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达川区南岳镇刘启平(刘莽娃)一个家喻户晓的刘先生!

南岳镇(刘莽娃)刘启平一个家喻户晓的刘先生

他个子很高,说话纯真直爽利索,这是给我的第一印象,无论是乡村百姓,还是机关科室,貌似提到刘莽娃,都有几分熟悉,并不陌生,毫不夸张地说,刘启平先生不仅仅在南岳镇,整个达川区乃至梁平区部分乡镇也算是小有名气。


我喜欢称他为先生,论年龄他是一位长辈,现已七十高龄,论资历他算是久经“沙场”的前辈。


刘先生的大名并不是刘启平,而是相对通俗的“刘莽娃”,这个词儿大约是达川以南、南岳一带早些年流行的一种绰号,莽字我在百度词条里检索了一下,字意是:.胖子,鲁莽的,笨拙的人;笨笨的傻傻的胖胖的可爱。褒贬不一,在有些人看来,这是一种傻乎乎的称谓,不过在我看来,相信这是可爱的称呼,刘先生表现出超凡的格调和为人处世之道,不得不令人研究,某种精华必须得学习,许多精明之举非一般人能掌握的。


最初谋面刘先生是在一次人大会议上,他的发言坦率朴素,直接,接地气,不带稿子(后来才知道先生识字有限全靠记忆),敢讲,甚至语惊四座,印象颇深。后调入地方对刘先生偶有知晓,刘先生老家在达川区南岳镇,具体哪个村不熟知,据说与万源市原市委书记老家是邻居。


没有文化,并不识得几个字,早些年以承揽土建工程起家,在众人眼里,他是一个脸皮厚,胆子大,说得出口的人,其实,在那个年代,但凡干工程的都具备这些特征,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文化程度偏低,又要扛得住压力,经得起风险打击,避得住风雨的活儿,干好了有饭吃,干不好一夜回到解放前是常事。因此,刘先生注定在不安分的生活节奏中选择一条更冒险更“莽”的生活方式发展,对于那个年代,我认为刘先生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纵观北上广老一辈企业家们,都曾是文化浅薄,有胆量,有拼劲,最终走到了人生的巅峰,刘先生也是如此,早些年南岳镇饮水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政府资金短缺,希望有人能投资改善街道自来水问题,没人愿意在无法看到盈利的工程上投资,当时,街道家家户户都有水井,且街道人口较少的前提下,自来水搭建是个有投无回的工程,而刘先生却一手揽下。做这事儿,刘先生的思维表现出一种大格局,他非常清楚,街道自来水将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另外一方面,他心怀群众的大格局也得到彰显,没有人来搞通自来水,街道人口未来递增,饮用水必定成为大问题,民生大计在前,盈利得失在后,刘先生弄得非常透彻,这不得令吾好生佩服。


作为商者,他懂得成本核算,盈利得失,舍得并肩,所以他是“精明”的,而另一方,他胸有大志,热心公益,助人为乐,敢于为群众发声,具有一定的家国情怀,这是他为人的另一个高度。


我们先来说说他的头衔,现任或曾任:达川区人大代表、达川区人民政府义务信访调解员、达川区义务监督员,达川区工商联会员,南岳镇商会会长、达川区公安分局政风行风监督员、达川区交通运输局监督员,每一个头衔都是为百姓发声的代表,适合他来干,也符合他的性格,作为人大代表,他确确实实为人民不停发声,敢于发声,麻梁路,街道卫生问题,乡村道路,贫困户帮扶问题,都有建言。作为商会会员,南岳镇的大小社会活动,公益事业,文化活动,民生工程等,只要邀请到他,甚至很多他都是自告奋勇,到现场或托人转交捐款,金额不算大,但从不缺席。这种行为不能用“大方”来形容,他的骨子里必定有一种担当,感念,奉献,善行的情怀。

公开报道显示:2016年以来刘启平为达川区南岳镇老年协会捐资13000多元,文峰村贫困户捐款2000元、水河村1000元、神农村送水泥20吨、南岳镇居民用水表、水池投资数万元、黄都乡老年协会捐资1000元。

我眼中的达川区南岳镇刘启平(刘莽娃)一个家喻户晓的刘先生!

