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世間百態

​杜克大學:宿舍關閉,但對於那些家在疫情嚴重地區不好回去的同學,可以申請留下,然後特別備註:比如家在中國湖北的。這是疫情開始以來,我第一次聽見中國以外對湖北正面關照的聲音,足以讓那些禁止外地返回人員(即使不是從湖北迴來)進入自己小區的“同胞”汗顏了吧。


紐約市:當地美國人(黑人、白人)十幾天前看見中國人戴口罩既視為“妖孽”,現在依然對中國人“意見”很大:你們把口罩都買完了,讓我們戴什麼?沒腦子的要想指責有腦子的,總TM能找出理由來。

(美國疫情發展階段預測及分析)


疫情下的世間百態


英國:一箇中國人去超市,被一個戴口罩戴眼鏡的英國人跟著,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問他為啥跟著,對方回答說感覺跟著中國人買準沒錯,結果中國人買啥他買啥,中國人買一份他就買兩份。聰明的英國人。

(美國疫情爆發,留學生趕緊注意這些)


留學生家長群:以前的留學生家長群一般都是以學校為單位的,最近以地區為範圍的家長群如雨後春筍。信息共享沒有問題,但很多家長群裡的內容,都是以發牢騷、罵學校、罵回國的隔離政策為主的,很多本來情緒正常的家長們都被這些負面信息所傳染,進而把這種情緒傳染給孩子們(有的家長群裡,但凡有個什麼事兒,一大堆家長就每人發個郵件給學校,有的是詢問,有的是抱怨和質問)。由於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的差別(比如說美國),國外學校的某些做法未必和我們的思維方式相符。先不說誰對誰錯,罵的、抱怨的多了,會讓中國留學生在海外院校中的整體形象大打折扣,這也會影響到你的孩子。所以,家長群應該是一個收集信息、交換信息、彙總整理信息的地方。(我也考慮是不是建一個家長群,但管理一個大的家長群從時間上就是一個挑戰,管理不好還不如不建。)

(生存還是毀滅?疫情期留美學生必備檢查文件)


中國歸國人員:

1)某女:在隔離點一定要喝礦泉水。這個讓人很無語,腦回路真的能這樣走的嗎?


2)某女:在檢測的醫院吃供應的飯,叫囂警察:“你吃個給我看看”。貌似此女很無禮,但看完完整視頻並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其實是這樣的:等檢測結果的人都擠在醫院的走廊裡N個小時,這時候開飯了,戴著口罩還真沒法吃(至少我沒這個本事),但醫院又解決不了,所以此女報警求助,警C叔叔來了貌似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此女情急中才說出上面那些話(如果我瞭解的有誤請指出)。很簡單的一件事兒,一經某些陰暗自媒體的加工,就變成了此女的腦殘表現,擴展為歸國人員整體的“邪惡”。為了所謂的流量,某些自媒體的無良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斷章取義、洩露隱私、煽動仇視別人都已經用到極致。可以說,這些媒體是比新冠病毒還危險的東西。


關於口罩:

因為疫情在中國爆發較早,所以即使是海外的中國人,目前手裡也持有一定數量的口罩(很多是近期從國內快遞過去的)。我建議,如果你的口罩確實有富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一下身邊的當地外國人。好處往小了說是小恩小惠多交幾個朋友;往中了說,你身邊的人防護越好,你也相對越安全;往大了講,這才是“一帶一路”精神在每個中國人身上的具體體現。什麼叫“一帶一路”?不是簡單的修一條鐵路、開一條航線就完了,而是要讓世界各國人都知道真正的中國文化、中國傳統和中國人的善良,讓他們樂於接近中國人、和中國人交往。


需要在緊急狀態下和我聯繫交流的同學,可加我的微信,註明你是留學生和學校名稱即可。

《何老師留學工作室》:

由中國教育電視臺《留學為你來》節目特邀嘉賓,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留學分會特聘專家,在美國本科、研究生留學、並曾在美國大學任教的資深美國留學專家何老師主持。


疫情下的世間百態

我們能為學生做的:講美國留學故事,分享美國留學經驗,探討美國價值觀,提供美國留學服務,幫助學生成功留學並且留學成功。

服務範圍:英語培訓、留學諮詢、留學申請、簽證培訓、留學行前培訓、留學安全培訓、海外就業指導、港校面試培訓、自主招生面試培訓等。

近年留學申請成功案例:康奈爾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大學、UC聖地亞哥、UC戴維斯、波士頓大學、波士頓學院、UIUC、濱州大學、濱州州立大學、安娜堡、南加州大學、羅切斯特大學、杜克大學、印第安納大學、布蘭迪斯大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