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30万青州兵,为何连一个三流武将都选不出呢?

阿斌的生活VLOG


曹操可是一个政治家加军事家,只要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人物,是不可能重用带着部曲来投的黄巾军将领,哪怕你是个一流的大将之才,也不可重用。也就是说,曹操可以善待来投的黄巾军或者黄巾军带来的后勤人员,甚至一些首领,但是重用不可能的,如果是大首领,抓到可就直接杀了,比如于禁杀豫州黄巾军首领黄邵,刘辟,另外两个首领何仪,何曼投降,估计被派屯田了;还有夏侯渊攻杀乐安郡黄巾军渠帅徐和;曹仁,史涣攻打河内的黑山黄巾军,史涣在犬城杀了眭固《资治通鉴卷六十三》;



其实不止曹操阵营抓到黄巾军首领大部分都杀了,其他平叛的大将或者诸侯也是如此。比如:黄巾军的三个领袖人物张角,张宝,张梁,除了张角病死,张宝,张梁都是军败城破而诛杀;还有皇甫嵩破杀豫州黄巾军波才《后汉书卷七十一》,在苍亭又擒杀黄巾军渠帅卜已等《资治通鉴汉纪五十》;朱隽,攻破拒守宛城的南阳黄巾军,斩杀渠帅赵弘等,另一位渠帅孙夏又拒守宛城,后战死。南阳太守秦颉,和朱隽一起平乱,先斩杀拒守宛城的渠帅张曼成,后又因怨恨,斩杀兵败投降的渠帅韩忠《后汉书,朱隽传》;白波黄巾军首领杨奉,被刘备诱杀,另一个首领韩暹被张宣所杀;另外还有吴郡黄巾军渠帅陈败,万秉,被朱治讨平斩杀《三国志.朱治传》。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还有很多被击破的黄巾军首领,渠渠帅或者被攻破而下落不明,或者被生擒后,没有记载结局,但是可以判断这些人大多数都要被斩首,甚至被车裂(如案发被捕的太平道渠帅马元义)。之所以不厌其烦的列举这些黄巾军渠帅首领的下场,只说明一件事,黄巾军属于反叛朝廷的性质,所以在平叛的过程中都是基于“首恶不涉”的原则。比如像何仪,何曼兄弟没被曹操斩了,已经是很罕见了,还有更罕见的,就是青州黄巾军渠帅管承,被乐进,李典打败后请降,被曹操封为捕虏将军,都亭侯。所以,不能说曹操阵营中就没有黄巾军将领,管承就是一个,但是他不一定属于青州兵将领,而且青州兵的原黄巾军的首领肯定不能多。



因为:第一,黄巾军起义的性质带有很强的煽动性,很容易引起哗变。很直接的一个例子就是,曹操的青州兵是怎么解散的?因为曹操去世后,引起这些人的哗变,青州军最后一任长官臧霸没有处理好,幸亏贾逵出面处理,解散了青州兵。第二,黄巾军军纪一向败坏,比如曹操的宛城之败,就是青州兵带头破坏,然后遇到于禁,严明了军纪,结果于禁还反被告了一状,还好曹操还是英明的。第三,黄巾军由普通的老苦大众组成,还兼有大量男女老少,战斗力并不理想,所以早期曹操军事不顺,多次被击败,这也是因素之一。最后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青州兵的前身黄巾军,所过之处的所作所为都和当地的世族,官吏,百姓都结下了仇怨。



所以,上文提到的秦颉才杀了投降的韩忠,所以才不厌其烦交待这些渠帅的结果。因此,无论如何,只要是有政治头脑的诸侯或者平叛大将,不可能全盘接受了黄巾军,必然杀一些人来给受害的世族百姓一些交待,这么做,主要就是维护统治,曹操也不例外。所以,即便是黄巾之乱后的诸侯争霸,原黄巾军首领已经被清得差不多了,到了三国鼎立,黄巾军出身的将领更是绝迹。另外,有两件事要交待,一件事是曹魏统帅青州军的主张将领臧霸,孙观等等,他们曾经是泰山的一方小诸侯,不属于黄巾军,更不是青州兵出身;还有著名的福将廖化,在小说中从黄巾军到蜀汉灭亡前的大将,贯穿了小说,但是正史里,廖化并没有参加黄巾军。


大飞熊骑士


青州兵其实就是青州来的黄巾军,青州是当时的东汉天下十三州之一,大概位置就是在今天的山东半岛,而黄巾军就是东汉末年随张角兄弟发动农民起义那帮人,黄巾军以普通、穷苦农民为主。