【慰问南岳社区低保人员邹荣富】

我眼中的达川区南岳镇刘启平(刘莽娃)一个家喻户晓的刘先生!

【慰问南岳社区优抚对象武显英】


在有刘先生参加的会议上,领导真怕他发言,怕他说错话,担心对代表团造成负面影响,可他那胆量是豁得出去的,三言两语说出来,反而非常接地气,虽然人称莽娃却思路清晰,一点不莽,发言直爽却并不粗,多数代表支支吾咿咿呀呀一副迎合的官腔话,让人听得干瘪无味,而刘先生的发言仿若如沐春风,点石成金,整得在场人目瞪口呆,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具有思考的意义,某种层面,能切实代表最纯粹的百姓声音。刘先生的胆子大是对人民的坦荡,心无杂念,虽然脸皮厚,他却把控得游刃有余,恰当好处。一次在市里遇到市委领导,他居然敢于当面大胆建言,发声耐人接受,因此刘先生的这个胆子大并非单纯大,而是成竹在胸。思维敏捷。


2012年9月,他还代表达县基层人大代表参加了全省的信访工作座谈会。在会上他谈论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晔晖以及省领导的高度赞扬与评价。

我眼中的达川区南岳镇刘启平(刘莽娃)一个家喻户晓的刘先生!

我眼中的达川区南岳镇刘启平(刘莽娃)一个家喻户晓的刘先生!

省人大信访工作座谈会


作为人大代表,他敢于发声,一次刘先生路过县林业局,看见三四十人围在大门口,询问后得知,一贴有“森林消防”字样的摩托车撞死了一位70岁左右的老人,死者的亲戚朋友便围攻县林业局,而该摩托车并非县林业局所有,于是刘先生对死者家属进行劝解,讲明道理,死者亲朋好友随后散去,并找了相关部门和肇事者进行协商,解决了问题。如此种种,在矛盾没有升级为信访问题前,刘先生都主动作为,将信访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某年6月,烈日当空,达川麻柳镇任家庙村的五十多位老人因为修铁路占地赔偿问题,集体在县信访局门口上访,扬言“饿死了政府要管,晒死了政府要赔”,午餐时分,刘先生请他们到餐馆吃了盒饭并进行了劝解,午饭后老人们便回家去了,随后刘先生到信访局了解了情况,并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建议信访局督促相关部门加快办理该信访问题。从被选为人大代表以来,刘先生多次协助党委政府平息上访事件,发挥好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他喜爱参与一些乡镇地方性会议,活动,总会主动“抛头露面,崭露头角”,不请自来参加某些公益性质的活动,兜里是带着礼物的,诸如镇里的一些文体活动,慰问活动,老年活动,基建开工仪式,包括这次疫情,他毫不犹豫和保留地出资捐赠,奉献爱心,并爱在活动台上“发声”,尽管台下群众或某些同志对刘先生的行为艺术不感冒,总认为刘先生发言缺少包装,语言过于平庸,很“莽”,很“土气”脸皮很厚,甚至带有几分搞笑,刘先生毫无掩饰,一如常态,在舞台上总能把百姓最纯粹最实实在在的声音带到台上,当众传递给领导,语言不华丽,但有力度,内容不精辟,但有深度,姿态不端庄,但有士气。刘先生非常珍惜每一次台上的讲话,他视为这是荣幸之至,台下的普通百姓听来乐呵大笑,刘先生从不受干扰,一本正经,这恰好反应了一个问题,某些同志发言台词雷同,包装在修饰,满口官腔,因而突然听到刘先生的“土话”这鲜明的对比恰然让台下群众轻松自如,又能确切印证百姓心声,这种笑是轻松的,也是心有灵犀的。在有些镇村社交活动中,领导们看好刘先生敢说,敢讲的性格,刘先生也欣然乐于参与。

生活中,有两种人,厚脸皮和薄脸皮。脸皮太薄的人,通常会碍于情面,有很多事情不敢放开去做。那些脸皮薄的人,内心相对会脆弱很多,在与别人的交流过程中,通常以别人为中心,尽可能的考虑别人的感受,害怕说错话。他们的这种处世方式,很容易被别人利用,失去初衷,对自己造成困扰。


