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艺术与抑郁的关系?

魜溣


如果按照现在流行的观点来界定,那就是具有抑郁气质的人更容易成为艺术家。

而从艺术与抑郁的关系来看,则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

一般来说,作为抑郁质的人,性格孤僻、不太合群,具有思维细腻,优柔寡断,多愁善感等内向的性格特征。

这种性格特征的人情感世界更为丰富,细腻,更符合艺术创作的需要,还真的没有见过大大咧咧的伟大艺术家,艺术家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点“怪”。


卢西安·弗洛伊德《自画像》


比如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英国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他专们从事人物的肖像描绘,刻意将自己隔离于外部世界的潮流,喜欢畸形病态的主题,和刻意去描绘着人物的神经质的状态,哪怕人物本身表现的不是如此,但他就是喜欢“潜入”描绘对象的内心挖掘描绘对象病态的一面。

不是被描绘的对象“有病”,而是佛洛依德“病了”。

艺术家处于这种“病态”的大有人在。

梵高和高更都属于此类。


梵高《梵高自画像》


从事金融工作高更,因为看不惯现实世界的尔虞我诈,而选择逃离现实世界,抛妻弃子逃到远离现代文明的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跟土著结婚,画土著的风情。

因为现实的折磨,抑郁症加重,选择了自杀。

但没有死成。

结果,在这种严重的抑郁中完成了旷世名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


高更的好基友,梵高抑郁得更为厉害,直接精神病发作,割掉自己的耳朵,开枪杀死了自己。

但这并不妨碍他预言自己的画作将名满天下成为了现实。

在普通人搞不懂的世界里,梵高却在近乎病态的精神状态中,清醒地看懂了艺术的真谛。


有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表明,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更容易情绪紊乱,或者说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这一结果还不仅仅是说搞艺术更容易抑郁,准确的说法是抑郁气质的人喜欢搞艺术,而在搞艺术的过程中,因为这种工作的性质——比如作品难以创新、作品难以被人理解、需要长时间孤独地工作,使得他们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布谷公社


艺术与抑郁、创造力和抑郁之间有一些必然联系。聪明的头脑往往更容易陷入绝望的黑暗中。

我想说的是并不是每个艺术家都会有抑郁倾向,但是很多创造性的人,比如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我们今天说的艺术家往往更容易患有抑郁疾病。

最痛苦的人是那些有思想的,他们往往从内心深处去思考问题,思考任何问题,这种深入挖掘的过程,往往会使人们变得有点声嘶力竭,使他们变得脆弱。

相反,想法越少,人们往往活的更好,就越不容易陷入这种黑暗的思想怪圈。

纵观历史,我们看到很多伟大的艺术家,他们深受抑郁之苦。比如埃德沃德·蒙克就是其中之一,梵高也是如此。还有作家海明威,伍尔夫,西尔维亚·普拉斯,还有许多其他的脑力创作者都有抑郁倾向。

因为艺术家挖掘他们的灵魂深处来寻找他们的艺术,在深入的探索中可以发掘出可能具有挑战性的思想和情感。说它可以挖出一个恶魔是简单的说法,这种负能量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大多数人往往不愿意正视的东西,但这恰恰是一个艺术家所挖掘的地方。

写的很辛苦,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记得点个赞;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画画资料库”


油画扬哥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最初将“公众人物”与“抑郁症”联系起来应该是从哥哥张国荣的纵身一跃开始的。国内国外各种大大小小“明星”饱受抑郁症折磨的新闻层出不穷,有人感到震惊,有人觉得惋惜,也有人表示无法理解为何养尊处优的他们会“忧愁人生”,甚至无法逃过一个再平静不过的夜晚。28岁,乔任梁的突然离世让公众再一次对“抑郁症”疯狂聚焦。

《丘吉尔的黑狗》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来解读抑郁症,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来观察心理忧郁现象,解剖了很多大人物的忧郁心理与非凡成就之间的关系。他告诉我们:抑郁其实是智者们向内思考、回归内心的最有效形式之一,因为痛苦可以唤醒人的意识与创造力。虽然越出名的人越容易因舆论压力导致情绪低落,然而抑郁症并非“明星”的专利,只是常常在他们身上被放大,那些每天笑着的人,可能并没有你想象中的如此开朗。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是作家、演员、音乐家、画家,抑郁症似乎更“偏爱”搞艺术的人。这就又回到了那个鸡与蛋的问题:是因为他们抑郁才去玩艺术,还是因为玩了艺术才抑郁。
梵高、蒙克、毕加索...看到各大公众号的推送,内助略有质疑:抑郁症并不能等同于精神问题,它是一种心境障碍,表现为持久的、与处境不相符的心境低落,严重者会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与精神问题的偏激不同,抑郁症患者的指向是向内的,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自己过不去”。西蒙的《爱,始于冬季》中有这样一句话:孤独和抑郁的关系就好像游泳和溺水。或许我们能从中主观而朦胧的解读出艺术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凡曰“艺术”,必要“创作”,若要“创作”,必定“孤独”,创作到了极致,也就孤独到了极致。有些现代艺术甚至鼓励将精神上的痛苦看做为一种创造冒险,认为其是优秀的艺术作品的必要因素。置身濒绝孤岛的痛苦,是抑郁的体验,也是“玩艺术”不能逃避的宿命。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通常将画家称为“疯子”,而早在这时,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urer)就提出:天才是忧郁的。他在1514年创作了画作《抑郁症》,对描述抑郁情绪障碍有深远影响,甚至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的开端。看到这幅画的人无不被那种阴郁、失落的氛围所笼罩,正如木心所说:岂只是艺术家孤独,艺术品更孤独。

约翰仿丢勒《抑郁症》版画

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在创作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时期极度自卑和抑郁,他的心理治疗师要求他每天接受治疗,坐于漆黑的房间内,听治疗师不停的暗示:你将开始创作协奏曲...你会工作得称心如意...你的协奏曲会是最好的...拉赫对创作的完美主义使他陷入了抑郁困境,而若无此困境,世间就无有《二协》了。

被誉为“灵魂摄影师”的凯文·卡特在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不久后用一氧化碳自杀身亡,他留下的遗言是: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越了欢乐的程度。虽然此前关于凯文因生活艰难意志崩溃的传闻从未停息,但真正导致他走向死亡的原因是社会对他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的质疑。是啊,艺术家面对的除了创作的本身,还要承受这个世界和社会的过度的关注甚至极端的质疑。

“伟大的艺术家所看到的,从来都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一旦他看透了,他就不再是艺术家。”

——王尔德

如果我是女人,我将乐意与艺术家交朋友,听他谈作品,发牢骚,讲疯话。但我决不嫁给他。读艺术家的作品是享受,和艺术家一起生活却是苦难。艺术家的爱情大多以不幸结束,责任决不在女人。他心中有地狱,没有人能够引他进入天堂。——周国平《人与永恒》

虽然我不是个悲观的人也不是憎恨人类的人, 但是有些时候与人打交道就让我恶心和抑郁。我发现对生活自己还是个陌生人。发现独处是我唯一的良药!因为憧憬的世界是现实,而现实世界却是幻影。我喜欢和书,和一些伟大的思想家, 斯宾诺莎,叔本华,尼采还有沃尔特·佩特一起生活。——卓别林《Charlie Chaplin》


藝苑匠心书画


艺术本就和人的性情有直接的联系,不用说抑郁如何,其他都适用,换句话说就是高兴的人有高兴的艺术,难过的人有难过的艺术……有何等性情,就有何等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