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這位媽媽定下了這些家規,值得所有家長老師借鑑

孩子沉迷手機,這位媽媽定下了這些家規,非常值得所有家長老師借鑑

現在這個時代,有個詞叫做"低頭族"。不管大人還是孩子,幾乎人手一部手機,甚至人手幾部,不可避免的。

孩子正值學習的年齡,這無疑也成了大多數家長的難題,讓孩子放下手機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引導。

孩子沉迷手機,這位媽媽定下了這些家規,值得所有家長老師借鑑

有這樣一位媽媽,他給兒子寫了一封信,在信裡給孩子定下了12條使用手機的規定,值得家長們借鑑一下!

要對父母心懷感恩

在孩子眼裡,用父母的錢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父母給自己買手機,那就是屬於自己的東西了,但是父母要讓孩子意識到,這個手機雖然是買給他的,但是是花父母的錢買的,父母有支配權,要心懷感恩。

讓孩子心裡有這個意識了,在之後才能更好的去管理這個手機。

知曉手機密碼

孩子沉迷手機,這位媽媽定下了這些家規,值得所有家長老師借鑑

既然父母對這個手機有支配權,那麼必須要知道密碼。現在的網絡太發達,孩子很容易深陷網絡,被一些不良事物誘導,知道密碼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

有來電要接,特別是爸爸媽媽的電話

手機是很重要的通訊工具,有人打電話一定要接,這是最基本的禮貌。

尤其是對於父母的電話,孩子在外面,父母經常會擔心,這個時候不要故意不接電話。

每天晚上7:30(週末9:00)要準時上交手機

孩子沉迷手機,這位媽媽定下了這些家規,值得所有家長老師借鑑

這是對孩子的一種約束,讓孩子也養成好的用手機的習慣。

晚上使用手機,影響睡眠、影響學習、影響孩子思想,在這一點上,決不能放鬆,該讓孩子清楚什麼才是他目前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

手機不要帶去學校

學校是學習的地方,網絡上有太多誘惑人的東西,而這些誘導者也大多來自於周邊的人。

下課了幾個同學在一起討論手機裡的什麼好玩,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孩子沉迷手機,這位媽媽定下了這些家規,值得所有家長老師借鑑

所以在學習就儘量避免孩子玩手機。

如果手機壞了自己想辦法維修

這樣的事跟家裡有沒有錢是兩碼事,讓孩子明白要懂得珍惜,並不是壞了就想著換,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擔當。

不願意當面說的話也不要用手機溝通

面對面交流可以通過語氣和麵部表情來判斷一個人的情緒,很多時候往往缺了這些因素,溝通上會產生誤會。

所以如果不能當面溝通的事情,也儘量不要通過短信或者電話說。

公共場合要關機

這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公共場合如果因為你的手機鈴聲打擾到別人,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儘量把手機調成靜音或者震動。

不要利用手機來做有可能會損你清譽的事情

孩子沉迷手機,這位媽媽定下了這些家規,值得所有家長老師借鑑

現在手機傳送照片都很方便,但是注意不要用手機傳送自己或者別人隱私部位的照片。

網絡是很強大的,如果以後出現什麼問題,對於個人或者別人的形象都很不利。

沒有必要拍攝大量的照片

這會耗費孩子大量的經歷,有些東西是沒有必要的,最重要的還是要用心去感受,因為即使你拍下來了,以後也不一定會去看。

不要沒有手機就活不下去

不要把手機看的太重,他只是利於你生活的一個便利工具,但是沒有他,你也不會感覺失魂落魄。

如果你不能好好使用手機,那麼我會收回

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約束,如果孩子利用手機做不利於身心健康的事情,那麼就有必要坐下來,跟孩子好好談談。

孩子沉迷手機,這位媽媽定下了這些家規,值得所有家長老師借鑑

其實很多大人都不能很好的使用手機,更何況是孩子。這也是孩子和大人共同學習的一個過程。

作為家長,建議從小要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愛好!以閱讀、聽故事代替電視機、打遊戲!

孩子沉迷手機,這位媽媽定下了這些家規,值得所有家長老師借鑑

抓住孩子3-6歲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間段培養孩子的習慣和性格,可以說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6歲是孩子好奇心最敏感的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孩子行為習慣和情緒管理最為重要。繪本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啟蒙書。《兒童情商培養繪本》、《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分別從分享、自立、責任等方面幫助孩子培養高情商、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情緒管理。

孩子沉迷手機,這位媽媽定下了這些家規,值得所有家長老師借鑑

可能有很多父母平時比較忙,想要陪孩子卻是力不從心。

每個繪本都有精美的插畫和童趣畫風,它的生動趣味滿足了孩子好奇的天性,無需家長說教,孩子自己便可以探索故事裡蘊含的道理。

孩子沉迷手機,這位媽媽定下了這些家規,值得所有家長老師借鑑

3-6歲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若不正確引導,孩子極易養成壞習慣,一旦養成壞習慣,再改就難了!

孩子沉迷手機,這位媽媽定下了這些家規,值得所有家長老師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