而厚脸皮的人,往往能够为自己原则着想,说的过分一点,就是“无赖”。回顾历史,你会发现,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脸皮厚。刘备就是其中的代表,为了能够让诸葛亮出山,三次亲自去拜访。如果当初他碍于情面,就会失去一位人才。


刘先生的脸皮厚这是人人皆知,一些朋友饭局,要是被刘先生撞见,只要是认识其中一人哪怕不熟,他都能凑上桌插个队同大伙来个共饮,很多老同志打趣的说:莽娃,别人没有请你,你就别来混吃了,刘先生从不以为然,就这样认识的各种人物也算是不少,在企业界商会圈子里,刘先生十分积极,经常自掏腰包组织活动交流感情。仔细揣摩,他这是脸皮厚的另外一种艺术,脸皮厚,核心在于他的慷慨,大度,从不计较,他可以因认识一个人吃饭而给满堂多桌买单,也可以因和一个人照面给满车陌生人买票,他有钱吗,据我所知,他的小企业基本不赚钱,他傻吗,他的精明是一般人学不来的,这或许就是他的为人艺术。


他是一位心在高层,行在基层的先生,从一位普通农民,可以说是憨厚还带点“莽”的泥土气味的农民走出今日的步伐,确实不容易,这与他强大的内心和宽广的心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年前一次人大会上,某同志和刘先生在散会路上,偶遇县委高层领导在前方行走,其他同志避而远之,都不好意思和领导直面,而刘先生却主动给同志说;你等下,我前去给书记打个招呼汇报下情况,该同志连忙躲闪不及,深怕刘先生冒犯,刘先生快步走到书记跟前,非常礼貌的和书记摆起了“龙门阵”自我介绍道,我就是代表团发言的那个刘莽娃……。事后,同志问刘先生,是不是认识书记,刘先生笑道说:电视机里认识的,今天是第一次见面呢!


厚脸皮的背后,是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是需要不断磨砺。


在社会中与人打交道,就必须厚脸皮。人之交际,就是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你采取哪一种方式推销自己,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在被拒绝后继续坚持,磨砺中方能成长。


同时,厚脸皮的人,往往有更多选择,不容易受到别人的牵制。在交流过程中,你会发现有时候非常尴尬,为什么会尴尬呢?


尴尬就是交流环境对内心产生的不适,让人不知所措,很多脸皮薄的人就非常容易陷入尴尬。而对于厚脸皮的人,就没有这种尴尬了,他们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能够灵活的处理事情。


有人认为,厚脸皮就是耍赖,就是不要脸,其实这两者是有区别的。真正不要脸的人,他们的内心往往自卑,只能通过强词夺理去争取余地。而厚脸皮它是来自于内心的自信,爱憎分明,明辨是非。


在做企业里,厚脸皮能获得成功,在政界,也需要敢于大胆批评,大胆发言的人,刘先生有人喜欢他,自然也就有人讨厌他,在有些场合,他敢于直言,确实让许多同志深感不适,十分尴尬,而我们又偶尔需要这样的人士当面指正,直言不讳,出面解难,因此他也首当其冲的做了一些义务监督员。


某次,刘先生看见一辆警车停在斑马线上,便上前阻止,警察问他:“你是干什么的?”刘先生亮出了代表证,说:“我是人大代表,有权监督你的行为。作为执法人员,你不该带头违规把车停在斑马线上,防碍群众通行。”警察马上就把车开走了。刘先生说,能够做这件事,就是因为我认真学习了法律,掌握了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等知识,人大代表就应该替群众办事,替党和政府分忧,作为义务监督员,发现错误,就是得大胆说。


其实,刘先生的智慧并非几句话能阐述清楚的,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奇人,其人之精华,在于考究。


先生也有着惊人的敬业精神,在民间学得一手外科接骨疗痛医术,都是口口相传,一次吃饭,刚上桌,有人打电话叫先生去诊疗,二话不说,起身就走,有朋友问他,你收多少钱这么带劲,刘先生着急的回应,有钱人我收跑路费,家庭贫困的我根本就不收钱,别人痛的厉害,我不可能不去看,别人找我是对我的信任,你们吃,我就不吃了。这让我有些不可思议,他就是这样一位可爱先生,又一次征服了我的思维能力。

我眼中的达川区南岳镇刘启平(刘莽娃)一个家喻户晓的刘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