在公元184年的黄巾大起义于当年年底就被东汉政府镇压下去,虽然黄巾起义失败了,但黄巾军并没有消失,要么投降朝廷,要么转入地下,在其后的十多年里,仍然断断续续的发动起义,打击东汉的地方政府。



青州兵就是这么来的,这批来自青州无可家归的农民们,为了生存,只好集结起来打家劫舍以获得生存,在青州攻击官府,抢夺粮食,这些青州兵都是拖家带口的,不仅家属全部跟随,而且家中所有能带的东西全部都带着,甚至有人带着耕牛和农具,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活。

当青州被抢得差不多的时候,这帮青州军来到兖州,当时的兖州刺史是刘岱,而曹操是兖州刺史刘岱手下的东郡太守,刘岱与青州军作战时,由于大意在战场上被杀,刘岱一死,整个兖州群龙无首,于是曹操在陈宫、鲍信等人的支持下,被选为兖州刺史,以对抗青州兵。



由于青州兵人多势众,曹操手下的官兵较少,于是曹操没有选择与青州兵硬碰硬,而是使用计谋,才最终将青州兵击败,曹操收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近百万。

曹操从三十万降卒中挑选精壮者组建数万青州兵,之后成为曹操手下的一支军队。而其他的随军家属,或者一般的士兵,而成为曹操的屯田主力,曹操此举不仅解决了兵员问题,也解决了粮食问题,一举两得。



青州兵在早期就是黄巾军,并非没有出过优秀将领,像早期的青州黄巾军渠帅管亥、管承也算个三流武将,管亥围攻北海相孔融后被刘备率军击败逃走,管承被乐进、李典击败,投降了曹操,这两人也算三流武将。

还有青州乐安郡黄巾将领徐和、司马俱,被曹操派遣夏侯渊击败,徐和被杀,司马俱下落不明,应该是逃走了。



当然这些将领都是早期的,曹操收降的青州兵,在跟随曹操作战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建树,不仅没有建树,而且还数次拖了曹军的后腿。

濮阳之战中,青州军随曹操参战,对抗吕布,吕布在战斗中发现了曹军的弱点,就是青州兵,于是吕布猛攻青州军,结果青州兵大败逃走,从而导致曹操在濮阳之战失利,这是史书上关于青州军参战的首次记录。



《三国志武帝纪》: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

很明显的记录着青州兵的战绩,吕布先出兵,以骑兵冲击青州兵,青州兵大败而逃,曹操军阵大乱,也骑马突围,落下马来,被火烧伤左手掌,曹军此战大败,皆是青州兵先被击败的原因。



关于青州兵,还有一件事,就是宛城之战,曹操由于好色,纳了张绣的婶娘,导致张绣反叛,出其不意的大败曹军,曹操在曹昂让了战马才逃过一劫,此战曹昂、曹安民、典韦战死,而在曹军溃败的过程中,青州兵居然趁火打劫,抢劫了曹军的其它部队,被于禁教训了一顿。

从此之后,史书上就没有青州兵参战的纪录了,估计是因为表现太差,被曹操雪藏了吧,要知道曹操可是治军非常严谨的人,就是自已犯了法,曹操都会处罚自已,比如以发代首事件,可是对于青州兵,曹操显然不想管得过于严历,因为曹操在乎他们背后庞大的家属和人口,不能打仗就干点其它的事了,比如屯田什么的。



正是由于青州兵糟糕的表现,官渡之战,曹操就压根没让青州兵上官渡前线,这样一支纪律败坏,没有战绩,后又被限制参战的军队,怎么可能会出优秀的武将呢?

除了纪律败坏,青州兵更是不服从管理,除了曹操,其他任何人的命令都不听,包括曹操的儿子曹丕,一支不听从命令的军队,又怎么可能出优秀的武将呢?这到不听命令的军队,就在曹操去世的当年,就自已解散回家种田去了,由此可见青州兵中农民百姓的劣根性。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那么多青州兵,为什么没有出现比较著名的武将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曹操对青州兵是收编,他用的是兵而不是将。

曹操起兵是公元189年,依靠的就是曹家和夏侯家的宗族势力,他后来的主要将领曹洪曹仁、夏侯渊夏侯惇等等,都是追随他一同起兵的。

三年以后,初平三年(192年),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将黄巾击败。当年冬天,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我们分析,曹操精挑细选,最后组建的青州兵,可能在五万到十万人。

这么多投降的青州兵,如果继续让原来的黄巾军首领统帅,曹操肯定不放心啊。只有让他的嫡系曹氏和夏侯氏的将领统领,曹操才会放心。所以,当时的实际情况很可能是,曹操诛杀了投降的将领,而将青州兵由自己的亲信统领。这就是用兵而不用将。

