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國內產銷增速超50%,東北等地或成“禁區”?

在車市整體產銷量有所下滑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依舊保持高速增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

不過相比燃油車,新能源車依然劣勢明顯。現有的電池技術會因低溫氣候、性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其中包括充電時間、續航、動力輸出等。那麼,當新能源遇上氣溫嚴寒的東北等地時,是否只能將其視作“禁地”呢?

新能源汽車國內產銷增速超50%,東北等地或成“禁區”?


里程焦慮,一直是新能源車,特別是電動車無法擺脫的頑疾。

與其他地區相比,哈爾濱的冬天顯得更長、更冷。據瞭解,哈爾濱從11月起,溫度就低於零下10度。冬天最冷的月份是每年的1月份,溫度在零下12度到零下22度之間。這也使得電動車在東北地區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

部分業內專家曾公開表示,目前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隨著技術提升在不斷增加,但是一到了東北續航里程就難以保證,基本上在零下20多度的氣溫下,續航里程就是“腰斬”。哪怕是價值百萬的進口特斯拉都是一樣,目前國外電池研發製造企業也沒有太好辦法應對嚴寒。

據悉,公交和郵政系統的新能源汽車,晚上在暖庫存放充電,這可以使他們在東北的寒夜保持足夠的抵抗力,解決低溫造成的部分問題。

我倒有一個想法貢獻給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廠家,如果能夠開發一種智能的加熱保溫外套,套在蓄電池外面,根據外部溫度的變化,自動調節溫度,就像電熱毯一樣,始終保持蓄電池在最合適的工作溫度範圍裡,那麼,未來在“禁區”推廣開也並非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