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大一學生心中的“故鄉”

這是一篇長文,4200字。看完要花11分鐘。

2018級大學新生被冠以“00後大學生”,這是一群怎樣的人?在【大學語文】結課時,出了一個考試題《你的名字是我心中的故鄉》,要求寫一篇散文。便有了下面的文字。

收到347名學生的考卷(作文),約27萬字,閱讀改畢用時約23個小時,摘抄了3700字作文內容。同時得到五個基本感覺。

讀後感覺

1、大學語文課之教學目的從考試導向,轉為提高“人文素質”,進而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多角度觀察、思考有初步認識與實踐。

從本次作文看,孩子們認真想了一次、用筆記錄了一次、內心有所觸動了一次。意味著教學目的基本達到。

且90%以上的卷面字跡工整,說明有草稿。法學專業還主動印刷統一卷子。

至於寫作水平高低,反倒次要。語文課要拼的不是寫作。

2、孩子們的日常行為,依舊在重複國人“欲說還休”“竟無語凝噎”的含蓄(也可以說是不自信)傳統:不善當面表達愛意與謝意。但不妨礙他們心中有愛、有孝、有感激之情。

3、伴隨互聯網長大的00後果然會在網上找句子。

諸如“我尋了半生的春天,你一笑便是了”、“記憶中的炊煙,時常撥動我心中思念的弦,輕奏起別樣曲調”、“世間所有的相遇,大概真的是久別重逢”等這樣讓我感到驚豔的句子,一查,抄的。抄不怕,怕的是你不告訴別人這是抄的。只有標明出處,才是好習慣。

4、有83個學生直接描述自己是由農村祖輩帶大,佔本屆學生的24%。實際數字可能比這還多。但大多回避“留守兒童”這個詞。可能孩子們以為這個詞有貶義。其實它只是中性詞。

正因為你們的鄉村田野生活,才能夠經歷:鄉村祖輩、抓魚、放牛、田野、果樹、知了、米酒、養貓等接地氣的生活。這是多美的事啊。

只是因為同質化的寫作原因,導致我看到數十個一模一樣的爺爺奶奶,去菜園、去田裡、去樹林……幾十句同樣的話:“我長大了,你也老了”……

隔代家庭長大的“留守兒童”有無數的個性,怎麼就都只寫共性呢。

我感嘆:大學人文教學究竟【大學語文】重要?還是【寫作】重要?

5、大多數學生寫故鄉都寫全貌、寫概述,甚至著宏大敘事,從古時候寫起。

孩子啊,你應該想想,白話文的800字如何容得下你的18年?題目很明確啊,只要你寫一個“名字”,而不是要你寫人一生。

所以,有必要說說作文寫作。

作文寫作

從本次作文中可以看到“你的名字”總體有三大類:

人物(祖輩、父輩、同輩、明星、動物);

食物(各地食物,擺明了要饞我喲);

家鄉名字(介紹風土人情的廣告)。

作為考試,作文寫作與一般寫作不同的是:先有【題目】後有【內容】。

這類作文寫作的第一要素是【審題】。與題目有關的要求,也在審題之列。

【審題】錯了,寫作方向就錯了。

《你的名字是我心中的故鄉》這個題目的主語是“你的名字”,“心中”顯然不是“現實中”,“故鄉”泛指能引起鄉愁的人物、事物。

正如白居易說:“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曹植說:“心中念故人,淚墮不能止”;沈約說:“故人不可憶,中夜長嘆息”……

在寫作要求第二條已有明確提示。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被“故鄉”二字誤導,沒有審題。

難道你就不想想,如果是要寫現實中的故鄉,直接用這樣的題目即可:《我的故鄉》。何必還要彎彎繞?

如果強行要把心中的名字與現實中的故鄉合為一體,也可。那得把“心中”寫透才成呢。例如:

有學生住過窯洞,寫了窯洞的共性。你心中的、充滿個性的窯洞呢?

