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之医用耗材采购、入库与收费管理制度建设

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之医用耗材采购、入库与收费管理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确保绩效考核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医疗业务最重要的原材料——医用耗材,医院应当建立规范存货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其取得、验收入库、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置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强化入出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医用耗材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一、加强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制度建设。为规范医用耗材采购,满足临床需求,公立医院要遵循“公开、公正、公平、择优”原则;坚持“无预算、无合同、无支出”原则;坚持“优质优价”原则和满足临床需求原则;遵循“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原则和儿童用医用耗材层次性原则。制定医用耗材采购计划,做到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儿童用医用耗材必须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患儿需求。器械管理委员会根据临床需求、历年使用品种以及新技术新业务、临床诊疗和手术术式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单病种付费和DRGs付费对成本控制的影响,制定本医院使用目录。

公立医院进行医用耗材采购时,应当根据采购间隔期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医疗行为及需求、市场供求等因素,合理确定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最合理的库存状态。外购医用耗材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其数量、质量、规格等一致。要严格控制医用耗材库存:一是采购前要核定保险储备、防止缺货;二是防止积压,各品种医用耗材库存不得超过一定期限内的定额。医用耗材在医院一级库与二级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详细的出入库手续。

二、加强医用耗材入库管理制度建设。为规范医用耗材入库管理,满足医用耗材临床需求,医院应当重视验收工作,规范验收流程和方法,对入库医用耗材的数量、质量、技术规格等进行查验,准确无误后方可入库。验收中要严格实行“三方核对”,验收合格并贴完条码及时入库,做好防尘、防潮、防火、防洪、防盗、防病虫害和防变质等处理工作,整件医用耗材包装中应有产品合格证,验收医用耗材应有与到货医用耗材同批号的医用耗材出厂检验报告书。验收医用耗材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查,抽取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对抽取的整件医用耗材,验收完成后应加贴明显的验收抽样标记,进行复原封箱。

对于验收合格的医用耗材,存放于库房合格医用耗材区内。对不符合验收要求及验收不合格的医用耗材不得办理入库手续,做退货处理,并记录原因及处置措施。具体如下:①验收医用耗材时检查灭菌日期、失效日期,一般情况下不足一定时间的不得入库;②拒收不合格医用耗材;③拒收货物与单据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或破损、标志模糊等医用耗材。验收医用耗材应当在待检区按规定时限进行,入库后的医用耗材验收相关信息要集中存放归档,按规定保存至超过医用耗材有效期至规定年限。

总之,医用耗材的管理部门应当详细记录其入库、出库及库存情况,并定期与医院财务部门进行核对,做到账实相符,同时和HIS系统的收费一一对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