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带货,不可一“抄”了之

冬葵子

近年来,地方干部直播和短视频“带货”成为潮流。

网络带货,其本身是地方政府运用“互联网+”思维的一种体现,是发展地方经济,带动人民致富的创新手段,值得提倡。然而,一些地方在“带货”的过程中,出现了粗暴模仿、盲目照抄的现象。

看见李子柒很火,便也让一个少女穿上农服,背上竹篓下地摘菜。看见李佳琦很火,便也开始“金句频出”。网友点开直播间或者短视频,全是“熟悉的味道”。这样的“带货”先不说有多吸引人,至少给人的感觉就是没用心。连自己的特色都没有,一味地模仿别人,那么网友们买不买账就很难说了。

模仿网红“带货”,与其说是没用心,不如说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是一种着急用好网络,但却准备不够充分的尴尬。没有深入了解“网络带货”的市场规律,不了解受众的心理,更不了解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但又想搭上“互联网+”这趟“车”,因此只能靠借鉴、靠模仿。

其实,网友们对地方政府“带货”的要求并不高,既不需要有花哨的节目效果,也不需要造出多少令人深刻的“金句”,因为国家干部本身就已经是商品质量的一种保障,网友们并不担心我们的干部会推销假货、劣货给他们,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买买买”。既然拥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干部们万万不可把“网络带货”当作是一种娱乐方式来随意应对,更不可照着现有网红的模样一抄了之。

与其模仿别人,不如真诚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介绍自己的商品,打造出自己独有的“带货”风格。可以看出还有极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还需要我们的干部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去研究和创新。模仿别人的“网红”终归是别人的影子,推出自己的特色才是“带货”的正道。说到底,“网络带货”是一副好牌,但切莫把它打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