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百姓的守护者和贴心人——记北京市延庆区珍珠泉乡称沟湾村女第一书记何颖利战“疫”二三事

2020年延庆的雨雪格外的多,“妈妈,下雪了,您慢点开车……”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延庆区珍珠泉乡称沟湾村第一书记何颖利接到十二岁女儿最多的电话,因她家距离称沟湾村驾车需要2个小时,孩子每天晚饭前都要给妈妈打电话:“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孩子盼着她回家,又不敢催她,只能说:“妈妈您慢点开……”。

何颖利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派驻珍珠泉乡称沟湾村的第一书记。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她挺身而出、雪中送炭,为称沟湾村村民守路口、送物资、解难题,得到了全村百姓的信任。

“守住村口,我们没有退路!”

这个春节,是从一个“忙碌”到另一个“忙碌”的春节。刚操持完年前村里的大事小情,武汉发生疫情的消息就接踵而来。顾不上关注来自新年的祝福,何颖利就把眼光投向村里的防疫工作。她敏锐的意识到,春节期间人员的流动会加大疫情防控的难度,不仅要劝返外来人员的走亲访友,还得尽量减少本村村民之间走家串户的流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是防疫工作中首先要面对的任务。

当时,身在海淀区居住的她面临着两难的困境。海淀区不断上升的确诊病例就在身边,此刻进村,很显然会把高风险带进山区,不进村,又不能第一时间落实村里的防控工作。如何在进村和不进村的矛盾之间找到切入点,化被动为主动?

她一方面通过网络,利用村里的微信群快速宣传防控工作的新要求,一方面多方搜集和积极传递防疫手段和防疫办法。这些及时跟进的宣传工作,传达了习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指示,传递了党中央的政策和要求,普及了防疫知识,提高了村民的防控意识,也降低了谣言的发生和流传,树立了村民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何颖利和村党支部书记范长宇沟通,在村内严格落实“四方责任”,迅速组织起了由两委干部、党员和护林员为主力构成的防控队伍,村口值守和村内排查同时进行,第一时间掌握村内的人员结构和人员流向。

暂时不能进村,她就天天守在村口。因为自己来自市区,她很自律地不去食堂吃午饭,常常在村口一守就是一天,中午也就在自己车上吃点面包喝口热水。她紧紧盯住村口防疫第一道关卡,身先士卒参与巡防管控,及时排查巡防漏洞,确保工作细节万无一失。针对进出人员流动性大、病毒传染性强的特点,她温暖地提醒值班工作要降低与流动性人口的不必要接触,也严格要求值班人员不断完善信息填报,加强对人员去向的追踪。她说:“村口是守护家园的前线,身后就是全村老少乡亲,守住村口,我们没有退路!”

做百姓的守护者和贴心人——记北京市延庆区珍珠泉乡称沟湾村女第一书记何颖利战“疫”二三事

“保障全村安全,我们一个都不能少”

在防疫过程中,她细心地发现,防护用品紧缺是村里防疫工作面临的极大问题。城里的资源相对山区要丰富得多,既然不能进村,就进城!于是当人们对人员聚集的地方和病毒风险较大的区域躲之不及的时候,城里的超市和药店却成了何颖利首先迈进的第一道门。病毒就在身边,迈出去的每一步都可能带来未知的牺牲,而坚守职责、守卫百姓的责任感,却驱动着何颖利逆行而上。物资的紧缺超出了何颖利的想象,春节期间的每次寻找都失望而归,她只买到了一百副一次性手套。何颖利不甘心,向派出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寻求帮助。虽然正值寒假,但是学校的反馈却是及时的。1月29日,何颖利从校医院不多的库存中领取到了第一批口罩、消毒水和喷洒壶等物资。在有价无市的抗疫战线,这些解燃眉之急的物资给村里多了一道守卫、护了一分周全,也给值守的干部群众提供了一份支持和温暖。何颖利把防护用品及时送到村口。在她的积极协调下,2月20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提供给村里的第二批防疫物资也已到位,这些物资第一时间配置到了村口值守岗位和村内公共设施维护岗位。

