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鬥毆”員工停職反省!公司道歉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蔡君彥

水滴筹“斗殴”员工停职反省!公司道歉

網傳“水滴籌員工腳踹毆打輕鬆籌員工”視頻,引發多方關注和熱議,也使國內兩家眾籌平臺陷入“互毆”風波。4月17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水滴籌獲悉最新進展:公司因趙某嚴重違反公司相關規定,進行“即日起停職反省”、“在全公司範圍內進行通報批評並扣罰當月全部工資”等處分,並再次就員工鬥毆事件誠摯道歉。

水滴籌提供的最新進展內容如下——

4月13日,水滴籌員工趙某同某公司員工劉某因口角爭執發生肢體衝突,目前趙某已經收到公安行政處罰決定書。

公司因趙某嚴重違反公司相關規定,即日起停職反省,並予以重大違規處分,在全公司範圍內進行通報批評並扣罰當月全部工資;追究趙某直屬領導張某的管理職責,對其給予全公司通報批評並扣罰工資。

水滴籌再次就員工鬥毆事件誠摯道歉。目前水滴籌當地負責人正在積極與劉某溝通,希望給予當面慰問並致歉。我們也會切實加強員工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員工法制意識的教育培訓。

此前,水滴籌證實雙方發生肢體衝突與鬥毆,但稱“此事系因輕鬆籌員工言語威脅和汙衊導致”,輕鬆籌方面則回應,衝突系“水滴籌多次主動激起,我方員工已多次忍讓”。

雙方發生衝突後,網友直言:根源恐怕還是“掃樓”帶來的直接利益碰撞。而從平臺的回應來看,平臺雙方並不止於維護自身利益,或明或暗地展示出平臺間競爭衝突的公開化。

有評論人士表示,眾籌平臺“互毆”釋放出的行業失序信號需要重視,目前這類平臺的性質定位還未完全明晰,能夠對平臺進行管理的依據只有《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自律公約》,效力與約束力明顯不夠。從長遠來看,眾籌平臺更宜比照慈善組織,納入法治的軌道,據此制定明細的法規,明確平臺以及求助各方的權利、義務,對平臺的推廣、運營、資金管理等給予必要的制約,在加強監管的基礎上,引導平臺自律,促進良性競爭,才可能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