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現金流優先,還是利潤優先,哪種開發策略更賺錢?

很多人羨慕房地產開發商,認為房企暴利,豈不知房地產項目,與別的行業一樣,也是有項目賺的盤滿缽滿,也有些項目不賺錢,甚至虧損到姥姥家的。

分析虧損原因時,有的領導歸結於產品定位太高,有的歸結於沒有做“快週轉”模式,有的認為開發週期太長,導致財務費用、管理費用、違約費用過高吃掉了利潤……

理由五花八門,我個人認為他們說的都不太專業,因為都沒算過賬,都是拍腦袋。儘管很多人已經從事房地產開發十幾二十年,還是不專業。

從實踐經驗來看,筆者從2003年開始算,做房地產17年了,從一線營銷策劃、銷售代理到開發企業項目總、投拓總,都經歷過,見證了不同的開發模式和經營策略,得失皆有。

筆者認為,對於純居住類用地而言,項目的開發與經營策略,從投資決策指標視角看,主要就三種模式,即“利潤優先型”或者“現金流優先型”,以及二者兼顧的“平衡型”。


“利潤優先型”經營策略,一般適用於城市核心地段,或者具備獨特配套資源的優質土地

如重點學區、一線景觀(江,河,湖,海,公園等)、商業配套、文脈等稀缺資源,其具有不可複製的稀缺性,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強,長期看好。

對於這樣的優質土地,應該充分攫取土地的價值,建議採用“利潤優先”的經營策略,而不要過分關注週轉速度,因為售價提升預期可覆蓋資金成本。在產品選擇上,通常以“改善”和“高端”產品為主,通過產品力打造實現真正的溢價,不要一味追求快速回收資金。


舉例來說,2016年,某房企在省會城市中心地段,有一個住宅項目,比鄰重點學區,有稀缺江景,佔地面積60畝,容積率2.5,土地拍賣價格1000萬元/畝,樓面價約6000元/平方米,計容面積約10萬平方米,地下面積約4.15萬平方米,如果按照“快週轉”經營策略,剛需定位,約100平方米每戶,當時周邊住宅售價約8000-11000元/平方米,因為有學區和江景,該項目可以比周邊最貴樓盤多賣3000元/平方米,則售價約14000元/平方米,一年就可以賣完,利潤約1.04億元,銷售淨利率約7.6%,IRR約182%。


王忠:現金流優先,還是利潤優先,哪種開發策略更賺錢?

“快週轉”策略下的經營指標

但是,考慮到有重點學區和稀缺江景,可以採用“利潤優先”經營策略,按高端豪宅定位,比如戶型採用160-260平方米大平層,建安成本增加20%,開盤銷售均價達到15000元/平方米,每年價格漲幅20%,銷售週期2年半,最終實現銷售均價18200元/平方米,淨利潤達到2.1億元,銷售淨利率約12.9%,IRR約83.86%。


王忠:現金流優先,還是利潤優先,哪種開發策略更賺錢?

“利潤優先”策略下的經營指標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同樣一個項目,不同的開發策略,經營結果是天差地別的。

一般來說,在沒有更好的投資機會之前,不如讓資金在這種優質項目上多攫取溢價帶來的利潤。比如上述案例採用“利潤優先”經營策略,在預期價格漲幅和產品溢價大於資金成本的情況下,拉長銷售週期,可以獲取高額利潤,比採用“快週轉”的現金流優先經營策略多賺1.1億元。


當然,市場上也有“無心插柳柳成蔭”誤打誤撞的故事,比如南昌某房企開發的xx山河項目,2005年拿的地,總地價9100萬元,只有104畝土地,容積率2.2,總建築面積約28萬平米,樓面價455元/平方米,2010年開工,2011年開盤,因為開始定價較高,導致銷售速度較慢,雖然增加了管理成本、銷售成本和財務成本,但是他們土地價格太便宜,又機遇好,迎來了過去十年房地產快速漲價期,房價從7000多元/平方米,漲到2萬元/平方米,房價漲幅超過了成本漲幅,雖然開發週期長達約10年,其住宅倒也賺得盤滿缽滿。

現金流優先型”經營策略,一般適用於以地緣客群為主的城郊居住項目,或三四五線城市,因為目標客群單一,或人口淨流出城市,主要因為沒有太大的漲價及產品溢價預期,需要短平快,通常以“剛需”和“首改”產品為主,選取“貨地比”較高的項目,要避免競品分流客源,從而導致銷售週期拉長、降低收益率,同時為規避風險要求快速回收資金,以儘快落袋為安,宜快速週轉,速戰速決,利用有限資源做大規模,則需要更關注股東資金回收期和股東IRR指標。這種類型項目屬於機會型區域,企業更加關注股東資金安全性。當然,對於遠郊的文旅小鎮、康養小鎮、產業小鎮類項目,因為帶一定規模的產業,與純居住項目又不同,不在此討論範疇。


“現金流利潤平衡型”經營策略,一般適用於環城一些中低密度項目,如果單純“快週轉”追求現金流模式,會浪費了項目具備打造產品力的溢價優勢;而單純追求利潤,又不像核心優質地塊那麼具有競爭力,這時候不妨採用“

現金流利潤平衡型”模式。即我們通常採用的“高低配”的方案,在容積率不變的前提下,度部分則與現金流優先型一樣,以“剛需”和“首改”產品為主,快速回收股東投入資金;而低密度部分則打造和利潤優先型一樣的“改善”及“高端”產品,打造品牌形象,利用其產品力,更加關注利潤的拉昇。這種模式兼顧了各種產品,可以有效滿足各種需求的客戶,對項目銷售風險的規避起到分散作用


從以上三種模式分析我們知道,如果不分具體情況(如城市核心具有快速漲價的地塊與城郊漲價幅度很慢的項目;如實行“限價”的城市或區域),一味追求“快週轉”、現金流,或是利潤,都是不科學的,機械地按照各指標下限進行投資決策,也是不盡合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