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生活!然而我们只是活着

十月,夜越来越长,每天早晨六点,天上的星还清晰,一家人便忙碌起来。

最近老公去学习了,不在家,婆婆来帮忙。

婆婆七十三了,瘦小的身体还很健朗,从公公去世后,她的生活便是围着孙子们转。

早早的,婆婆跟着我们起了。我不让她做饭,不想她被我们的紧张节奏带着跑。可婆婆总有些身不由己地忙前忙后。

那一天,大女儿要去秋游,需要送到市中心的博物馆附近去坐车,我想要顺便带着小女儿去博物馆。我做好早饭,叫醒大女儿。婆婆已经盛好饭,坐下来先吃了。

稀饭烫,婆婆沿着碗边吸溜,一面用筷子“当当”地搅拌。正在客厅给大女儿梳头的我,听着婆婆的声音,心里有些难过。说不想把老人卷入我们的忙碌里,却不知觉间卷进来了。

婆婆怕吃烫饭的,可没有一会儿,已经抬起碗来,筷子叮叮当当地扒拉完了。放下碗,草草地抹了嘴,进卧室去唤我的小女儿起床。

我和大女儿吃饭的当儿,婆婆哄着小女儿穿衣服、洗漱,然后又赶紧给小女儿喂晾好的饭。

胡乱吃完了饭,给小女儿准备出门衣物、水、零食,一股脑儿塞进包里,穿衣背包,一家四口慌里慌张地赶到小区门口,直到打上车的那一刻,上了发条的身体一下子软下来。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生活!然而我们只是活着

车疾驰在已经繁忙起来的街道上。路过一个小区门口时,略微有些拥堵,街边似乎出了事故,车流在那里凹进了一块。一辆横倒的摩托车,近旁一片白色的塑料布盖着一个长长的人形。

一个人,清晨刚刚从自家小区出来,就永远躺在了那里。马路上的车辆不断地从那躺着的人身边飞驰而过。

我在那飞驰的队列,似乎看见了奔腾在东非大草原上的角马群,迁徙中,横渡流水湍急的马拉河时的奋不顾身,不远处是同伴的浮尸,鳄鱼随时可能会攻击,猎豹围追堵截,它们只是拼命地穿过河流,无论发生了什么,似乎都不能阻止这场宏大而壮观的仪式。这世代相传的任务是为了什么?繁衍生息吧?一如我们的忙碌,生存的恐惧驱使着,向前,向前,只是向前……

我们奔忙着,在挤得像沙丁鱼罐头盒一样的公交、地铁里,在川流不息的街道,在人潮涌动的闹市,从出生到死亡,赶着一场场人类的大迁移。

赶着在一个节点前出生,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赶着比别人早上学,为了赢在起跑线上;赶着参加各种补习班,为了抢在起跑线前;赶着结婚,赶着生子,赶着、赶着,已是暮年,我们是否觉察到那来自祖先的深深的生存恐惧?

人类,妄自尊大的人类,创造了文化的人类,其实“是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远古的人类如此,现在亦如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改变掩藏在基因中的动物属性,倒是助推了我们基因里的恐惧。我们企图以更快,还要追求更快的速度去甩掉那来自远古先人的印迹。

只是,恐惧如同一条狗,你越跑它越追,如影随形,科技没有帮我们甩了它,倒是令它和我们一样速度越来越快。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生活!然而我们只是活着

这样胡思乱想着,车已到了大女儿的集合地。女儿下了车,不及跟我们说什么,兴奋地冲进了同学的队列里。

我陪着婆婆,抱着小女儿,远远望见她欢快地扎进了小伙伴堆里。总算松了口气。

“妈,我们去博物馆吧。”我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语速放慢,把脚步也放慢。不为目的地赶路,跟着小女儿边走边看。

女儿发现地上许多金色的小果子,蹲下来看,捡起来玩儿,我那是第一次知道,银杏树原来会结出那么密密匝匝的果实。女儿跑在草地上摘蒲公英,噘着嘴吹那白色的小绒球,我那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深秋时这无人问津的野花还在播种。女儿又跑着去追落叶,我那是第一次认真地欣赏秋叶,哇,它们竟然比夏天的繁花还要绚烂……

走走停停,终于进了博物馆。

我似乎是第一次那么静静地去面对岩画。是什么力量让远古先民在山崖石壁上,用手中的石器一点点地凿下这些印迹?奔跑的鹿群、守猎的场景、太阳神图腾,还有今人无法理解的符号……那些图画里描绘的大约是他们俯视大地的生活情境,也有他们仰望苍穹的所思所感。

在模拟远古人类生活的投影里,先民们成群结队地守猎,虽没有锦衣玉食,没有碧瓦朱甍,但他们依旧在那夜空下,点起篝火,载歌载舞。

他们在红色的陶器上绘出黑色的花纹,运用不同的手法制作彩色的陶器,还有那些兼顾了实用与美观的各式形状的陶器,更有用绿松石、骨头、各样的石头制成的颈饰。

然后有了青铜,有了更为精美的工艺,人的物质生活在丰富的同时,精神追求也更为精益求精。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生活!然而我们只是活着

新石器时代:锯齿纹双耳彩陶

可是,随着人类智慧创造出了越来越繁复的物质生活,精神似乎在那越来越繁复的物质中渐渐地迷失了。

最初那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的图画,如今人们更多的利用绘画这种技术谋生;那用来表达自己内心欢愉的歌舞,如今成了一种需要专业化的训练和考试的玩意儿;那些用来装点生活的美丽陶器、饰品,如今它们承载着人类的贪婪和占有欲……

人类走着走着,迷失了自己,或者其实一直没有找到过自己?物质的丰富,让我们对于物质的贪欲更甚,所以那奔忙的路上,便丢失了自己的灵魂。

在越来越快速的发展中,我们麻木地追赶着这个时代的脚步,不敢让自己停下来聆听风声,仰望蓝天,感受来自内心的呼唤,更不敢让本真的孩子跟随他自己的感觉去生活。像那角马群一样,紧紧地跟随着迁徙的群落,亦步亦趋。

可是,我们在追赶什么?有谁知道呢?只是不停歇地追赶着,追赶着别人在追赶的东西,追赶着别人的节奏,追赶着那永远无法到达的未来。

追赶,或许不是为了追赶,只是在逃避那紧追不舍的恐惧,我们便这样,像只追尾巴的狗,在轮回里越跑越快。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然而,我们大约连“忍受”都不曾理解,只是活着!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生活!然而我们只是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