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百姓的守護者和貼心人——記北京市延慶區珍珠泉鄉稱溝灣村女第一書記何穎利戰“疫”二三事

2020年延慶的雨雪格外的多,“媽媽,下雪了,您慢點開車……”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來,延慶區珍珠泉鄉稱溝灣村第一書記何穎利接到十二歲女兒最多的電話,因她家距離稱溝灣村駕車需要2個小時,孩子每天晚飯前都要給媽媽打電話:“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孩子盼著她回家,又不敢催她,只能說:“媽媽您慢點開……”。

何穎利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派駐珍珠泉鄉稱溝灣村的第一書記。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中,她挺身而出、雪中送炭,為稱溝灣村村民守路口、送物資、解難題,得到了全村百姓的信任。

“守住村口,我們沒有退路!”

這個春節,是從一個“忙碌”到另一個“忙碌”的春節。剛操持完年前村裡的大事小情,武漢發生疫情的消息就接踵而來。顧不上關注來自新年的祝福,何穎利就把眼光投向村裡的防疫工作。她敏銳的意識到,春節期間人員的流動會加大疫情防控的難度,不僅要勸返外來人員的走親訪友,還得儘量減少本村村民之間走家串戶的流動,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是防疫工作中首先要面對的任務。

當時,身在海淀區居住的她面臨著兩難的困境。海淀區不斷上升的確診病例就在身邊,此刻進村,很顯然會把高風險帶進山區,不進村,又不能第一時間落實村裡的防控工作。如何在進村和不進村的矛盾之間找到切入點,化被動為主動?

她一方面通過網絡,利用村裡的微信群快速宣傳防控工作的新要求,一方面多方蒐集和積極傳遞防疫手段和防疫辦法。這些及時跟進的宣傳工作,傳達了習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指示,傳遞了黨中央的政策和要求,普及了防疫知識,提高了村民的防控意識,也降低了謠言的發生和流傳,樹立了村民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

何穎利和村黨支部書記範長宇溝通,在村內嚴格落實“四方責任”,迅速組織起了由兩委幹部、黨員和護林員為主力構成的防控隊伍,村口值守和村內排查同時進行,第一時間掌握村內的人員結構和人員流向。

暫時不能進村,她就天天守在村口。因為自己來自市區,她很自律地不去食堂吃午飯,常常在村口一守就是一天,中午也就在自己車上吃點麵包喝口熱水。她緊緊盯住村口防疫第一道關卡,身先士卒參與巡防管控,及時排查巡防漏洞,確保工作細節萬無一失。針對進出人員流動性大、病毒傳染性強的特點,她溫暖地提醒值班工作要降低與流動性人口的不必要接觸,也嚴格要求值班人員不斷完善信息填報,加強對人員去向的追蹤。她說:“村口是守護家園的前線,身後就是全村老少鄉親,守住村口,我們沒有退路!”

做百姓的守護者和貼心人——記北京市延慶區珍珠泉鄉稱溝灣村女第一書記何穎利戰“疫”二三事

“保障全村安全,我們一個都不能少”

在防疫過程中,她細心地發現,防護用品緊缺是村裡防疫工作面臨的極大問題。城裡的資源相對山區要豐富得多,既然不能進村,就進城!於是當人們對人員聚集的地方和病毒風險較大的區域躲之不及的時候,城裡的超市和藥店卻成了何穎利首先邁進的第一道門。病毒就在身邊,邁出去的每一步都可能帶來未知的犧牲,而堅守職責、守衛百姓的責任感,卻驅動著何穎利逆行而上。物資的緊缺超出了何穎利的想象,春節期間的每次尋找都失望而歸,她只買到了一百副一次性手套。何穎利不甘心,向派出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尋求幫助。雖然正值寒假,但是學校的反饋卻是及時的。1月29日,何穎利從校醫院不多的庫存中領取到了第一批口罩、消毒水和噴灑壺等物資。在有價無市的抗疫戰線,這些解燃眉之急的物資給村裡多了一道守衛、護了一分周全,也給值守的幹部群眾提供了一份支持和溫暖。何穎利把防護用品及時送到村口。在她的積極協調下,2月20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提供給村裡的第二批防疫物資也已到位,這些物資第一時間配置到了村口值守崗位和村內公共設施維護崗位。