第二,第一批青州兵存在的时间并不长。

很多人以为曹操收降的这些青州兵,一直跟着曹操打天下,其实不然

青州兵在曹操的统领下,确实打了很多漂亮仗。一举奠定了曹操事业的基础。

初平四年(193年)春天,曹操在匡亭六百里大追击大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徐州牧陶谦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同年秋天,曹操再次攻打徐州,将尽撤军。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

这些仗,主要都是青州兵打的。堪称落花流水,兵锋犀利。但是好景不长,仅仅一多年的时间,青州兵的表演就落下了帷幕。

公元194年,陈宫勾结吕布,偷袭兖州。端了曹操的老窝。曹操手中只剩下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形势异常危急。

曹操立即回军,围攻濮阳(吕布在这里)。结果相持200多天,没有进展。军粮用尽,又遭遇蝗灾。曹操只好撤兵。

但是更糟糕的是,在这场对峙当中,曹操的青州兵,崩溃了。三国志对濮阳之战有详细记载:

布到,攻鄄城不能下,西屯濮阳。太祖曰:“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据东平,断亢父、泰山之道乘险要我,而乃屯濮阳,吾知其无能为也。”遂进军攻之。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

曹操攻打吕布。吕布命令骑兵冲击青州兵。青州兵崩溃逃跑,曹操军阵大乱。曹操骑马从火中冲出,却跌落下马,把左掌都烧伤了。可见其狼狈!

此后,曹操重新征兵,经过近一年的休整,才再次对吕布发起进攻。由此可知,在濮阳之战中,曹操的青州兵已经损耗殆尽了。

后来曹操击败吕布,收降泰山豪杰臧霸、孙观等。曹操让藏霸管理青州,所以藏霸的手下也有青州兵。但是这个青州兵,和曹操当年的青州兵,完全是两回事。

综上,因为曹操收降的青州兵,只存在了一年多的时间,所以不可能出现什么猛将、名将,即使有,曹操很难信任和重用。


上将嗳福斯



若论三国第一枭雄,魏武大帝曹操肯定当仁不让。曹丞相在三国时手中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与智囊团在北方占据了很大的一席之地。论智谋,他有戏志才、郭嘉、荀彧、荀攸都是当世奇才;论武将,他有许褚、典韦、张辽、徐晃等等等等,可谓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即使是军队,他也有两支王牌军队,一支是三国的特种具装重骑兵—虎豹骑。

另一支则是堪比丹阳劲卒的青州军。曹操号称拥有百万青州大军,但实际上抛去家属、后勤民夫,真正的作战兵力只有三十万。但这也不是个小数目了。可是,这三十万人中,曹操却没有选出一个头领,或者说没有一个在三国志里留名的武将,哪怕是三流武将是出身于青州军中。难道这三十万人中连一个三流武将都选不出来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青州军的成分以及青州在哪。

青州是古代华夏九州之一,现在在山东境内,曹魏不是没有山东将领,臧霸就是一个。但是他是泰山贼不是青州军。青州军,即青州黄巾军。时在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青州黄巾军主力无条件投靠曹操(不是战败投降)。投诚后的青州黄巾军,连家属在内共计百余万人,其中三十万身强体健者,被曹操编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青州兵”。


那么,为什么曹操没在里面选出一个哪怕三流武将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选出武将不好控制

由于青州军的原身是黄巾起义军,大多是由穷苦农民组成,但是也有很多土匪流氓的存在,所以说这支军队成分驳杂。这不同于虎豹骑这种亲自选人,并且直接组建的军队。这是可以确定能忠于自己的,而青州军的最高统帅只有曹操,他们是降曹不降汉,所以说这也是为什么曹操一逝世青州军就会爆发叛乱的原因。

青州军本身就是拖家带口的贫苦农民组成,到曹操收编他们的时候已经属于一个抱团的军队了,不能说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也差不多了。如果曹操从中选出一些武将,青州军也就很难控制了。


二、人才本来稀少

众所周知,曹操并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对于人才的热爱超乎常人。就连关羽这种肯定不会归降自己的人,他都要试试拉拢一下,每天云长云长的叫。他北征乌桓时候的短歌行更是完美反应他的内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明如果一个人有大才,他是不吝任用的。

那么青州军没有选出武将也从侧面反映出这支军队实在没有好苗子。虽然战斗力很强,但大多是打顺风仗。逆风就开始约束不住胡作非为。


魏书·于禁传中有一段关于宛城惨败时青州军的表现:

“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

也可以看出即使是忠于曹操也是曹操强势的时候。一旦发现风头不对就立马变身为流寇。这种队伍怎么可能会存在将才呢?


