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府为何非在武宗时造反?和朱高煦联手更易得手,宁王:不可能

宁王造反,是明朝最后一个藩王造反,这场战乱的平定其实就标志着大明藩王的势力再也不发不敢和中央抗衡,算是除去了朱棣造反成功的隐患。可是宁王一脉为何要选择在武宗时期造反,难道在宣宗时期和朱高煦联手,不是更容易得手吗?此时的宁王一脉其实再怎么不会成功,都不会和朱高煦联手的,一切原因都在朱棣。

宁王府为何非在武宗时造反?和朱高煦联手更易得手,宁王:不可能

在大明朝,藩王造反成功的前提,其实更多的就是拥有和朱棣一样好的运气,因为他的成功其实只占几率的百分之几,可谓是烧了高香了才会成功,可以说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被朱棣变成了可能,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第一代宁王朱权的帮助。本来朱棣许诺事成之后天下分他一半,不过朱权也不傻,这种事情就是说说而已,只要得到天下之后对自己能好点就行了。

宁王府为何非在武宗时造反?和朱高煦联手更易得手,宁王:不可能

可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初登宝座,朱棣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也为了趁机打压一下宁王,于是对于他的封地,就一再的乱改。朱权其实就是想回到自己当初朱元璋给他定下的封地,可是这样的要求却变成了奢求,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将他打压到了江西之地,他一个北方大汉,确实适应不了江南的气候,而且还在一个偏僻之地,确实很不愿意。

宁王府为何非在武宗时造反?和朱高煦联手更易得手,宁王:不可能

老宁王好不容易熬到了朱棣去世,朱高炽登位,看着侄子仁厚,而且自己还是有功于他们一大家子的亲叔叔,多少有点优待,可是又得到一个死活不准的答案,住习惯了就别换了。这可是咽的不出话来,老宁王再忍忍,宣宗又继位了。但没想到爷爷辈的人反而被这个孙子骂的倒像是孙子。

宁王府为何非在武宗时造反?和朱高煦联手更易得手,宁王:不可能

这是几代人积累的恩怨,全部都是施加在了老宁王头上,含恨而去。不就是想要回自己的封地呢,怎么就这么难。后代人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才选择造反。宁王府的人为何选择在朱厚照时期造反,而不是联合朱高煦。其实因为上面的几代冤仇,就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因。

首先因为朱高煦是汉王,也就是朱棣的亲儿子,这样的关系之下,是宁王府的人绝对不愿意利用和接近的,毕竟两家虽然都姓朱,但却因为一个天下,受到了这么恩将仇报的待遇,已经变成了时代仇敌。“燕王善战,宁王善谋”,这恐怕也是成为皇帝的朱棣特别忌惮的一件事情,不然也不会打压了这么多年,不让宁王府的人抬不起头来。

宁王府为何非在武宗时造反?和朱高煦联手更易得手,宁王:不可能

朱高煦这个人从小跟着他爹一起打天下,不会不知道他爹的心思和顾虑,于是他们之间在隔着这层关系的时候,是不会相互为谋的,毕竟不管是朱高煦的谋反,还是朱宸濠的造反,全是谋逆之事,不会用一个不相干,或者甚至带着点仇恨的人,去参与这么重要的行动。

其次,选择在正德年间,并不是看着朱厚照好欺负,主要是皇帝,就没有好应付的,因为即便这个皇帝是个傻子,可他身边的大臣们精明肯定也是难对付的,尤其是像大明朝以内阁为核心的中央运转机制,国家大事皇帝哪怕是不参与也是可以解决掉的。

宁王府为何非在武宗时造反?和朱高煦联手更易得手,宁王:不可能

选择在正德年间,其实完全都是因为此时宁王府的实力才算是稍有点积累。从朱棣开始到朱瞻基,宁王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实力,因为忌惮的缘故,连王府都缩小了,更何况是府兵。而且宁王继承人也是很大一方面原因。宁王的继承其实从朱权到朱宸濠,换代很快,主要是因为老宁王的长寿,导致之后两代宁王继承时间不长,很难有什么大作为。

宁王府为何非在武宗时造反?和朱高煦联手更易得手,宁王:不可能

最后就是造反的理由了,只要是造反就得事出有因,不然你本来就是在造反,再什么由头都没有,那更是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就以武宗朱厚照荒淫无道为理由,勤王造反,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号称是十万的兵力,其实有没有倒是一说,还有他倒霉的一点是遇见了王阳明,这个明朝大神般的存在,真是谁遇见谁倒霉。

宁王府为何非在武宗时造反?和朱高煦联手更易得手,宁王:不可能

不过归根究底还是因为他准备不充分,想要以自己这么一点兵力,对抗整个大明朝,根本就是找死,明朝再怎么弱,都不可能被一个才有几万的藩王就能推翻的,更何况正德时期国力尚且还在强盛之时。他没有懂得朱棣当初造反成功是因为,十几个藩王和他一起共同起兵,才勉强成功,不然要是当初只凭着一人之力,根本无法将朱允炆推到,自己坐上皇位。

宁王府为何非在武宗时造反?和朱高煦联手更易得手,宁王:不可能

至于朱高煦,那是真的受到他父亲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对于他而言,造反是必然的事情,要是不造反反倒是觉得奇怪了。两者之间一方面是隔着好几层关系,另一方面就是隔着时代的仇怨,绝对不会联合造反,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