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對員工來說,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應是“樂生”的平臺!

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中,宋志平先生將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為大家分享一個十分重要的管理觀念——企業應是“樂生”的平臺。耐心讀完,相信你會有所收穫。


企業對員工來說,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應是“樂生”的平臺!

我做廠長時,國家剛開始向市場經濟邁步,企業連同員工一起被迫“下海”。


在那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年代裡,我理解了企業與員工的關係:企業和員工就像船舶與船員,企業載著員工在大海中航行,只有全體員工齊心協力,才能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而對企業來講,不僅要為員工遮風擋雨,更要創造條件讓大家通過努力實現夢想、收穫幸福。


這些體會構成了我做企業的基礎理念。


國企脫困時期的情景,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1997年,作為百戶試點企業的北新,遭遇了一場刻骨銘心的“下崗風波”。按照上級要求,國企要裁減冗員,各城市要對裁減下來的人員進行安置或發放保險,於是有些企業一次性交給政府幾千人。


我女兒當時正讀小學,回家後常說,某某同學的父母都下崗了,家裡日子很苦。我聽了很心酸。


那時北新有550名冗員,看著長長的名單,我好幾晚都沒睡好。那種“以廠為家”的企業,雙職工很普遍,也有一家幾口人都在廠裡工作的情況。我想,既然稱之為“家”,就絕不能把一個員工拋到半路上。艱難權衡之後,我做了一個不裁員的改革發展規劃,即創造2000 個飽滿的就業崗位,通過企業發展讓富餘職工再就業。這個想法得到了上級的理解和支持。


那時,有企業提出“每減少一名職工就意味著管理前進一大步”。在北新,我們把每創造一個飽滿的崗位,每使一名富餘職工轉變為一名自食其力的、為企業競爭做出貢獻的職工當成進步。


我們把550名富餘人員從崗位上分流出來,在企業培訓中心進行再就業培訓。由於是轉崗培訓,會保證大家正常的工資和適當的獎金,整個轉崗過程遇到的阻力不是很大。轉崗培訓開始時,我親自去培訓中心與大家面對面溝通。後來,轉崗職工在企業中都得到了新的安排,很多人到了新崗位後,還成為技術能手。


在那場“壯士斷腕、關門走人”的下崗潮中,儘管北新沒有一名職工下崗,但那段日子裡,全國國企有2000萬職工下崗,每當想起這些往事,我仍會感到難過。傳統國企的體制和機制出了問題,卻讓職工承受苦果,這提醒我時刻不忘作為企業家真正的責任。


做企業是為了什麼?

企業是由人組成的,最重要的目標應當是讓員工幸福,如果員工不幸福,企業做得再大也毫無意義。

什麼是員工的幸福?


這些年,我常常站在員工的立場上來思考這個問題。我想,正如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對幸福的定義不同,員工從企業中獲取的幸福感也是隨著企業發展而變化的。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是國家的大車間,按上級指令參與社會生產經營活動。那時的職工都是國家的職工,收入、住房、福利均由國家來定。


所以,那個時候員工是沒有危機感的,“大鍋飯”和家家都一樣的生活,讓大家意識不到自己是否幸福。


後來,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習慣了計劃經濟的企業和員工來講,一切都改變了:


員工與企業間的關係變成了契約關係,“大鍋飯”體制被打破了,分配按多勞多得的原則進行,員工的一切,甚至包括榮譽和恥辱,都和企業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北新的員工儘管當年沒有經受下崗之苦,但他們通過下崗風波也逐漸明白,只有真正轉變觀念、適應競爭要求,才能保住工作。


只保住工作還不行,企業是員工衣食住行之所繫,大家還要推動企業取得更好的效益,企業效益好了,自己的生活才能獲得保障。


另外,在滿足眼前物質利益的同時,員工還會有更多更高更長遠的追求,即把企業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並在價值創造的過程中找到精神寄託。


所以說,企業對員工來說,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應是“樂生”的平臺——一個能讓員工施展個人才華、實現自我價值、創造美好生活的平臺。


企業對員工來說,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應是“樂生”的平臺!


一方面,要把員工利益和企業利益融合在一起,讓員工從企業發展中真正享受到實惠,獲得物質上的滿足。

另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企業氛圍,讓大家真正融入企業、熱愛企業、關心企業,找到精神上的歸宿。

有了這樣的平臺,員工才能真正獲得幸福,並將這種幸福轉化為對企業的熱愛和忠誠。

企業究竟怎樣對待自己的員工?

我相信,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要沿著不放棄員工、讓員工幸福的道路去找尋答案。

在此,再給各企業或是HR們一些提高員工幸福感的建議:

1.工作面談
  新職員轉正、職員調薪或崗位變動、進行工作評估、職業發展規劃以及職員提出辭職等情形下,職員上司都將與職員進行面談,瞭解情況,聽取意見。


  2.工作討論和會議
  公司提倡團隊工作模式,團隊必須擁有共同的工作目標和共享的價值觀。公司的績效管理體系倡導管理者在制定目標的時候,通過工作討論和會議傾聽團隊的意見,共同分享願景。

  3.E-MAIL給任何人
  當面對面的交流不適合時,職員可以給任何人發送郵件,以迅速反映問題或解決工作中的疑惑。電子郵件應簡潔明瞭,並只發給真正需要聯繫的人員。
  4.網上論壇
  如果職員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或希望能與其他同事進行觀點交流分享,均可通過內部網論壇直接發表。


