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知”和“行”

当看到“家庭教育”这个话题时,首先想到了最近读的一本书——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中的一段论述,冈田武彦先生在阐述“书院学的历史”一节中写道:一个人的人伦道德即使再完美,如果他不了解人类社会的复杂关系和自然界的复杂法则,那么他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在做学问的时候,不仅要加强自我的人伦道德修养,同时还要涉猎广博的知识,但最为重要的是明确人伦大纲,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实践它们,同时还要努力舍弃功利之念。

我以为家庭教育其实就是对孩子的引导,让孩子学会“做学问”,做自己的学问。我们姑且不去计较冈田武彦先生在论述所提到的“人伦道德”,或者不去限制、狭隘地去理解所谓的“人伦道德”,我们可以理解它为人世间的一切“道理”,为人处事的道理,学习成长的道理,而我想家庭教育就在于引导孩子知道这些“道理”。

家庭教育中的“知”和“行”

年幼无知的孩子们必须对社会和人生有一定的认识、积累,这就需要知道一些“人伦道德”的父母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础和认知材料,并以此开启自己的“良知”发现之旅,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因此,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能否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演示”出人世间的人伦道德来,这个过程中,父母必须有正确的认识,或者说,父母必须知道要培育成一个具备什么样人伦道德认知的人,在父母那里要形成一套可供孩子“起步”的、能够引导孩子知道“良、善、丑、恶”的价值体系。

当孩子还处在一片纯洁之地时,父母的“知”与“行”则会深深的影响着孩子未来的“知”、“行”,从这个角度来说,家庭教育则关系到了“家风”的形成,家庭教育也就是“家风”的传承与发展,一代又一代人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择其善者而从之,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家庭特色、家族特色的“风气”、“道理”、“人伦道德”观念,并无限受教于后辈子孙。所以说,家庭教育必须将知行合一,才能利于孩子一生成长。

家庭教育中的“知”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