更何况青州军都是些文盲、农民。想要诞生出武将也不太可能。我们熟知的猛将们,都是大族豪族甚至割据势力、地方军阀出身。即使是三流武将,也很少有贫民出身的。因为作为一名将领,不仅仅需要武艺,还需要很多的综合能力,包括兵法战略。而那个年代穷人平民是不能读书的,或者说读不起书,相应的就不会有很高的军事素养,也就很难在以农民起义军为主题的青州军中找到一名像样的武将。


所以,即使曹操有三十万的青州军,依然不会在那里选出哪怕是三流武将。第一,曹操不会自掘坟墓。看着好像曹操对青州军平时的暴行恶行很放纵,但是放纵绝不代表信任。虽然青州军战斗力强,但青州军是恶狼而非忠犬。是一头喂不熟的恶狼。第二点就是青州军实在是基础太差了,你难道指望从一群大字不识一箩筐,只知道喊打喊杀的农民甚至是一群土匪里面去选拔武将吗?如果里面有大才能的人,或许曹操还会有些一意愿,但是对于这种控制不住还选不出来的青州军,曹操当然选不出武将了。

你是如何看待曹操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方圆论坛观点

所谓的青州兵实际上就是东汉末年在青州做乱的黄巾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追黄巾至济北。冬,受降卒三十万,男女百万余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曹操收降青州黄巾军是在初平三年末,黄巾起义眼看着就是昨日黄花了,所以青州黄巾军无条件投降了曹操。当时整个青州黄巾军加上一些老弱妇孺等家属共有百万余人。曹操在纳降了青州黄巾之后挑选了数万精壮组建了青州兵。也就是说历史上曹操的青州兵只有数万人。根本没有所谓的“三十万青州兵”。所谓的三十万是指当时黄巾军有三十万人。并不是指曹操整编了三十万青州兵。



据历史考证,当时曹操收编的青州百万黄巾中有三十万军队,剩下七十万是家属。而曹操编练的青州兵是从三十万黄巾军中挑选出来的。剩下那么没有被改编的黄巾军都变成了曹操麾下的农垦部队。众所周知曹操实行的是屯田制度。但曹操麾下也有专门从事农作的部队。毕竟黄巾军都是暴民全部改编的话可能拉低部队战斗力。但如果全部释放自由的话又可能会聚众做乱。所以把他们聚在一起组成农垦部队最为合适。


至于为什么在三十万黄巾大军中都挑不出人才呢?这个其实也非常简单。黄巾军这个名字听上去好像和正规军队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黄巾军都是一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农民组成的。甚至其中还有很多老弱病残。这些人根本没有一点的军事素养,他们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抡锄头耕田的人。你能指望这里面有什么人才吗?说白了黄巾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里面所谓的武将也就是在自己村里面打架挺厉害而已。真正出色的武将基本上没有。黄巾的优势就是人多看上去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威胁并不大。


之所以青州兵后来声名远扬也是因为曹操在收编了青州黄巾之后从中挑选精壮精心训练的结果。曹操是很重视士兵的忠诚和战斗力的。而三十万黄巾军经过严格审查之后只选了数万人组建青州兵可见要求是非常严苛的。后来的青州兵战力彪悍所向披靡并且只忠诚于曹操。一方面可见曹操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也足见曹操对于青州兵是下了苦心的。

青州兵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乱世之中不可谓不神秘。因为这么一支彪悍无敌的军队却没有一位将领可以名传于世。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青州兵忠诚于曹操。他们把自己当做曹操手中的一把利刃。他们把自己当做曹操的亲兵为其扫平一切强敌。但他们不愿意暴露在世人面前。青州兵在编号在曹魏中存在了28年。他们也从原来的当兵混饭吃变成了父子相传的职业军人。在曹魏阵营中他们只效忠曹操不愿再侍奉二主。所以曹操死后青州兵不愿侍奉曹丕请求解散。后来这支为曹魏贡献巨大的部队就瓦解消失了。而这些人多数又褪去军装穿上布衣重新回归了农夫的生活。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这个实际上是对青州兵的误读。青州兵在被曹操收编以前是没有所谓的首领的,他们更多是山匪盗贼,他们往往是山为王,盘踞一片山头,再下山抢劫犯案。所以呢,曹操在收编这些部队的时候就是擒贼擒王,把领头的给杀了,然后再兼并那些人的部众,这些部众只能从低级士兵开始重新当兵,这也就使得青州兵很难出现高级将领,往往只有连排级水平的干部。

