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与教育驱散未经教化的混沌

1、电影&现实世界

前几天看了电影《悲伤逆流成河》,说实话我莫名对这类偏现实题材与悲凉基调的影片很有好感。

很多观众认为这是一个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拼凑:贫穷、缺失爱与教育、校园暴力、孤立、疾病、死亡。

实际上可能就在此刻,这世上有无数的人当下正处于其中一种或几种状态下。

这不是故事,这是他们当下生活的写照,这是他们的一段、几段甚至全部生命历程。

我总觉得任何文艺作品都是对这人间一些客观存在的物与观念的反映。再真实不过了。

这是他们的世界。

何为世界?“世界”一词来源于佛经,“世”指时间,“界”指空间。

即,在此刻,在他们所在那一隅,他们对生活、对生命的感受与体验,他们所赋予生活的意义,就是他们的世界。

如今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中。个体的认知即为他的全世界。

而对于那些处于糟糕状态中的人,他们的世界非黑即灰。

他们的世界也有太阳,只不过全在阴霾与乌云遮蔽之下。

《悲伤逆流成河》| 用爱与教育驱散未经教化的混沌

2、改变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但实际上这些客观规律下也蕴藏着事物的转机。

既然一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对生命的认知就是他的全世界。那么一旦认知改变 ,他们的世界就完全改变了。

难易之处均在这里。

看到了有改变的希望,同时也看到了改变的难度之大。

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塑造认知最关键的时刻便是前十八年,越早形成的认知对个体的影响越深远、越稳定、越难改变。

这期间对个体成长最重要的便是原生家庭,其次便是学校教育。

这两个主体间最重要的共同点便是教育

而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爱。

《悲伤逆流成河》| 用爱与教育驱散未经教化的混沌

3、正确的爱与教育能拯救万物

早几年我看过一个Ted,里面有句话:

“抑郁的根源是爱。”

我那时很抑郁,但却不懂那句话。

现在我好像突然懂了。

爱能解救众生,它是万物之源。

《悲伤逆流成河》| 用爱与教育驱散未经教化的混沌

就像影片中当易遥妈妈发现悲剧是自己所酿之后,痛苦万分。拉起她的手,一起去面对那些本不属于易遥的错误。

那一刻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碰了。

我想,易遥的世界在那一刻大概充满了色彩与温暖。

作为母亲,她当然爱易遥。但是她也确实不懂关爱孩子的方式,不知如何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

一味忽略孩子的感受与自尊就是在慢慢杀死她身上的美好,甚至生命。

不论是家庭还是在学校,在错误的教育方式之下,从来就不存在“教”、不存在“育”;他们不是在创造,而是在毁灭。

为什么很多人在十八岁之后虽然还活着,但实际上已经死了。原因实际上很复杂,且因人而异。

但我觉得大多数问题从外部原因来看出在两个方面:其一,父母不懂家庭教育。其二,中国应试教育中消极影响的摧残。

从内部原因来看,认知一旦固化就增加了自己沦为工具的可能性,尤其是错误且不易改变的认知更能加速灵魂的死亡。

《悲伤逆流成河》| 用爱与教育驱散未经教化的混沌

4、如何学会教育

解铃还须系铃人。若要解决精神上的问题,唯有从

思想上入手。

在教育方面有建树的伟人实在太多,他们中值得我们学习的思想也举不胜举。

要不怎么说书籍是智慧的结晶呢。过好人生的秘密实际上书里藏了大半。

要不怎么说开卷有益呢。

从前很多人不读书,因为不识字。

如今识字的人很多了,但是却读不懂书。

不思考怎么能读懂书呢?

倘若人不思考,便只是识字的工具,与“读书”、“思想”没有什么干系。

譬如教育,如若不知《三字经》、《弟子规》其中内涵与精髓之处,背几千遍之后,仍只是识了不少字的作用。

知道如何做题,知道应试技巧,更要知道教育永远跟它们不是一回事,并没有什么干系。

且不多说很多人一味以“只听说其好,而不知如何好”的方式教育着孩子,那些一味信奉着自己所听说的大多数人所谓正确观点(实际上错的离谱)的人从一开始就是在做一些在不断毁灭的事情。