从疫情发生开始,何颖利把筹集到的所有物资甚至包括派出单位给予自己的慰问用品都送到了村里的抗疫一线,而她自己使用的口罩却是关心她的同事和朋友私下为她凑的。不知情的村民跟何颖利要口罩,何颖利毫不犹豫把家里老人和孩子的口罩也提供出来。防疫工作正是关键时刻,但是面临物资紧缺,普通村民仍然存在没有购买渠道的实际情况。她又开始多方筹集,想尽办法为村里的每个人都发放了口罩。由于筹措到的口罩需要两天才能发放完,第一天没有领到口罩的村民也曾质疑她,她耐心给他们做工作,并在第二天就把口罩全部发放到位。何颖利自己背负着筹集物资的实际困难,却让大家放下了心,她说:“在疫情面前,每个人都要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保障全村安全,我们一个都不能少!”

做百姓的守护者和贴心人——记北京市延庆区珍珠泉乡称沟湾村女第一书记何颖利战“疫”二三事

做百姓的守护者和贴心人——记北京市延庆区珍珠泉乡称沟湾村女第一书记何颖利战“疫”二三事

“何书记,我们信任您”

何颖利到任之后,想方设法帮助村里售卖农产品,提高村民的收入;带领村里的合唱队取得了全乡第一名的成绩,给村里争得了荣誉;为村里联系宣传视频的拍摄,努力扩大称沟湾村的影响;在村里组织“乡村讲堂”系列讲座,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她为村里做的一件件一桩桩事情,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短短一年,她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信任,和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疫情发生以来,村里的防控工作中总会碰到各种复杂的问题,“不近情理”、“小题大做”等声音也会出现。听说村民刘大哥体温出现异常,她带着村党支部副书记到刘大哥家中向他爱人了解情况,知道是虚惊一场才放下心来;严格管控的值守工作中,面对个别村民的不理解甚至埋怨,何颖利总是站在思想工作的最前沿。她耐心给村民做工作:“值守人员明知道要挨骂还挡在村口,为了谁?”、“如果村里没有设防意识,受害者是谁?”……她通过电话、短信、视频,甚至上门沟通,争取村民的支持和理解。她说“关键时刻的成败都建立在平时积累的群众基础上,没有不通情理的百姓,只有自己做不到位的工作。”在她眼里的称沟湾村百姓朴实、直率、通情达理,而村民同样对这位大学里来的第一书记充满着尊敬和信任。面对着这位全心全意为了称沟湾村的第一书记,村民们对她的工作充分配合。村民们都说:“何书记,听您的!我们信任您!”

“你的平安,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新年伊始,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各个岗位都从毫无防备的状态中紧急集合,何颖利也面临着很多措手不及的具体问题。自2019年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她年近八十的老父母为了支持她驻村,就搬到她身边为她照顾着上小学的孩子。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老父母更是极力支持她的工作,想为女儿多做些什么。何颖利却把一家老小“关”在了家中:“你们平安,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老人和孩子对她在对疫情当前的做法充分理解,为了配合她的工作,老小更是一个多月都没有下楼。何颖利的宿舍在乡政府大楼里,在这种非常时期,为了降低带给乡政府的病毒传播风险,何颖利坚持住在家里。她每天往来于延庆和海淀,跨度四个区,一百多公里的山路,一头连着村里的亲人,一头连着家里的亲人。每天早晨天不亮出门的时候,老母亲把热水灌好送她到门口,晚上天黑到家的时候,老母亲早早就把门打开了。老父亲说,老母亲一直都在倾听门口的电梯声音,常常一遍一遍去开门……

就这样,何颖利始终坚守在防疫第一线,严守着称沟湾村这片阵地,彰显着第一书记的使命和担当。她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一点事情,能安顿好全村的百姓,就是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一点贡献。她说:“是一砖一瓦,就要有建造钢铁长城的品质,是一针一线,就要有联系党和人民的情怀,是一颗螺丝钉,就要在不起眼的岗位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