迫晉安帝禪位,經過虛假的六讓六辭,桓玄篡晉成功,改國號楚,史稱桓楚。(曹丕篡漢和司馬炎篡魏都是三讓三辭,桓玄非特麼來六道,殺人不過頭點地,求晉安帝心理陰影面積,這反應出桓玄的準備不足和不自信)

同年,桓玄對司徒王謐說:“昨日看見劉裕,氣度不凡,是人中豪傑。”於是更對劉裕款待備至,恩寵有加。

404年二月,劉裕入朝。桓玄依舊恩撫有加,以為用這種懷柔政策可以打消劉裕的不滿情緒,但劉裕卻暗中作了大量準備工作,加緊了起兵的步伐。很快劉裕以舊傷復發為由,與何無忌同船返回京口(今鎮江),密謀興復晉室。

桓玄者,東晉大權臣大司馬桓溫之子也。桓溫借北伐掌握了兵權,控制朝廷多次有不臣之心,在謝安和謝氏家族的勉強周旋之下沒有篡位成功,到他兒子桓玄這代反而通過白手起家完成了篡位。桓玄的桓楚政權是不得人心的,這次輪到劉裕白手起家了。劉裕經歷了怎樣的卓越鬥爭?下期我們繼續講述宋武帝系列 光復晉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