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貧困戶變成示範戶

摘要:   5月15日,阜南縣會龍鎮閆廟村村民董賀勤的蔬菜大棚基地,工人們正給辣椒打包。5月初上市至今,辣椒價格從每斤5.5元一路漲到6.8元,這讓老董樂得合不攏嘴。一算賬,春季一茬辣椒畝收益1.2萬元,40畝辣椒能收入40 ...

  5月15日,阜南縣會龍鎮閆廟村村民董賀勤的蔬菜大棚基地,工人們正給辣椒打包。5月初上市至今,辣椒價格從每斤5.5元一路漲到6.8元,這讓老董樂得合不攏嘴。一算賬,春季一茬辣椒畝收益1.2萬元,40畝辣椒能收入40餘萬元,光這一茬辣椒就超過去年的總收入。

  

  很難想象,眼前這位思路清晰、神采奕奕的老漢,曾經是一名貧困戶。

  

  董賀勤因窯廠倒閉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為了還債,他開始北上走街串巷收廢品。正當日子漸有起色時,老董再次遭遇生活的打擊——父母、妻子相繼去世,唯一的兒子也患上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

  

  那段日子,老董感覺天好像都塌了下來,自己一人不僅要想辦法掙錢給兒子治病,還要考慮孫子、孫女的學費、生活費,他只能回到家鄉靠打零工扛起一個家。

  

  2014年,當地政府通過對董賀勤家庭情況進行核查,將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了低保、新農合減免、精神病藥物補助、教育費用減免及補助後,董賀勤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肩上的擔子減輕了,但董賀勤卻想拼一把。在跟幫扶幹部聊天中,董賀勤說出了利用當地辣椒之鄉的產業優勢,發展大棚辣椒種植儘快脫貧的想法。

  

  鎮村幹部的鼓勵,讓老董心裡熱乎乎的。說幹就幹,2014年,董賀勤借來3000元購買了鋼管、棚膜,嘗試種植大棚辣椒1.5畝。沒有技術,他就到鎮農業綜合服務站查資料,向種植大戶請教,隔三差五鑽到大棚裡觀察辣椒長勢。經過精心管理,年終一算賬,1.5畝辣椒給董賀勤帶來6000元收入。

  

  經過兩年的努力,董賀勤不僅掌握了種植技術和常見病蟲害防治知識,還自創了一套大棚辣椒高產種植技術。2016年底,董賀勤依靠24畝大棚辣椒獲得20萬元收入,順利脫貧,並還清了所有外債。

  

  從2014年種植1.5畝大棚辣椒,到現在種植規模擴大到40畝,雖然已經66歲,但是董賀勤幹勁依然十足。

  

  “之前,村裡不少外出務工的村民找到我,願意將自家的地給我種,大家信任我,我也想下勁幹,帶動貧困村民脫貧。”董賀勤說,得益於政府的幫扶,這幾年,他的蔬菜種植基地不僅帶動近40戶貧困戶就業,還經常利用農閒時間舉辦蔬菜大棚種植技術培訓班,為想要發展的群眾提供從栽植、管理到銷售一條龍服務,帶領他們增收致富。

  

  2017年7月1日,脫貧後的董賀勤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2018年8月1日,經鎮黨支部通過,他順利成為預備黨員。“今年8月份,我就能轉正了,今後我將發揮脫貧示範帶頭人作用,帶領更多貧困戶加快脫貧步伐,共奔小康。”董賀勤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