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屏柴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家了!

柴冲村地处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最北端,全村7个村民组,有235户95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364人,是玉屏贫困发生率第二高的深度贫困村。种菜、种粮曾是柴冲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但如今,这个小山村却悄然变化着……

近年来,靠着精品水果产业的提档升级和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的落地落实,柴冲村走出了户增收、村脱贫的华丽“蝶变”之路。

完善基础设施,铺就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2016年,姜南被派驻柴冲村担任第一书记,少路、少灯、垃圾成堆是这个山坳里的村落给她的第一印象。

在玉屏柴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家了!

通组路

如今走进柴冲村,崭新的组组通公路穿村而过,入户路直通村民院坝,便利的交通让曾经进城需要1个小时的路程缩短到了20分钟。

不仅如此,路口设置的垃圾箱和垃圾桶,改变了柴冲村曾经垃圾成堆的现象,道路两旁的节能路灯为村民照亮了回家路,村里的文化广场更是成为了村民闲暇时的好去处......

在玉屏柴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家了!

在广场上休息的村民

对于这一切变化,在柴冲村生活了53年的75岁杨德梅深有感触。

“以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好路,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晴天还能走,要是遇到雨天,穿着雨鞋都怕摔跤。”杨德梅指了指门前的组组通公路,笑着说,“这路是2017年修的,现在去村里面走一圈鞋都不会脏,而且门口就有路灯,晚上出门都不要手电筒了。现在过的日子,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在玉屏柴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家了!

孩子们在广场上玩耍

2018年,柴冲村的组组通公路和连户路实现全覆盖,再加上修好的10公里环村路,村民的出行更加畅通无阻。除此之外,柴冲村还安装了移动信号塔,设置垃圾箱15个、铁皮箱8个,安装节能路灯190盏;实施人居环境改善项目,危房改造16户、改水30户、改厕92户、改灶145户,总投资350万元。

如今的柴冲村,不仅路通了,人居环境好了,村民的思想也发生着改变。

“以前村里穷,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因为缺少劳动力,村里闲置的土地越来越多,我也只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现在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年轻人都陆续回来了。”姜南说。

产业兴旺,村里焕发新活力

4月的柴冲村,满目翠绿。曾经闲置的土地上,一棵棵刚种下的脆桃苗努力地生长着。

在玉屏柴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家了!

基地里,满是村民们的欢声笑语,他们填坑、栽苗、覆土,手里的活一点也没落下。

“我种了一辈子的庄稼,以前觉得,这辈子把自己家的几亩地守好就行了,但没想到种地还能挣钱。现在一有空就去村里的产业基地干活,别看我年纪大,那些活我都能干。”74岁的汪维莲是柴冲村高坎组村民,谈到如今村里的变化,她有说不完的话。

在玉屏柴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家了!

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让同村的杨仙菊也深有感触:“之前我一直在外打工,总觉得在外面比回家种地强,但一年下来也只能解决温饱。现在村里发展起了产业,把土地流转出去不仅有收入,还可以去基地务工,离家也近,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

据悉,脆桃只是柴冲村发展的集体经济之一,占地面积约300余亩。为了保障效益,柴冲村还采取以短养长的方式,在脆桃林套种黄豆、花生、辣椒等经济作物。

在玉屏柴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家了!

“近年来,随着村里基础设施的完善,不少年轻人开始选择留在村里发展。目前,我们村的精品水果种植面积共1500余亩,包括黄桃、柚子、樱桃、大红桃和黄金李等。”姜南说,下一步,柴冲村会继续发展好产业,让更多的年轻人留在家乡发展。

如今的柴冲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画卷在这里徐徐铺开。(李平 付加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