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可比数学题难多了

“若人们不相信数学简单,只因他们未意识到人生之复杂。——冯·诺依曼”

不知道数学在你的认知中是如何的,我只知道客观来看,我的数理思维是比较薄弱的。

因此,在我第一次看到冯·诺依曼这句话时,我是不理解的。

记不清当时是在学微积分还是概率论,总之那时我觉得数学太难了,比人生难多了,人生大概还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控制,但是对于数学,我当时深感,自己并不是那块料。

如今看来,当时思想中的悲观消极、以偏概全、主观臆断、“想当然”、自以为是……

太鲜明了些。

的确是无知,如今我仍觉得我无知。如今的我每天都能比前一天多学一点东西,大脑中积累的知识、思想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

毕竟,精神世界的东西,总是没有边界的。永无穷尽之时。

扯远了,回到“数学”。

对于冯·诺依曼那句话,如今的我仍不认为数学简单(咳咳,毕竟冯·诺依曼是个伟大的数学家是客观事实啊……),但我知道,人生确实比数学要难,而且是太多太多了。

如果要论证“为什么人生比数学难”,可思考的角度实在太多了。比如从起源上看,数学起源于人类最早期的生产活动,而人类的起源就是一个太过庞大的问题了;再比如从结果上看客观之物有标准答案,而主观之物并没有。

不过我此刻关注的角度是这两者之中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那么“信息不对称”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此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非常普遍,也非常好理解。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简单来说,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

再通俗一点讲,比如对于学科来说,尤其是指做题方面,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实际上是很少的,因为你知道题目,你也有标准答案。你是可以完全可以将已知的题目与答案完全掌握的。

只不过由于个人在禀赋、思维、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实际在操作过程中每个人能否到达目的地并未可知;且就算有些人一同到达了终点,他们的所走的路程也并不完全相同。

但至少在理论上来说,“信息不对称”现象在某一门学科中所影响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在每一个个体短短几十年人生中,却无时无刻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先从微观角度看:

每个人每天都要做出很多或大或小的抉择,但是却无法穷尽所有的选项。

比如今天中午吃什么。

如果在家吃,实际上你根本不知道家里现有的事物能做出的菜品有多少,将家里现有的所有菜品和现有调料可调出的口味进行排列组合,大概有几十种或者上百种,说不定其中某一种味道尚好,但是你并不知晓。

比如你想娶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为妻,但是如果要实现这个愿望,它的前提是你要有机会见到这世界上所有的女子。

让我们来简单做个计算:

假设一个人能活80岁,80*365=29200天

以每天能碰到1000个以前从未相遇的人计算

一辈子遇到人的总数是29200000人

世界上有60多亿人口

你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相遇的概率是0.00487

而相爱一般从认识开始

一个人活到80岁至少会认识3000人

其中一半是异性1500人

假如一辈子会爱上10个人

那么在相识的范围里爱上一个人的几率是0.007

而只有你爱上TA,TA也爱上你才算相爱

0.007*0.007=0.000049(千万分之五)

可见,就算是爱情中,也充斥着信息不对称。

再从宏观角度来看:

人与世界相处。主观与客观相处。

个体有多渺小,世界有多大。

信息不对称问题就有多严重。

没有人能解决的。

这是渺小的人类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

宇宙之中,人就像流星,一闪而过。

浩瀚宇宙,渺小人生。人类是愚蠢而无知的,也是智慧而伟大的。

没有一个能从最初走到最终,看到世界的全貌。

但人类一直在探索,我们也一直在超越,尽管十分有限。

但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始终在前进,毅然决然。

“若人们不相信数学简单,只因他们未意识到人生之复杂。”

尽管我们不能穷尽世界,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探索内在,明白自己是谁,知晓自身存在的意义。

尽管客观来讲,人生非常复杂,我们所面临的选择非常之多。

但是只要我们在每一个时刻,做出了选择,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我们就在全情享受生命的美好。那时,苦是另一种甜,痛苦是另一种温柔。

很感谢,我有幸在这茫茫宇宙生存过一段时间。

人生的长度是相对客观的,但是其宽度与深度,都是可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去不断改造的。

时间是一条线,我们的生命挂在这条线上,以相同的速度向前运动着。

“万物皆流,无物常驻。”

但生命远远不止这条线,它的意义在于我们到达每一点时所创造出的那个空间。

那个空间,承载着我们在这世间所留下的一切。

而那个空间的的形态,就取决于我们当下每一刻的行为。

End

信息不对称 | 人生可比数学题难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