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徵求意見稿: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國際上普遍不作為畜禽


農業農村部徵求意見稿: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國際上普遍不作為畜禽

農業農村部起草《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4月8日起公開徵求意見。

《徵求意見稿》介紹,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發佈後,農業農村部在兩次全國性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和摸清遺傳資源家底基礎上,加快了《目錄》制訂工作,徵求了36箇中央部門、31個省級人民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意見,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相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產業界等專家學者的意見,不斷修改完善,形成《目錄》。

《目錄》包括家養的傳統畜禽和特種畜禽共31個種,基本實現了家養畜禽應列盡列:

(一)傳統畜禽18種。豬、普通牛、瘤牛、水牛、犛牛、大額牛、綿羊、山羊、馬、驢、駱駝、兔、雞、鴨、鵝、火雞、鴿、鵪鶉等。

(二)特種畜禽13種。梅花鹿、馬鹿、馴鹿、羊駝、珍珠雞、雉雞、鷓鴣、綠頭鴨、鴕鳥、水貂、銀狐、藍狐、貉等。

農業農村部在《意見稿》中就公眾關注的寵物狗問題做出說明。《目錄》指出,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和公眾對動物保護的關注及偏愛,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國際上普遍不作為畜禽,我國不宜列入畜禽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