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帶你瞭解傳統美食—豆花

大家好,我是川廚沈俊豪,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們的特色美食—豆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本文導讀

前幾日,參加伯母的生日宴,坐下入席,滿桌子的菜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碗豆花,出去工作了快五年,吃豆花的回數是越來越少,一旁的伯母正端來小碟的蘸料,我趕忙接過,席間也就飽餐了豆花一頓,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關於豆花的那些事。

一文帶你瞭解傳統美食—豆花

白嫩的豆花

吃豆花總是隆重的,在以前那個生活條件困苦的年代,廉價易得的一盆豆花就是農家餐桌上宴請親朋,節日慶祝時富有儀式感的一餐,豆花也就成為了一種文化和習俗傳承的載體。

直到後來,雖然生活條件好了,但是大家在一起吃豆花的習慣還是沒變,我還記得十數年前我爺爺在世的時候,一大家子人就會經常約好回老家做吃豆花。

爺爺會提前一晚泡好豆子,第二天,在外面的親戚們都會早早的回到老家“推豆花”,所謂推豆花就是邊推動磨盤,邊把泡好的豆子放進磨盤上面的小洞裡,經過兩塊磨盤的研磨,豆漿就會沿著磨盤邊的一圈凹槽匯聚在一起流出來,這樣製作出來的就是正宗的“石磨豆花”了,推磨盤是一個體力活,父親和伯父們會輪流來推,記得那時候我三伯的力氣大,是推磨的一把好手,姑姑和家裡的嬢嬢們,就會開始燒水,洗菜,而我這輩的小孩子則是對這種熱鬧,有趣的事情感覺新奇又開心。

關於豆花

  • 豆花與豆腐起源在同一時候,關於這個問題,爭論頗多,不過主流的觀點還是支持始於漢淮南王劉安這個說達,南宋詩人朱熹在其《豆腐》這首詩中寫到 “: 種豆豆苗稀 ,力竭心已腐 ,早知淮南術 ,安坐獲泉布 。”其中的“淮南術”指的就是製作豆腐的技術。
  • 另外豆花也是展現中國人飲食智慧最好的例子之一;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豆花具有一定的養生功效,具有寬中益氣,清熱消炎,止渴利水的功效。可用於熱病煩渴、下胃腸濁氣、中暑、解熱毒等症狀;從現代營養學來講,豆花含有豐富的優質植物蛋白,作為一種完全蛋白,可以充分的被人體吸收利用;在烹飪技術方面,豆花豆腐的出現,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分子料理”,人們利用研磨,點滷等方法,將大豆成功的轉化成了另外一種形態。
一文帶你瞭解傳統美食—豆花

飽滿的大豆

豆花的製作

豆花傳統的製作方法是通過石磨研磨成漿後再進行製作,隨著時代的變遷,石磨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如今的機器使用起來非常的方便,只是少了一份推動磨盤製作豆花的感覺,不過豆花任然是以傳統的手藝來加工的,接下來就和大家詳細的聊聊在家裡如何製作豆花。

  • 首先提前將黃豆500克,加入大米20克,用清水泡發,夏天泡發時間一般在3-4個小時左右,冬天則可以延長至6-8小時。
  • 將泡發好的黃豆,換上清水,按照1:10的比例添加清水即可,隨後倒入豆漿機或者研磨的機器中,打成豆漿即可。
  • 取一塊紗布,將打好的豆漿過濾去豆渣,隨後倒入鍋中煮沸,需要注意的是要沸騰3-5分鐘,以便充分煮熟(這時候就是煮熟的豆漿了,喜歡喝的朋友可以盛起來一部分)
  • 取“膽巴”一塊,化成膽水備用,將沸騰的豆漿關火,待溫度下降到八十到就是攝氏度,就可以了開始“點豆花”了
  • 所謂“點豆花”,就是將適量的膽水,多次少量的倒入豆漿中,並且用勺子輕輕帶動豆漿旋轉,因為倒的時候一般採用點滴倒入的方式,所以稱之為點豆花,這時候就可以看到豆漿中會慢慢凝固起來豆花。
  • 通過膽水的不斷催化,豆花逐漸凝結在一起,這時候用漏勺輕輕的壓一下,以幫助豆花成型。
一文帶你瞭解傳統美食—豆花

製作豆花的催化劑 膽巴

小技巧:

1.黃豆一定要充分的泡透,這樣打出來的豆漿可以產出更多的豆花;加入大米是個小秘訣,可以使豆漿細嫩的同時組織結構也緊密,方便食用。

2.如果製作的比較多,打豆漿這一步也可以用傳統的方法:先將豆子加少量水打好後倒在紗布上面,隨後燒適當比例的熱水,淋在紗布上的豆渣上,邊淋邊攪拌,擠壓,直到豆渣變成一團,並且不沾紗布即可。

3.所謂“膽巴”就是四川自貢的井鹽出產的鹽滷水經過澄清過濾,濃縮成半透明的結晶體,本地人稱之為膽巴,化成水後就叫做膽水。

4.在加入膽水的過程中,需要保持豆漿的核心溫度始終在九十攝氏度左右,但是不能使其沸騰,需要注意調節火候,膽水的用量要根據實際情況掌握,直到豆漿都生成豆花即可停止。

5.豆漿在燒開的過程中,會有“假沸”現像,一定要注意區分,並且要燒開3-5分鐘,將豆漿充分煮熟。

一文帶你瞭解傳統美食—豆花

香濃的豆漿

豆花的蘸料

製作好的豆花口味清淡,略帶回甜,直接食用也別有一番滋味,不過川渝一帶喜食辛辣,在豆花蘸料的製作上具有特色的製作方法:

  • 準備幹辣椒300克,放入鍋中,小火慢炒至色澤棕紅,撈出晾涼後放入擂缽中,擂成辣椒麵,並將擂好的辣椒分成均勻的三份。
  • 鍋內燒菜籽油,油溫200度左右淋入第一份辣椒;待油溫降低到150度左右淋入第二份辣椒;油溫繼續降低到100度左右淋入第三份辣椒,最後將三份辣椒混合在一起攪拌均勻
  • 將大蒜,苦蕌,霍香用刀剁成沫,分別放好,再準備鹽,味精,醬油,醋,蔥花,花椒粉。
  • 食用豆花的時候就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搭配調味料即可。
一文帶你瞭解傳統美食—豆花

搭配蘸料的豆花

小技巧:

幹辣椒最好選擇四川本地的二荊條幹辣椒,色澤紅亮,辣度適中,香味濃郁;製作辣椒油要將辣椒分成三份以三種不同的油溫淋制,才能出香,出色,出辣;選用純正的菜籽油來製作效果更好。

知識拓展—磨豆花的石磨,你知道嗎?

一文帶你瞭解傳統美食—豆花

傳統的石磨

石磨是將兩塊重達一二百斤的石磨的磨盤對扣在一起,它們接觸在一起的兩面都有打好的齒槽,上面的一塊磨盤固定著一個長把的木質把手,另外一邊用“吊單兒”懸掛在房樑上,什麼是“吊單兒”?這是川渝一帶對懸掛木把手的長布或繩子都稱呼,通過“吊單兒”的借力推動把手,上面的一塊磨盤就會轉動,另外磨盤上還有一個預留的小洞,和中間的齒槽是相通的,糧食通過小洞落在槽中,再轉動磨盤就可以達到研磨糧食的作用,不但可以磨豆漿,以前的人們磨麥子,大米等都是運用的石磨。

結語

一份清淡回甜,口感細嫩的豆花,你學會了嗎?關注川廚沈俊豪 每天更新優質原創美食乾貨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