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研发疫情防控“千里眼”:新一代超微型体温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

4月10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英视睿达董事长尹文君介绍了新一代超微型体温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研发和应用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研发疫情防控“千里眼”:新一代超微型体温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

尹文君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英视睿达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微芯边缘计算研究院快速响应市政府要求,针对居家隔离等重点人群体温监测需求,在市科委的指导下,从大年初二开始就组建了联合科技团队开展应急攻关。

团队成员同舟共济、勇于担当,牺牲了春节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从全国各地紧急赶回北京,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在短短的6天时间内,成功研制出“新一代超微型体温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温度测量误差小于0.1度,且体积小、功耗低、易于佩戴,可以实时精准的连续采集体温信息。佩戴者通过手机就可以很方便的看到自己的体温日常变化状况,并可有效的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供应链保障团队集思广益、肩挑手扛,克服春节假期、突降大雪以及疫情爆发所带来的元器件短缺和运输困难等重重挑战,从深圳、江苏、天津等全国各地迅速筹集生产物资。

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智能体温计样机出来后的短短三天时间之内,就在北京市怀柔区搭建了配套齐全的体温计研发和生产基地,确保产能飞速提升,为支撑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此外,联合团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智能体温计所采集到的实时大数据开展在线特征提取和分类,根据佩戴者的不同职业特点精准画像,自动研判佩戴者的体温日常变化特征规律,进而智能筛查体温异常变化情况。佩戴者和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接收到体温异常预警信息并加以核实,从而及时排除潜在风险。

据悉,联合团队充分利用已有的现代化远程协同办公优势,迅速集合了最优秀的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研发人员,在春节期间配合智能体温计硬件研发的进展随时调整软件平台的实施计划,随着智能体温计设备的推出,大数据监测平台也同步上线,可以同时支持10万人以上的并发需求,为管理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新一代超微型体温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迅速上线、稳步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至目前,联合团队积极配合市教委、市经信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委、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监狱管理局等8个政府部门,面向餐饮、家政、美容美发等重点人群以及隔离人员,已经累计发放了11700余台智能体温计,每天佩戴日活率达到80%以上。

系统建立了三级闭环筛查反馈体系,做到提前预警、精准施策,及时切断疫情传播途径,提升管理效率。佩戴者每天利用智能体温计进行体温连续监测,提升个人的健康安全感;系统平台自动筛查体温异常信息,一旦发现体温异常情况会在第一时间内将相关信息发送给佩戴者,提醒其关注身体状况并持续跟踪;对于已经核实确认的发热人员,则进一步通知其和主管单位对接及时安排门诊。平台上线以来,已经自动识别了多例体温异常记录和发热症状,做到了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控。

同时,团队围绕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发热门诊需求,快速组织捐赠了智能体温计平台,助力中南医院接管的雷神山医院提升精准防控水平。

围绕科研攻关和平台保障,联合团队朝气蓬勃的科技工作者们使命担当、敢当硬仗,先后有100余人投入到科技防疫的战役中。团队同时得到了清华大学柴跃廷教授团队和北京邮电大学赵志诚副教授团队在人工智能分析领域的支持以及中芯国际在超微芯片量产设计领域的技术支持!

下一步,为了应对疫情境外输入以及复工复产等复杂形势的严峻挑战,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北京市内重点人群的佩戴范围和佩戴规模,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北京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技保障的“千里眼”。

在回答记者的相关提问时,尹文君介绍,智能体温计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

一是面向佩戴者,能够实时检测佩戴者的体温,相关体温数据可实时反馈上传到系统云平台上,佩戴者也可从自己下载的手机APP上随时查看自己的体温变化。

二是面向管理方,已建立起单位、区级、市级三级管理体系。若佩戴者体温异常时,三级管理体系能够及时收到报警信息,便于及时对佩戴者体温数据加以分析和管理。

目前,英视睿达已开设“智能体温计-全天候体温监测专家”微信公众号,大家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智能体温计相关信息,或拨打电话4000301855进行咨询。

企业简介

英视睿达成立于2015年,是聚焦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自主创新和应用的高科技创新企业。与清华海峡研究院、深圳清华研究院、清华大学电子商务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等机构紧密合作,成立了面向城市智能管理的院士工作站、大数据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在智能传感、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气象、卫星遥感等关键研究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