從疫情發生開始,何穎利把籌集到的所有物資甚至包括派出單位給予自己的慰問用品都送到了村裡的抗疫一線,而她自己使用的口罩卻是關心她的同事和朋友私下為她湊的。不知情的村民跟何穎利要口罩,何穎利毫不猶豫把家裡老人和孩子的口罩也提供出來。防疫工作正是關鍵時刻,但是面臨物資緊缺,普通村民仍然存在沒有購買渠道的實際情況。她又開始多方籌集,想盡辦法為村裡的每個人都發放了口罩。由於籌措到的口罩需要兩天才能發放完,第一天沒有領到口罩的村民也曾質疑她,她耐心給他們做工作,並在第二天就把口罩全部發放到位。何穎利自己揹負著籌集物資的實際困難,卻讓大家放下了心,她說:“在疫情面前,每個人都要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保障全村安全,我們一個都不能少!”

做百姓的守護者和貼心人——記北京市延慶區珍珠泉鄉稱溝灣村女第一書記何穎利戰“疫”二三事

做百姓的守護者和貼心人——記北京市延慶區珍珠泉鄉稱溝灣村女第一書記何穎利戰“疫”二三事

“何書記,我們信任您”

何穎利到任之後,想方設法幫助村裡售賣農產品,提高村民的收入;帶領村裡的合唱隊取得了全鄉第一名的成績,給村裡爭得了榮譽;為村裡聯繫宣傳視頻的拍攝,努力擴大稱溝灣村的影響;在村裡組織“鄉村講堂”系列講座,提高村民的文化素養……她為村裡做的一件件一樁樁事情,村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短短一年,她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信任,和村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疫情發生以來,村裡的防控工作中總會碰到各種複雜的問題,“不近情理”、“小題大做”等聲音也會出現。聽說村民劉大哥體溫出現異常,她帶著村黨支部副書記到劉大哥家中向他愛人瞭解情況,知道是虛驚一場才放下心來;嚴格管控的值守工作中,面對個別村民的不理解甚至埋怨,何穎利總是站在思想工作的最前沿。她耐心給村民做工作:“值守人員明知道要捱罵還擋在村口,為了誰?”、“如果村裡沒有設防意識,受害者是誰?”……她通過電話、短信、視頻,甚至上門溝通,爭取村民的支持和理解。她說“關鍵時刻的成敗都建立在平時積累的群眾基礎上,沒有不通情理的百姓,只有自己做不到位的工作。”在她眼裡的稱溝灣村百姓樸實、直率、通情達理,而村民同樣對這位大學裡來的第一書記充滿著尊敬和信任。面對著這位全心全意為了稱溝灣村的第一書記,村民們對她的工作充分配合。村民們都說:“何書記,聽您的!我們信任您!”

“你的平安,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新年伊始,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各個崗位都從毫無防備的狀態中緊急集合,何穎利也面臨著很多措手不及的具體問題。自2019年擔任第一書記以來,她年近八十的老父母為了支持她駐村,就搬到她身邊為她照顧著上小學的孩子。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老父母更是極力支持她的工作,想為女兒多做些什麼。何穎利卻把一家老小“關”在了家中:“你們平安,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老人和孩子對她在對疫情當前的做法充分理解,為了配合她的工作,老小更是一個多月都沒有下樓。何穎利的宿舍在鄉政府大樓裡,在這種非常時期,為了降低帶給鄉政府的病毒傳播風險,何穎利堅持住在家裡。她每天往來於延慶和海淀,跨度四個區,一百多公里的山路,一頭連著村裡的親人,一頭連著家裡的親人。每天早晨天不亮出門的時候,老母親把熱水灌好送她到門口,晚上天黑到家的時候,老母親早早就把門打開了。老父親說,老母親一直都在傾聽門口的電梯聲音,常常一遍一遍去開門……

就這樣,何穎利始終堅守在防疫第一線,嚴守著稱溝灣村這片陣地,彰顯著第一書記的使命和擔當。她說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黨員,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一點事情,能安頓好全村的百姓,就是為祖國和人民做出了一點貢獻。她說:“是一磚一瓦,就要有建造鋼鐵長城的品質,是一針一線,就要有聯繫黨和人民的情懷,是一顆螺絲釘,就要在不起眼的崗位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