其次,青州兵的充属不同,当时的青州兵往往都是一些造反的农民,他们中间出现的人往往是偏武力值的人,而在指挥方面的能力则次得多。比如,我们看的许褚,原则上看他就是青州兵的一员(不归属于青州兵,但是跟青州兵性质一样),许褚担当的侍卫队队长更多的是偏向武功高手,许褚的领兵能力并不高。这个道理类同于青州兵,他们文化素质低,指挥能力几乎没有,当兵做兵王可以,当一方统帅则火候欠缺。

第三点,被掩盖在主将光环之下。我们都知道青州兵是曹军中最精锐的部队,这支部队的主将分别是曹操自己,夏侯惇,曹仁等,这些都是曹操最嫡亲的将领,级别层次也高,至少也得军区司令这种层次的。在这种主将光环之下,将领的名气都会被盖过去。


优己


第一,青州兵的前身是黄巾军余部,黄巾军就是农民起义军。在东汉末年,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很少。虽然纸上谈兵要不得,但是理论教育还是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黄巾军脆败于皇甫嵩等人之手的原因,大家想,一群拿惯了锄头镰刀的农民,怎么去战场上杀人呢?更不要提和朝廷正规军进行大规模会战了。

第二,虽然受到的教育比较少,但也不能就这么否定农民成材的可能,只不过比率相对而言比较低。然而,青州兵在被曹操收编之前,作为黄巾军,他们已经遭受了朝廷正规军和各路军阀的多批次、多角度刷战绩,在这期间,黄巾军中出类拔萃的将领恐怕会被当作重点打击目标。这么三番五次下来,本来就稀少的杰出将领,就给这么一茬茬的割韭菜似的割完了。

第三,曹操收编青州兵后,青州兵只是作为储备兵源,他们的作用主要在屯田,做回了自己的老本行。众所周知,中国的农民是最本分的,只要有口吃的有点儿穿的,居住地稳定了,他们就不会去想造反这种事儿。既然没有这种想法,青州兵的军官们就不会去学习、接触打仗的各种知识。这样怎么可能出现厉害的武将呢?

第四,就是罗贯中的笔太厉害了。事实上三国历史中,张燕和臧霸都是农民起义军出身(是否属于青州兵编制不清楚),而臧霸是绝对比三流武将强的。


不出名的陈导1


青州兵是黄巾军的一部分,黄巾军的套路是部队、后勤、家属都混在一起,所以所谓30万人,至少要按1/4打折扣(1个兵+2个家属+1个后勤),实际青州兵的作战部队应该不到五万人。

青州兵作为一支世兵(职业军人,世代为兵)部队,延续了很多年,直到曹操去世,青州兵集体要求解散,还差点闹出一次兵变。不过,正史并没有说是哪个青州兵首领带头闹事。

非常奇怪的是,青州兵存在20、30年,没有明确的部队首领的记载。青州兵还曾留下军纪混乱、抢劫其他部队的记载,被于禁制止后,还恶人先告状,先到曹操那里诋毁于禁,但是也没有说是哪个青州兵首领去告的状。

总而言之,青州兵本质上自成一体,有点雇佣军的性质,只听曹操号令。曹操也怕他们抱团生事,因此有意弱化青州兵首领的地位。





一斗书生说历史


一、青州兵是战俘,是投降而不是招降的。也就是说他们没什么战斗力了,自然也就没什么能征善战的将领了,否则,哪怕还有一战之力,还有一个威望能力足以领率的将领,也不会选择投降。

二、青州兵是农民起义军,如果不是被逼的没有活路了,是不会造反的,这跟先当草寇再扯旗造反的又不一样,身上还没有积累足够的匪性,因此投降后作战意愿也不会强烈。

三、古代兵权高于一切,曹操从被俘的青州兵里挑选了几万精壮,这在东汉的乱世里可是一支十分强大的武装力量,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被其他政治势力浸染过,比投靠他的地主武装要“纯洁”的多,这么好的一支部队,肯定交给宗亲来管的。

所以青州兵里没什么出名的武将,反倒是刘备手下廖化这样的将领,是带着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投靠刘备的,在历史上反而留了名。


武海飞1


青州兵在宛城之战时造反过一次对吧?貌似造反还不只是宛城之战那一次,而且青州兵的人员主要为当时收编的黄巾军降卒,这些人说白了就是刁民!调教管理都费劲,从这当中提拔出一个好将领更是难上加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