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玩手机就去死!”14岁男孩从6楼跳下,真相让家长深思

2019年6月,山西太原某中学15岁的刘同学当晚10点,在家跳楼身亡!

而跳楼原因竟然只是父母批评他玩手机!

据回忆,小刘白天因在课堂玩手机,被班主任老师发现后没收。晚上,老师与小刘父亲电话联系,说明了情况,在外工作的父亲跟儿子通了一个电话。谁知当晚10点,小刘竟然在家跳楼身亡!


“不让玩手机就去死!”14岁男孩从6楼跳下,真相让家长深思

悲剧发生后,家长情绪激动,一度要找当事老师质问,吓得老师四处躲避。

小刘所在的学校校长,第一时间站出来,写公开信力挺老师:手机该没收还得没收,学生该管还得管。

无独有偶,深圳宝安,也有一位初中生,因为上课玩手机,老师告诉了家长,家长批评了几句,他一气之下,跳楼身亡。


“不让玩手机就去死!”14岁男孩从6楼跳下,真相让家长深思

暑假期间,四川绵阳一位中学生,因为放假天天在家玩手机,被父母批评教育,竟然留下一条“爸妈,永别了”的短信,跳河自杀。

幸亏河边的交警和群众抢救及时,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类似事件频频发生,每一件都让做父母的胆战心惊。

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伴随科技衍生的教育问题,困扰着新时代大多数家长。

不让玩手机就自残、自杀,这是多么可怕的逻辑,而现在,又有多少这样的孩子,正在悄悄被手机毁掉!

真正害了孩子的
不是手机,是父母!

每一个手机成瘾的孩子背后,都有着对手机成瘾的家长。

许多父母,一边呵斥孩子不要玩手机,一边自己沉溺在手机里不能自拔。

晚上八点,天天爸爸呵斥着儿子:“你看都几点了,你还不赶紧写作业,明天不上学了是吗?”

“爸爸,我想玩一盘游戏,您之前答应我过的,都一个星期了,你说话不算数,哼!”

“就知道玩,不行,你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再说。”

一旁的天天委屈极了,但又不敢反抗,只能将气愤憋在心里。

“不让玩手机就去死!”14岁男孩从6楼跳下,真相让家长深思

以上情景,似乎在很多家庭都会出现。

甚至父母还会疑问,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首先,父母不应该言而无信,答应了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

其次,不能用“玩手机,玩游戏”当做写作业的奖励,这样会误导孩子玩手机是正确的,只要我听话就可以玩手机。

最后,父母应该把自己和孩子一视同仁,不能让孩子写作业,自己看电视剧玩游戏,上班和上学同样累,但是请用同样的标准去对待。这样才能树立起父母以身作则的威信。

“不让玩手机就去死!”14岁男孩从6楼跳下,真相让家长深思

如果父母不能管理好自己,还有什么权威去命令孩子?

孩子游戏成瘾的背后

都有一对“隐形父母”!

你可能无法想象,一名5岁儿童的视力会差到如同六七十岁的老人,原因就是过度使用手机。

5岁的小明,和我住在同一栋楼里,今年还在上幼儿园,最近突然眼睛刺痛,到医院检查才得知,近视居然达到了一千多度。


“不让玩手机就去死!”14岁男孩从6楼跳下,真相让家长深思

小明的妈妈坦言,由于自己和丈夫的工作太忙,无暇陪伴孩子,所以每当孩子嚷嚷着的时候,就会把手机扔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玩去。

时间一久,也就疏忽了手机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少年说》中的小学生叶子健,在天台上说的一席话,令许多人落泪:

“小时候,我以为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

我每次抬起头看他们的时候,他们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看。

爸爸妈妈想我安静下来,不给他捣乱,就会把手机扔给我,让我一个人玩。”


“不让玩手机就去死!”14岁男孩从6楼跳下,真相让家长深思

孩子沉迷手机的根本原因,是缺失了在现实中应有的关怀和快乐。

试想,如果爸爸妈妈能陪他春天出去踏青看杨柳,夏天在操场踢足球,秋天一起捡落叶做礼物,冬天窝在家做火锅,孩子在生活里感受了足够的温暖和耐心的陪伴,谁还会想去玩手机呢?

我想孩子肯定是不愿意拿着那个冰冷机械的物体!

许多时候,孩子爱玩手机,其实是父母意志力的转移!

孩子闹腾,需要人陪,给他一部手机,听故事、看动画、玩游戏,瞬间整个世界都安静了,父母也省心了。

父母忙工作,要做家务,给孩子一部手机,玩会儿游戏,看会视频,不吵不闹,父母也好做自己的事,有属于自己的短暂时间。甚至有的一家人,不出去玩,也不沟通,坐在一起玩手机。


“不让玩手机就去死!”14岁男孩从6楼跳下,真相让家长深思

殊不知,孩子的手机瘾,就是这样慢慢染上的,手机正在悄无声息的绑架着我们的孩子。

天长日久,手机成了孩子最亲密的伙伴,最爱的人,手机分享着他的喜怒哀乐,成为了他的不可或缺,原本这些是应该由父母提供给他的,可是现在他不再需要父母的陪伴,只需要一部手机。

此刻,孩子已经对手机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如果有人夺走他的最爱,不就等于要了孩子的命吗?

你责怪孩子心理脆弱,依赖性太强,怎么一点小事就想要结束生命,真是太不懂事,太不省心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他心智还不成熟,极度缺乏关爱和陪伴,你没能给予他陪伴和关心,却还撕扯他的精神依赖,这不是逼着他崩溃吗?


“不让玩手机就去死!”14岁男孩从6楼跳下,真相让家长深思

不想孩子玩物丧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有的孩子问题,折射的都是父母。

① 会玩。龙应台说:「玩,是天地间学问的根本。」最优秀的父母,是最会带着孩子玩的父母。

带孩子散步、旅行、博览群书,孩子会在自然中观察虫居、鸟鸣、草露,感知山、海、云、雾之美,在书中拓展眼界和胸怀。让孩子感受生活的多样性和乐趣,这样孩子不会孤独和无聊,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孩子才不会依赖使用电子产品。


“不让玩手机就去死!”14岁男孩从6楼跳下,真相让家长深思

②会规划。身处在这样互联网时代,手机对于孩子,并不是“完全杜绝”和“立刻上瘾”之间的简单选择。

只要父母能合理规划,科学使用,就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产品服务于我们,而不是被依赖和操控。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能伤害孩子,但也能帮助孩子,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首先是沟通和信任,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是否可以带去学校玩、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不让玩手机就去死!”14岁男孩从6楼跳下,真相让家长深思

③会使用。教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功能,更多的使用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在线学习等。将手机的高效实用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其次,父母可以帮孩子挑选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节目,比如动物世界,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并且时不时问一下孩子,这是什么动物,那是什么,解释给孩子听。

④有态度。《好教育成就好孩子》作者、深圳大学城丽湖实验学校校长房超平说:

“用禁止的方法,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限制不如节制——和孩子们协商,什么时候可以用,什么时候不能用,制定公约,让孩子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

当然,如果不遵守协商好的节制规则,就要按事先的约定接受处罚。”

所以对待手机这件事上,我们的教育应遵循宜疏不宜堵。

美国一位教育家说:最好的家庭教育态度,应该是和善而坚定的。

第一,我是爱你的,我会陪伴你!

第二,我是有原则的,你必须遵守!

控制孩子玩手机,玩电子产品,这才是家长最好的教育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