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对于江歌案,苟哥一直以来都是想说点什么的

但是真的要苟哥摆出点态度,又如鲠在喉,难。

这不但是一起恶性杀人案,也是一起人间悲剧,这就和当初的辱母案一样,面对这样的社会事件,你内心的感触更多的其实是复杂,而不能用简单的愤慨或是同情之类的去描述它。

站在理性的角度上来说,这件事情归根结底还是一起凶杀案,是一件还没有被裁定的凶杀案。

在这件事情上,江歌一家毫无疑问是被害者。

那刘鑫一家有没有遭受到集体暴力?

毫无疑问,是的。

刘鑫一家的电话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车牌号等信息被曝光上网。

无数的辱骂电话,谩骂短信,被公司辞退等等的事件围绕在刘鑫身边,不仅是她自己,她们全家,都被集体暴力。

但集体暴力,就真的是错的么?

在整个案件中,刘鑫一直在逃避,不仅是她,她们全家都采取了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我们可以原谅她为了逃生而关起的门,但我们原谅不了她事后采取的那副长久逃避的嘴脸。

换句话说,一时间的趋利避害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在恒定时间里面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更是公义。

在小萌看来,集体暴力虽然千不好万不该,但是起码爱这件案件上,只有它起到了唯一的推动作用。

网络上的推手们推动着大家的情绪,但是小萌愿意相信,这份被煽动而起的愤怒,是源自人类淳朴的善良和正义。

因为我们只是知道了这些,也只能知道这些,所以我们的反应也是这样。

所以我们所做的,是正义的么?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这是《legal high》里,经常被拿出来评论网络暴力的截图。

每当出现一些民意倒逼法律的社会事件时,我们就能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看到它被拉出来鞭尸。

实际上我们都本着一颗善良的心,希望同样出于善意的江歌不会被辜负。

然而我们的善意最终是否会在舆论氛围的情况下变质?这个度很难把控。

特别是当一件事被引导到了道德的准线上,而不再仅仅是法律相关的时候

程序正义,还是意志正义?我们应该拥护的是那边?

这个纠结点,其实在10年电视剧版的《大侦探波洛》的《东方快车谋杀案》篇章中,做过一个解释。

2010版本的波洛有点阴郁。其实不止波洛,整部影片的氛围都很阴郁,节奏沉缓,这也正好符合整个片子的基调。

在波洛将最终的真相复盘在犯罪的众人面前时,对法律有近乎偏执的需求的波洛的反应是非常激烈的。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接下来,车厢里的犯罪嫌疑人们与波洛侦探之间的来往对话,就是一场“法律与正义”或者说“私刑是否是正义”的讨论。

被绑架撕票的小黛西的外婆,整个谋杀的谋划者贝琳达·巴哈德率先发言。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波洛再次强调法律和文明。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传教士,死去的黛西的小保姆提出,有比法律更重要的东西。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传教士接下来的这一段话,涉及到圣经中“投掷第一块石头”的典故。绝对清白的人,才可以下手执行“所谓正义”。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波洛依然坚持“法律至上”,以私刑执行正义的人群里,有人开始恼羞成怒。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列车经理布克的发言则代表动了恻隐之心的围观人群,一如每个看到这个故事的我们。毕竟被杀的人是众所周知却不被法律惩罚的坏蛋。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在波洛依然如故的坚持下,嫌疑人中开始有人动杀心,试图杀掉波洛来封住他的口。人物是被杀的小黛西父亲的战友上校,这又涉及到了人性中恶念的部分。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其他人的劝阻则代表底线的坚持。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更具感染力的是上校的女友,黛西的家庭教师玛丽·德本汉的一番话。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这是这群以“正义”之名行使私刑的人最终守住了自己所认为的“正义”的标志。

电影的最后,波洛的选择还是交出那套替罪的制服,放过了这群人。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但这并不是一个松快的选择,做出选择之后的波洛行走在茫茫雪中,掏出口袋里的十字架,神色寂寞,最终难掩泪水。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正义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吗?我们付之以信任的法律为什么无法制裁显而易见的恶人?“让无罪的人扔出第一块石头”,有谁是真正无罪的吗?又真的有权利扔石头吗?

波洛最终选择了妥协,但风雪里的眼泪含义更多。

她用一部剧,诠释了江歌案中的人性

阿加莎的原著里,更重的是推理。在这以外,透露的其实是这种观念:

相信天理昭昭,相信报应不爽,相信法律制裁不了的人,会有另外一只手来制裁他,而且必定要有另外一只手来制裁他。

74版的是这种表达方式,是一个扎实的、清楚的、认真的改编。

10版的整体节奏缓慢,在推理方面的表达也很弱,但是在法理和伦理问题上有了更深刻的表达。

这应该是苟哥最后一篇写刘鑫,为避免歧义,苟哥最后还是要申明下:

江歌妈妈至今所有行为,都是可理解以及出于人性不可被禁止。

我们对她的声援也是如此,但这种声援,应该合法。

不管刘鑫有没法律责任,她一辈子都应该尽可能地帮助江歌妈妈。

毕竟: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我们去奋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