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推倒的,是人们心中的“雷峰塔”,这才是鲁迅心中所叹息之处

导读

我再把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倒掉》读了一遍,对当年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深为感叹,如果只是粗读,其实觉得很无聊的,似乎只是重述了《白蛇传》的故事,至少当时是这种感觉,那时的语文课上,也没有做详细的说明,但如果咱多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把相关作品关联起来,就会感觉出文章的伟大之处。

难以推倒的,是人们心中的“雷峰塔”,这才是鲁迅心中所叹息之处

雷峰塔旧照

《论雷峰塔倒掉》总共有四个角色,法海、许仙、青蛇和白蛇和吃瓜群众,雷峰塔也可以算是一个角色存在:

雷峰塔 封建礼教

法海 封建社会或推行封建礼教之人

许仙 无反抗意识的受害者

青蛇和白蛇 有反抗意识受害者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这篇文章,很多疑问应该可以迎刃而解了。本文发表于1924年,进入民国已经13年了,但是已经崩塌多年的封建思想还在影响着当时的人们。所以,鲁迅先生只是很轻描淡写的开篇: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眼看见。

难以推倒的,是人们心中的“雷峰塔”,这才是鲁迅心中所叹息之处


其实恰好反映出鲁迅先生当时很无奈的一种心情,已经没有那种欣喜或惊讶的感觉。

现实中的雷峰塔倒了

从现实中而言,雷峰塔和保俶塔同在西湖,都有明显的维护封建道统的色彩。

雷峰塔于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日下午,突然坍塌。作为历史文物的倒塌,自然是可惜的,但鲁迅这篇文章采取的是文化批评的视角,把雷峰塔当作封建制度象征物,进入了另一个评价体系。这种文化批评视角的转换,是鲁迅启蒙、批判、改革精神的结晶。

难以推倒的,是人们心中的“雷峰塔”,这才是鲁迅心中所叹息之处

法海剧照

所以,鲁迅用《白蛇传》故事情节,说明了封建势力对人民的残害过程,自古中国的老百姓也对夫妇和谐的两性关系充满渴望,广为流传的几则民间爱情故事就是对这种渴望的形象描绘。《梁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深意厚,生死相随,同穴化蝶。《天仙配》中董永夫妇“你耕田来我织布”,“夫妻恩爱苦也甜”却也被压制,也是天隔一方。

最有意味的是《白蛇传》,丈夫许仙眉目清秀,温柔多情,但又性格软弱,易受他人蛊惑。而妻子白娘子却是武艺高强,侠骨柔肠,对许仙一往情深。许仙受人挑拨而弃家出走,她不但全无怨恨,还多方袒护。许仙病重垂危,她不顾有孕在身,冒死去盗仙草。为了从法海手中解救丈夫,她不惜“水漫金山”,与法海以死相拼,最后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依然无悔。

白娘子的故事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感动不已、敬重不已,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表达的就是中国老百姓男女老幼的共同心愿。

难以推倒的,是人们心中的“雷峰塔”,这才是鲁迅心中所叹息之处

凡是有这种遭遇的这些人可能都一种想法,我怎么会生在这种社会呢?就是这个道理,很明显,从制度上已经没了,可是那些封建残余的思想依旧存在,所以鲁迅先生毫不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

“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

如今雷峰塔确实倒掉了,又怎么样呢?

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但由于历史的惯性和惰力尤其可怕。就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历时太长了,传统太久,对人们的毒害非常之深,因而即便是封建主义和封建礼教,从制度的层面已经被否定和被推翻,但是封建思想和习性,却很难很快和彻底从人们的头脑中清除,甚至在现实生活中,还会以不同形式保留了下来。还有一些人理性上也批判封建社会制度,感性上却温情脉脉,不能和封建主义作最彻底的决裂。

难以推倒的,是人们心中的“雷峰塔”,这才是鲁迅心中所叹息之处

一些被鲁迅称之为“骸骨的迷恋者”,表面上也冠冕堂皇说几句反对封建主义的话,实际上却以各种借口有意无意地美化、保持、承袭封建社会制度中某些最腐朽的东西,使封建社会制度的某些方面得以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苟延生命。这既助长了封建主义的延续,也恰证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顽固性和生命力。这些人就是法海式的代表人物。时过境迁这些人还在用封建礼教的种种规则来打压着新生的事物。

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吴越的山间和海滨,去探听民意。无论是田夫野老,还是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毛病的之外,哪个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这在鲁迅先生很多文章都可以看得见,他们的影子,这些人一直还活在封建社会。还有人在维护着那些封建礼教。

所以,人们内心的雷峰塔还依旧存在。

内心的雷峰塔依旧还在

鲁迅先生对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了解甚深,独具卓见。而这两者又是紧密相关、互为因果的。因为对封建社会的认识越深刻,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也就越清醒;反之,对现实社会的认识越真切,对封建社会的认识也就能得到真实的印证。毫不夸张地说,鲁迅先生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认识,比一般历史学家还深刻,更不用说那些政治家、和一般的革命家所能及的。

难以推倒的,是人们心中的“雷峰塔”,这才是鲁迅心中所叹息之处

被害者有的在被害时还表现出十分的麻木,如:闰土、祥林嫂、阿Q等,有的在被害时则表现出几分清醒,如:子君、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如同现实中雷峰塔已经倒掉,鲁迅本来对革命充满期待,鲁迅并未否定辛亥革命本身,他只是从历史的高度来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

首先,他认为辛亥革命最大的局限是没有彻底打碎旧的封建国家机器,因而给革命埋伏下了危机,最后导致革命的流产。所以即使到了民国,还有一些脑髓里有点贵恙的文人,竟然为法海之流忿忿不平。

他看到周围仍然是那样沉闷,“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真是有不胜其寂寞和悲哀之感。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封建思想,孔孟礼教,迷信灵学……还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辛亥革命并没有给古老的中国吹进一点点新鲜空气,所有的人都挤在一间绝无窗户的铁屋子里昏睡,这真是怎样的人生,怎样的世界啊!

