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12月6日中午13:21,从上海起飞的75岁高龄DC-3,经过4.5小时飞行,顺利降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摄影:豆汁胶圈

12月6号中午,启用不久的北京大兴机场01跑道护栏外,聚集了大批航空摄影爱好者,据北京气象报告,今天是北京入冬最冷的一天,气温低至-7度,还刮着小北风。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跑道外守候的飞友 摄影:豆汁胶圈

中午1点,人群中有人听到螺旋桨发动机的轰鸣声,这种声音在中国至少消失了30年,那是一种大型活塞发动机特有的声音,远处一个黑影逐渐飞近,一架老的不能再老的飞机出现在长焦镜头的取景器里。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DC-3在大兴机场上空2000英尺高度通场飞行 摄影:豆汁胶圈

人群中有人说这是个“飞行活化石”。在寒风中等待许久的目标出现了,在取景器里逐渐变大,快门声向机关枪一样开始不断扫射,这架老飞机会意似的低空通场,左右摇摆机翼。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12月4日从香港飞抵广州,与国航737同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航的基因里有中国航空的痕迹。

太难得了,能够在中国看到这款能飞的老飞机,而且还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带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是航空爱好者的骄傲,是今日民航的骄傲,更是新时代的骄傲。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今天的主角就是DC-3,上世纪30年代最重要的航空发明,二战时期最重要的空中驼队,驼峰航线上的“拯救大兵”,建国伊始“两航起义”的主力机型,新中国民航发展的“开拓者”。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12月6日,这架DC-3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前一天,从广州飞到上海用时4小时。

本期就来说一说DC-3的传奇一生。

今天这架到访北京的DC-3诞生于1944年,据飞行员介绍曾参加过美军的D-day行动,退伍后在民航服役,退役后辗转流入民间继续飞行,后被中国的航空人士引入中国,作为还原“两航起义”飞行路线的重要标志物,将飞机涂装还原成国民

政府的中国航空公司的样子,在11月初亮相南昌飞行大会。12月3日从南昌飞往香港,开启重走“两航起义”之旅,先后经停广州白云机场、上海虹桥机场,今天到达北京大兴机场。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虹桥机场起飞,航路高度设定3800米,巡航速度280公里。摄影:陶冉

世界上没有哪款飞机的数量能够超过它,自1935年12月DC-3首飞以来,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一共生产了13000多架DC-3,加上苏联、日本仿制的,DC-3家族数量超过

17000架。是同时在军用和民用两个领域竖起FLAG的双冠王,是世界民航史上不可超越的巅峰之一。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两位来自瑞典的飞行员正在驾驶飞机。摄影:陈肖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DC-3顶部的观星窗 摄影:陶冉

在民航领域,DC-3是第一款只需一次经停,就能飞跃美国东西岸的飞机,最大载客量30人,不少美国的航空公司减少座位数,让飞行更加舒适,还有的航空公司直接取消座位改成卧铺,用来飞横跨美国的航线,14个卧铺的舒适性堪比当时的火车,DC-3还是第一个有厨房、有独立卫生间的飞机,这就意味着在飞机上可以大吃大喝了。据统计,1939年美国航空运输业90%的运量是由DC-3完成的。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客舱里的随机物资包括发电机、润滑油,工具箱等,都捆扎在机舱内。

DC-3的家族庞大,民用版DC-3,军用版C-47,苏联版里-2,日本版零式,还有30多种改型款,像加装三挺7.62毫米六管机枪的“幽灵炮艇机”AC-47D,还有最新魔改的“南极快递小哥”BT-67,能扛住零下50度的严寒。我国海洋局就南极科考专门订购了一架,代号“雪鹰601”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机身后部的简易卫生间

但这些都不是DC-3的灵魂,道格拉斯的设计师第一次将全金属的概念应用在DC-3身上,从而造就的DC-3的不败金身,今天这架飞机75岁高龄,如果保养得当,飞到100岁不成问题。2003年,在飞机发明100周年之际,美国一家网站评选出改变世界的10种飞机,DC-3高居榜首。皮实、耐操就是DC-3的标签。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普惠双黄蜂发动机,二战最强发动机,气缸爆了一半照样飞。摄影:陶冉

DC-3在中国航空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930年7月,中国航空公司用DC-3首开上海至北平、广州、成都三条航线,1936年开通从广州至河内的中国第一条国际航线。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DC-3停靠大兴机场,图中两辆皮卡车拉的就是航空汽油,现代客机早已不使用航空汽油了,为了保障这次飞行,局方特别通知北上广机场保障航空汽油供应,在广州的航汽是从珠海运来的,上海也是从附近通航机场运来的。摄影:陈肖

DC-3在中国最悲壮的时刻。DC-3正式进入中国始于1942年的《租借法案》,大批安装了增压器的DC-3执行"驼峰航线"运输行动,缓解当时被封锁通道,外援无法进入的抗战局面。

原本,从印度到中国,飞机可以沿喜马拉雅山南麓飞行,经缅北密支那、那戌到达昆明。日军占领缅北后,盟国飞机只能飞过跃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航线沿途多是高山峻岭,从飞机上看,好像骆驼的驼背,后人因此称之为"驼峰航线"。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在”驼峰航线“上,不需要导航,地上坠毁飞机的残骸就是路标

