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打金枝》郭曖並沒有打昇平公主,反而是自己捱了頓揍

《醉打金枝》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劇中唐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與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喜結連理。郭子儀70大壽時,八子七婿前來賀壽,唯獨昇平公主不往,於是郭曖趕回家中與公主發生口角,出現了醉打金枝的一幕。

《打金枝》的情節最早出現在唐末《因話錄》中,後來在清代的《滿床笏》中也有反映。但《因話錄》是小說,《滿床笏》是戲,真正的歷史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今天就來深挖一下。


《醉打金枝》郭曖並沒有打昇平公主,反而是自己捱了頓揍

郭子儀出生在公元697年,公元767年他70歲。公元762年安史之亂被平定,763年吐蕃人對大唐發動了進攻,唐代宗逃往陝州,當年郭子儀收復了長安。765年,北方党項人發動攻勢,這一年昇平公主和郭曖成婚。

郭子儀是否在70歲辦大壽,歷史上並沒有任何記載,也就是說祝壽之說可能是虛構的。而且,767年唐代宗命令郭子儀討伐想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叛臣周光智,國家正是多事之秋,哪來的時間過什麼70大壽。


《醉打金枝》郭曖並沒有打昇平公主,反而是自己捱了頓揍

歷史上的昇平公主和郭曖究竟發生了什麼矛盾被後人編成了故事。《資治通鑑》上記載,一次郭曖和生平小兩口鬧了點彆扭,情急之下郭曖大聲嚷道:“汝以乃父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你不是就憑你的老爹是皇上麼,當皇帝我爹還真不稀罕呢。”

昇平公主聽完大怒,立刻回宮向父皇告了郭曖一狀。要知在古代帝王時代,郭曖的話按規矩可大可小,雖然是閨中戲言,但話中卻明明能聽出居功自傲、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的意思。

郭子儀作為唐代的名將,經歷了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身為四朝元老的他頗有政治智慧,他不但在戰場上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而且官場上不倚老賣老,被封為汾陽王,84歲去世後被追封為太師。父親為人謹慎,兒子卻口無遮攔說了不該說的話。


《醉打金枝》郭曖並沒有打昇平公主,反而是自己捱了頓揍

唐代宗聽了昇平公主的告狀後不但沒有大發雷霆,反而對昇平講:“郭曖說的話句句屬實,郭子儀如果想當皇帝哪還能輪到咱們李家坐天下,皇兒還是早些回去吧。”

這事傳到了郭子儀的耳朵裡,郭子儀氣的不得了,他先將郭曖關了起來,後又將其親自帶到殿上向皇帝請罪。唐代宗安慰郭子儀不必為小兒吵架說出的胡言亂語計較,此事不要放在心上,但郭曖回到家中還是家法伺候捱了頓打,並向公主道歉。


《醉打金枝》郭曖並沒有打昇平公主,反而是自己捱了頓揍

《舊唐書》中寫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郭子儀也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郭家風光至極,八子七婿全入朝為官,人丁興旺、皇家的賞賜多得數不過來,家中光僕人就有3000餘人,被人妒忌也是在所難免。唐肅宗時期,郭子儀父親的墳就被朝中的對頭髮給挖了,郭曖的事情不給皇上個交代,恐防有人背後使絆子。


《醉打金枝》郭曖並沒有打昇平公主,反而是自己捱了頓揍

再說昇平公主,唐代宗18個公主,昇平排行第4,與郭曖成婚時郭曖13歲,她12歲。昇平公主的品性還不錯。曾經有一條叫白渠的河,由於渠上的水磨太多導致水量減少,農業受影響,唐代宗在聽取大臣意見後決定將所有水磨拆除,其中有兩口磨是為昇平做胭脂的,但昇平公主卻帶頭讓人拆了自己的磨,為朝中大臣做出了榜樣。

郭曖和昇平的婚姻還算是美滿,郭曖去世時48歲,昇平去世時57歲。他們有4個兒子,女兒是唐穆宗的生母,也是電視劇《宮心計》裡那個厲害的郭太后的原型。


《醉打金枝》郭曖並沒有打昇平公主,反而是自己捱了頓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