对此情景,鲁迅是十分焦急,十分忧虑的,他一直坚强地思索着这个问题:这种情形哪里像经过了一场大革命呢?

难以推倒的,是人们心中的“雷峰塔”,这才是鲁迅心中所叹息之处

出国的留学生曾经还留着辫子

因此,鲁迅先生得出一个结论,“现实中的雷峰塔已经倒掉”,其实“

心中的雷峰塔”最难已倒掉。就如同满清时期人们头上的辫子一样难以剪掉是相同的道理。

因为革命之后不但剪去辫子的人不再被人笑骂,而且骂人的人的辫子也要被警察剪去——辛亥革命的一大成功是终于把拖在中国人脑后的那条愚昧、落后和耻辱的标记革掉了。这虽然看来是件小事,但得如此毕竟是多少人用鲜血换来的。只要想一下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是怎样因为辫子而受辱、苦恼,就知道剪辫的意义绝不只剪去一根辫子,它表明中国人至少在外表上可以和其他国家的人民站在一起。

我们都知道鲁迅到日本留学不久剪辫后写的《自题小像》诗,他是把剪辫和革命联在一起的。当时的热血青年都把自己看作黄帝的子孙,这虽然含有一些狭隘的民族主义成分,但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也未尝不能看作是具体的爱国主义。光复中华,血荐轩辕,并不止是推翻异族的统治,也是要清除腐败的政治,振兴自己的民族和整个国家。从这里就可以理解鲁迅对革命剪辫的兴奋心情,他是把剪辫当作政治斗争的胜利来看的。

难以推倒的,是人们心中的“雷峰塔”,这才是鲁迅心中所叹息之处

鲁迅笔下的阿Q

但是,再到后来看现头上把辫子剪了,但思想和行为并没有与时俱进,依然是守旧、愚昧的思想,甚至还在用封建礼教为工具打压着其他的人。所谓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雷峰塔也是如此,雷峰塔倒了,被压制在塔下的白娘了获得了自由,而法海躲在蟹壳里还在安然无恙的念着“阿弥佗佛”。

如何推倒人们心中的雷峰塔

抨击了雷峰塔象征的封建专制主义,对于“偷挖中华民国的柱石”“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的“奴才”给予了无情的揭露,要求“革新的破坏者”敢于站到斗争的前列。抨击了雷峰塔象征的封建专制主义。

鲁迅先生用法海这个角色,意指那些多管闲事的仁义之士,传统人士,与平民之间的冲突。至于他们下场是好是坏,关键看是否真正得民心,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去把事情做好,不得民心,活的人见人打,活该。

难以推倒的,是人们心中的“雷峰塔”,这才是鲁迅心中所叹息之处

正如法海那样,白娘子自迷许仙,许仙自愿娶蛇腰,和其他有什么相干呢?可老法海偏要放下经卷不念,横来招是搬非,破坏人家的婚姻,这大约是怀着嫉妒罢。本来出家之人不该嫉妒之心。

因此,鲁迅先生始终认为除掉心中雷峰塔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

不由得想起周星驰拍的《济公》里的九世恶人、九世乞丐和九世野鸡那样,一直认自己就是恶人、乞丐和野鸡,无论世道如何变幻,济公如何引导感化,他们始终忘记不了自己的身世和地位,感化的难度都非常之难,而人们心中雷峰塔也是那样的顽固。

难以推倒的,是人们心中的“雷峰塔”,这才是鲁迅心中所叹息之处


真不是个臆想,雷峰塔和保俶塔一样,都在西湖边上,吴越建国之初建立了雷峰塔,都是用来作封建道德的标识。是吴越王为王子钱弘俶入贡宋朝的礼物,有明显的维护封建道统的色彩。

辛亥革命后,虽然封建专制已经被推翻,但封建制度并没有从此“绝种”,相关复辟势力仍存在复古论调仍在争论不休中,所以要彻底清除封建思想意识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论雷峰塔的倒掉》写于1924年10月28日,刚好是雷峰塔倒掉一个月后。距离辛亥革命的胜利已经有13年,距离五四运动也已经有了5年之久。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年来的封建统治,但实质上并未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难以推倒的,是人们心中的“雷峰塔”,这才是鲁迅心中所叹息之处

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虽然对封建思想、封建道德进行了有力的冲击,但也远没有将这些污泥浊水冲洗干净。

而1924年冬,恰好是北洋军阀政府加强其反动统治的最高峰,全国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革命斗争也是最高潮的时候,鲁迅这个时候发表这篇文章,借题发挥,其醉翁之意远远超过了批判封建礼教的范围的。

如何推倒人们心中的雷峰塔,这或许也是鲁迅先生绞尽脑汁想要做的事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