这条航线需要飞机爬升至7000米,这超出了当时绝大部分运输机的升高极限了,飞机只能在山谷间飞行。喜马拉雅山气象复杂,突如其来的高空风暴和寒流常常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更令人绝望的是,一旦坠机,生还和地面营救的机会几乎为零。即使如此凶险,中美两国飞行员还是硬着头皮飞了下来,因为当时的中国实在是太需要这条空中生命线了。

驼峰空运平均每天飞行622.4架次,喜马拉雅山上空平均每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轰鸣飞过。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奔赴前线的中国军人,乘坐飞机飞越驼峰。

美国人格兰姆•贝克这样描写他在飞临昆明机场上空时看到的情景:漫天都是从印度越过驼峰飞来的美国运输机,我们这架由重庆来的飞机在着陆前,不得不在机场上空盘旋了半个小时,无法降落。整个昆明机场,落满了飞机,简直像一个巨大的蜂箱。

恶劣条件下的频繁飞行,带来的是巨大牺牲。驼峰航线上,仅美军就损失飞机468架,平均每月13架,牺牲的机组人员达1579人。

战后,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驼峰航线:「在长达八百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散落着这些飞机的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会在阳光照射下烁烁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驼峰航线。

在国共时期的1945年,蒋介石和毛泽东都乘坐过DC-3。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送给蒋介石一架DC-3座机“美龄号”。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等人乘DC-3离开延安赴重庆谈判。这是

毛泽东生平第一次乘飞机。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在抗战时期,一架中国航空公司的DC-3被日本飞机打坏右翼无法修复,只好换上一架DC-2的机翼,从宜宾飞回了香港,DC-3飞机的这一“创举”,在航空界被传为佳话。

抗战时期中缅战场上,一架盟军C-47遭日本零式战斗机撞击尾部,撞掉大部分方向舵,日机坠毁,而C-47却迂回地飞向基地,并且迅速修复后参战。还有一次,C-47在空中燃油耗尽,机组跳伞。而飞机却自己平稳地降落在草地上,完好无恙。

DC-3除了皮实之外,还有巨大的超载余地,30人的设计载荷,在缅甸,一次竟运载了74人。更玄乎的是,在巴西,DC-3飞机一次竟塞满93名洪水灾民,笨重地飞离灾区。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两航起义北飞名单中DC-3/C-47是主力

1949年11月9日,中国航空和中央航空的12架飞机和机组北上起义,飞往北京和天津,同日,在港的两家航空公司的2000多名员工通电起义,史称“两航起义”。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两航起义北飞的12架飞机(1架行宫、3架C-46、8架DC-3/C-47)和后来由两航机务人员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6架(C-46型14架、C-47型2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初期的机群主体。新中国民航拥有10架DC-3/C-47,这些飞机从1949年服役至1967年退役,由DC-3的“远房表兄弟”里-2接替运输任务。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中苏民航的里-2飞机,注意舱门在右侧,与美版的相反,可能是苏联人的习惯,伊尔-14的舱门也在右边。

上文说道,二战时期,美国援助苏联,将DC-3的生产许可转让给了红星帝国,从1939年到1945年,苏联一共生产了近3000架里-2,与美版不同,里-2的舱门在机身右边,除此之外,与DC-3一样,飞行高度不能超过4000米,机舱不密封,不能飞雷雨天气,遇有结冰,几分钟内,驾驶舱的玻璃就会糊住,发动机啪啪直抖,速度开始变小,飞机随之开始掉高度。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1980年民航广州管理局的里-2

解放战争时期,苏联派出47架里-2,运送西北野战军进疆,从此奠定了好名声。新中国是里-2飞机的重要海外客户,据统计,民航从1949年开始购买里-2飞机,算上中苏民航划拨的,前后有40架,当时民航6大管理局均有里-2;空军购买过42架里-2,在进军川藏、青藏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80年代里-2在哈尔滨开辟新航线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1986年在兰州机场封存里-2

1984年,里-2退出民航客运,转入航空相关部门,作为教练机、航测机或者货机使用,1990年7月,中国通用航空公司最后的3架里-2退役。

DC-3的“远房表兄弟”里-2,是中国民航历史上服役期最长的机型之一,伴随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历时40年,为中国的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作出了重大贡献。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今天,我们乘坐民航客机从广州飞往北京,不超过3小时,在70年前的DC-3时代,至少需要9.5小时,这是科技的进步推动力人类文明的进步。

此次DC-3重飞两航起义活动的策划人之一,中国航空学会理事张维表示,希望用这种方式向两航精神致敬,接续航空文化;接下来,将有中国的飞行员驾驶这架飞机,进行生动的航空科普飞行,吸引更多的人热爱航空,热爱航空事业。

史上最长寿飞机带着神秘任务 从香港出发飞抵北京

在虹桥机场等待起飞的DC-3与当今最先进的A350,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航空文化的建立,如果历史没有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机会,传播航空文化会可能一直停留在抽象的阶段。摄影:陈肖

后记

这架DC-3老飞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起降中国最繁忙机场,飞跃中国最繁忙航路,由于飞机机龄长、高度低、速度慢,给管制运行带来了一定挑战。

在北京空域,管制员为这架飞机建立了双倍的高度层,增加该飞机的安全裕度。特意调整其他飞机的进港程序,空出一定空域,供飞机做目视小航线并完成最后进近落地。

对于再现历史场景,民航人表现出来的敬畏历史、尊重历史的包容初心和敢于担当的作风,在此,要为他们点赞,为民航强国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