倘若不汲取新思想,反倒一直固守旧思想,甚至开历史的倒车。

必然终将走向个人甚至他人的覆灭。

5、如何看待金钱之于人的重要性&贫穷能否摧毁个体

易遥母亲忽略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因从深层看来是教育的缺失,但实质上导致一系列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影片也传达的很鲜明,追根溯源便是经济上的困窘。

之于易遥母亲,为孩子攒学费大概已经是要费尽全力的一件事了。在她们的世界中,又如何能关注一些思想之类的事。

能生活下来,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

生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如果这其中只能选其中之二,你如何选择。

为了保护易遥,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母亲实际上牺牲了她自己。

贫穷一直都在酿造悲剧。每时每刻都在吞噬着一些人。或是在我们身边,或是距我们遥远。

金钱。货币。一般等价物。这些随着社会的发展所人为设定之物。竟然在不断摧毁着人。

社会堆积物本身并没有什么破坏性。有杀伤力的是人们对它的认知。

如若觉得金钱是人生中最重要之物,那么这一生就被困顿在对物质世界的追求中了。所谓精神世界,之于他们永远如天方夜谭。

如若觉得金钱是提升生活水平与质量的工具,是在物质世界这一盘游戏中不断通关的必备钥匙。与此同时在自己的思想中存在着比它更大的精神世界,并明白物质对精神具有促进作用。那便能活得相对完整一些,可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中来去自如。

如若觉得金钱只要能满足生活必需即可,内心拥有的精神世界足以支撑自己每日愉悦地度过此生。能如此超脱地过完人生、不受金钱约束固然好。但能做到如此超脱的人往往翻过最高的山峰,或者到达过最残酷的地狱。

物质固然好,但它却很自私。始终想把人留在它的世界,它像任何个体一样,不希望被忽视。

不希望人类重视精神世界重过重视它。

它拖着众生的脚步,蒙蔽着大众的双眼。给他们快乐、享受,也让他们沉沦、越陷越深,越来越看不到凌驾在它之上那个更大的世界。

那是个极乐世界。那里没有物质。有无限的爱与无数的灵魂。

它是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每个人自出生起内心便埋藏着那个世界的种子。

物质并不喜欢那个种子,它会让它干瘪致死。

这也就是很多人越活越只能感受到累与疲惫的原因罢。因为一旦完全沦为了物质的奴隶,那么精神的种子就死去了。或许在生命的尽头它会忽然复生,然后那个时候大概会有诸如“钱乃身外之物”那样的感慨。

如果静下心来细细思考,就会发现物质世界就是一盘游戏,有着游戏规则与关卡。有时会带给人成就感,有时会让人沉迷。但终究只是游戏,就算玩通关了,获得了所有的财富。

或许你会觉得好像仍少了一些什么东西?

何必等到那么晚才把它唤醒呢。

或许你会思考人生除了这盘游戏是不是还有一些别的东西?

其实很多人都深谙物质世界是一场游戏,那些被众人称为“人生赢家”的人,除了物质,总是还有很多别的东西的。

《悲伤逆流成河》| 用爱与教育驱散未经教化的混沌

《悲伤逆流成河》| 用爱与教育驱散未经教化的混沌

6、重生

校园暴力不过是表象。背后的实质就是每一个施暴者与受暴者所受的错误的教育,使他们未成为真正的人。

只不过是一些本能的、野蛮的、游离着的生物本能的自然碰撞与伤害。

未经教化的混沌。

在这世间,每一个“易遥”在重生之后都有无数的路可以选择。

实际上教育不止于家庭与学校。这两者之于十八岁之前的成长的确很重要。但也仅仅是十八年,甚至小于十八年。

人的一生如按七十岁来算,十几也不过是四分之一。

其实在余下的四分之三中个体完全可以扭转一切,使那四分之一覆灭。

那时你的肉体仍未变,但你的灵魂已完全被召唤出了。

那时你不会再被什么表象蒙蔽,你能直接看到事物的本质,你拥有最真诚的情感,所有最纯粹的快乐会伴随你度过余生。

在易遥跳河的那一刻,实际上她已经死了。被救活的她,体内的灵魂已全然被河水置换了。

如果你也曾距死亡只差最后一步,那么当你选择生存那一刻,你就已经重生了。

而过去的一切都已死去,你所选择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种子开始萌芽。

万物复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