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馬虎”,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在教育行業工作的這十幾年,我經常接到家長對孩子的指控。前幾天,有個家長和我說,她的孩子考試從來沒有得過滿分。從一年級起,每次考試都會錯一些本不該錯的,比如把b(拼音)寫成p,2×3,得數9,現在三年級了,錯誤的級別也越來越高。這次考試,居然有一道題沒看見,一下丟了10分。急的媽媽問孩子怎麼回事,他主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說是馬虎了。可是次次如此,無數次提醒他,要認真,要細心,但完全不管用,這可怎麼辦啊?


所謂“馬虎”,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那麼,所謂“馬虎”,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在日常學習中,孩子馬虎的現象很常見,但不同的家長,對待孩子馬虎的態度是不同的。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犯了本不該犯的錯誤,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忍不住訓斥孩子。“你看你這地方要是不錯,能上95了,這就是一個低級錯誤,一會兒回去抄50遍!”

還有的家長髮現孩子馬虎了,就會說,“哎呀,其實我家孩子就是有點粗心,馬虎了,其實啊,他挺聰明的,不是不會。”


這兩種對待馬虎的態度是最為普遍的,但都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訓斥並不能讓孩子變得更細心、嚴謹,過度的訓斥還可能造成孩子的精神緊張。

第二,一味地認為孩子的錯誤源於馬虎,漸漸的,只要出現問題,孩子也會用這句話來當護身符,而不去深入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關於馬虎的案例在生活中屢見不鮮,馬虎這個詞可以說已經植入了我們的內心。從我們小時候,犯了錯誤,上一輩人就會用馬虎來批評教育,到了我們這一代,成為了父母,也將同樣的教育方式傳承了下來。


那麼,為什麼家長和孩子都特別願意使用“馬虎”這個詞呢?因為這個理由既不傷害孩子,也可以讓家長不用太緊張。甚至,很多時候說起“這孩子啊,太馬虎了。”有的家長臉上還會洋溢出一點小驕傲的神情,好像“馬虎”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毛病,根本無關緊要。

更有甚者,一聽到這個詞,腦海中還會瞬間浮現出一個虎頭虎腦,聰明可愛的孩子形象。


所謂“馬虎”,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成年後的我們會發現,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智商相差無幾。但有些人很優秀,有些人卻一生碌碌無為。而這其中,跟我們真的是輕視了“馬虎”的嚴重性有關。我們總認為,馬虎是個小毛病,長大就好了。但細心不是成熟後的必然結果。相反,如果馬虎不及時糾正,小馬虎只會變成大馬虎,會讓孩子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失去很多機會。要知道,只有做事嚴謹、細緻的孩子,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承擔更大的責任。


因此,馬虎並不是一時的現象,其背後蘊藏著非常大的隱患,如果長期不做糾正,就會形成一個人的能力問題。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態度端正了,結果也是不可控的。


所以,家長對待這個問題要特別重視,不僅為了當下的成績,更為了孩子長久的將來。


所謂“馬虎”,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深度的思考總結,可以將孩子馬虎的本質原因歸為三點:


一、對於“錯誤”的認識不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正在上班,你突然接到孩子的電話說,“媽媽,我忘記帶課本了,你快幫我送來學校。”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想盡辦法,即使自己去不了,也要讓家裡的老人去送。就算真的沒有辦法了,也會親自打電話給班主任老師解釋說明。

在很多家庭,類似的事情會經常發生。尤其家裡老人帶孩子的,還會把送東西當成自己的職責所在,享受這個為隔輩兒跑前忙後的過程。但久而久之,孩子心裡會覺得,不管發生什麼事,沒關係,反正有人幫我解決。如果有一天,沒有人幫他解決了,他甚至還會埋怨外界。

你可能會說,那這和馬虎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關係,一個人對待事物的態度,尤其在小的時候,是沒有那麼強的分別心的。他在生活上習慣於依賴他人,在學習上,他自然也不會去獨立承擔。


所謂“馬虎”,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二、思維方式存在問題,或存在思維盲區

相信很多家長都聽到過這樣的觀點,“馬虎,就是因為學的不紮實。”“馬虎,就是理解不到位。”其實這兩種說法,從某種程度來講,都沒有說到本質上。不紮實,哪裡不紮實?如何才能紮實?理解不到位?怎麼才算到位?


其實因馬虎而形成的錯誤,究其根本,四個字“思維混亂”。這裡的混亂並不是對概念、定理的記憶混淆,而是底層思維邏輯的不清晰。導致無法辨別出不同、發現存在的問題。那麼,哪些是底層的、基礎的思維邏輯呢?

比如,上下。在這方面思維混亂,就會造成b(拼音)和p寫錯,把6寫成9。還有很多基礎的思維邏輯,比如左右、內外、大小、高低、先後、快慢、有無、深淺等等。對事物邏輯層次的掌握是否清晰,決定著一個人的觀察能力和系統掌控能力。只有底層思維是符合邏輯的,是嚴謹的,才能讓一個孩子隨時發現問題,隨時糾正偏差。


所謂“馬虎”,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三、過於關注學習,生活能力較弱

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看,很多“馬虎”其實和家長的一手包辦有關。有一些家長平時會抱怨說,我家孩子的房間被他弄得特別亂,找什麼都找不到,衣服亂丟,書本亂放,每週我都得給他大掃除,可我剛收拾好,沒到一天,又亂七八糟的了。

如果注意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那些學習中很少馬虎,能做到認真仔細的孩子,他的課本、文具也一定是整整齊齊的。我想和那些包辦孩子生活中一切事務、想讓孩子用全部時間來學習的家長說一句,其實,生活中的整理,對於培養孩子的觀察、分類、規劃能力等等,都有著非常大的幫助。生活上的習慣影射到孩子學習上,就是思考的習慣。在生活中多鍛鍊孩子,不僅能提升自理能力,對學習的幫助也是非常大的。


所謂“馬虎”,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你瞭解了嗎?

原因一、對於“錯誤”的認識不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

原因二、思維方式存在問題,或存在思維盲區。

原因三、過於關注學習,生活能力較弱。


所謂“馬虎”,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關於馬虎,我更想告訴你的是,它不是一時的現象,也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其背後蘊藏著隱患,如果長期不做糾正,就會形成一個人的能力問題。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態度端正了,結果也可能是不可控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