  5.職員申訴通道
  當職員認為個人利益受到不應有的侵犯,或需要檢舉揭發其他職員違反《職員職務行為準則》的行為,可以通過申訴通道進行投訴和檢舉揭發。
 6. 員工滿意度調查
  公司通過定期的不記名意見調查向職員徵詢對公司業務、管理等方面的意見,瞭解職員對工作環境的整體滿意程度,職員可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反饋而無須有任何顧慮。
  7.公司的信息發佈渠道


  公司有網站、週刊、業務簡報、公告板等多種形式的信息發佈渠道,職員可以方便、快捷地瞭解業界動態、公司業務發展動態和重要事件、通知。
  8.打造績效文化
  人才希望能力被認可。重視人才,積極倡導公開公正的績效文化。用人不論出身和資歷,而只看人才是否符合核心價值觀,是否有優秀的業績,是否有出眾的能力。公司職位空缺會優先考慮內部選拔,組織公開的競聘,任何員工都可以通過層層選拔靠自己的能力去贏取機會。
  在員工發展的通路上,鼓勵員工努力創新,設立了創新聯盟,以期充分調動全員的智慧和力量,極大地激發員工參與公司發展的熱情。
  9.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
吸引、保有、激勵員工並不能依靠薪酬待遇,員工能力的激發更要依靠他們發自內心的認同,而在這一點上,工作環境的影響至關重要。一直致力於為員工創造和諧而富有激情的工作環境,並通過工作內容、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領導力與價值觀、工作環境、未來成長和機會、工作回報等六個方面的努力,持續改善員工工作環境。
  工作內容:鼓勵員工主動承擔富有挑戰性的工作,並給予員工充分的信任和授權。員工做事不用擔心“撈過界”,想得到的都可以去做,衡量做得好壞的標準只看它是否符合公司的利益。試圖營造一種包容的氛圍,鼓勵員工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在公司內部,允許各種不同的聲音存在。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倡導“健康豐盛的人生”。在工作之外,公司鼓勵員工追求身心健康、家庭和睦,追求個人生活內容的極大豐富。搭建重要平臺,適當組織活動,豐富了員工的生活。此外,在傳統節日時,組織員工家屬活動,更增強了員工與工作夥伴、與家人的情感交流。
  領導力與價值觀:要求經理人員努力營造良好的微觀管理環境,給員工更多的認可,讓員工更加敬業。例如,在公司的入口處,有一個員工的照片和公司重要活動的圖片集錦,幾乎每一位員工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或自己親身參與的重要時刻;對優秀業績的團隊進行即時表彰,極大地鼓舞了員工的士氣,形成了一個充滿激情的工作氛圍。通過對微觀管理環境的關注和改善,為員工創造一種真誠關懷、不斷得到表揚與認可的工作環境,使員工樂於投入其中。
  工作環境:努力為員工提供良好的辦公環境,並根據需要不斷改善,目前的辦公環境已處於同地區的領先水平。並建立了自己的知識管理體系,以新員工為例,新員工加入公司後,不僅有專門的入職引導人幫助他熟悉公司環境及工作要求,更可通過公司內部網瞭解與自己相關的各類制度、流程、工作標準與要求,保證加入後能得到足夠的工作與生活指引。


  未來成長和發展機會:隨著公司業務的快速穩健增長,為員工提供了大量的晉升機會,開拓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了讓人才公司的成長路徑更加豐富多樣,選派優秀員工進修,派遣高級管理人員深造,……為了更好地培養儲備管理人才,公司將一批思想活躍、素質優良的年輕業務骨幹集中起來,成立“管理研討班”,經常對公司發展戰略和經營管理問題進行探討,並提出可行性方案供決策層參考。把培養職業經理團隊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使命,有一套完備的培訓體制,培訓範圍從新員工到老員工,從新經理到老經理,幾乎涵蓋了公司全體成員。
  另外,從創立開始,就堅持“舉賢避親”的原則。公司規定,員工入職時要如實申報在公司內是否有親朋好友,如果有,是誰要說清楚;公司也不提倡夫婦雙方同時工作。避免傳統企業人際關係複雜所帶來的管理問題,給職員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讓公司的年輕職員完全憑自身的能力來獲得沒有天花板的上升空間,而不是靠裙帶關係。由於最大限度地削弱了血緣、宗親關係的影響,萬科從制度上為員工創造了一個和諧、公平、公正的成長環境。
  工作回報:為員工提供行業內富有競爭力的薪酬。遵循“為卓越加薪”的薪酬理念,每年都會為績效優秀的員工提供加薪的機會;遵循“業績分享”的薪酬理念,通過春茗晚會(年會)、獎金等各種方式與員工共同分享豐收的果實。此外,還有很多對員工的獎勵措施,其中集團金獎是每年的最高榮譽。在每年的春節晚會上,獲獎員工及其家屬都會被邀請參加。晚會上會播放為他們本人拍攝的專題DV,集團管理層為他們頒獎,專門編輯金獎員工專輯,獲得金獎的員工還會獲得出國考察的獎勵。


企業最終的成功源於廣大員工的努力和堅持,以及企業與員工的榮辱與共。那些在茫茫大海中勇敢航行並順利到達彼岸的企業巨輪,一定是能讓廣大員工“樂生”的地方。


關於作者:宋志平,管理工程博士,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作為傑出的央企領導人,宋志平曾同時出任中國建材集團、國藥集團董事長,並帶領兩家企業雙雙躋身世界500強行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