有學生在鉛山長大,卻只寫百度中的辛棄疾,你心中的辛稼軒呢?

本次作文要求是“寫一篇散文”。

有同學問:“記敘文是散文嗎?”我語塞。

恍然後想起,可能孩子們真的只寫過記敘文、議論文。小初高老師沒有告訴他們:記敘文、議論文是寫作手法而不是體裁。

而散文是這些手法的集合,不但要敘述、議論、說明、描寫,更重要的是情感,即:抒情。一枝一葉總關情,並由“情”轉化成“美”。

我在課堂講述分析的全部課文,都是圍繞美和真誠開講的。

把“美”的思考轉化為“美”的文字,其前提是“真誠”,而不是冠冕堂皇泛泛而談:“故鄉的雲、故鄉的水、故鄉的四季、故鄉的泥土……我們是過客,那久遠的記憶”……“感謝爸爸、感謝奶奶、感謝同桌、感謝老師、感謝小狗……”

“美”是讓讀者通過你的真誠描述,強烈感覺到你的思想行為,而不是你喋喋不休地告訴讀者你在感謝。

哪怕是一氣呵成的寫作,也必需構思。請問:花一星期寫800字,你構思了嗎?

00後靠電腦活著,熟悉虛擬漢字。我要求手寫作文,不是出難題,而是在往後日子裡,他們手寫文章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提筆忘字將會是常態。

果然,絕大部分學生知道要“卷面整潔”,但不知道在一張白紙上該如何排版,如何另起一行?對標點符號更是敷衍了事,錯字當然也不會缺席……

在課堂上,重點講過文章呈現的“形式”問題,形式(格式)和內容在相當程度上一樣重要。誰不願意賞心悅目?誰願意看鬼畫桃符?

00後大一學生心中的“故鄉”

卷子問題

1、在百度找到一句“萬安禮部尚書許貴”。萬安怎麼會有“禮部尚書”呢?應該是“萬安籍禮部尚書許貴”才對。這不是筆誤,而是沒思考啊。

2、“一場大雪將北國變得柔情了,千樹萬樹的梨花在枝頭競相綻放。”啊?岑參原本是把雪花比作梨花,不是冬天真的開了梨花啊。這依舊是沒思考。

3、“還記得母親身上的味道,軟軟的、暖暖的。”後面六個字可以形容味道嗎?

4、從卷子裡,可以發現不少學生對2007年山東高考滿分作文:《故鄉,我永遠的夢》感興趣,呵呵,你懂的。

5、還有學生喜歡寫個題記。這本無問題,但“題記”不是形式而是內容,是全文的提綱掣領。可顯然,孩子們把“題記”當形式。這大約是高中留下的毛病。

6、一如既往地缺少幽默。幽默不是滑稽,它是人的三觀+學識之智慧體現。如果你的文字讓人會心一笑,亦或哈哈大笑,那文字一定不錯。

7、只有約2%-3%的同學抒發了讓我感覺到的真情實感。情由心發,發出來了,得到相對的高分。

大多數同學發不出真情實感的原因有二:沒動真情,不過是應付考試;寫作技巧有待提高。

語文課不是寫作課,只能囉嗦這麼多。但表明了判卷子標準:把“美”的思考轉化為“美”的文字,且真情實感。

作文中的美食

相當一部分同學寫了家鄉的味道,認為家鄉美食的名字就是心中的故鄉。

那些名字本身就誘人,如果真想寫好,建議所有寫了美食的學生都去看看汪曾祺先生有關美食的文章。

下面列舉部分美食名字,粗略分了類。從名字可以分辨學生來自東南西北,江西居多:

燈盞粿、菜頭粿、麻子果、黃元粿、甑子糕、醬香餅、餈粑、餃子粑、蒸米耙、雜糧煎餅、煎餅果子……

番茄面、清湯麵、羊肉粉、海南粉、泡粉、粉條、米線、炒粉(米粉)、酸湯蕎麵、醃面帶湯、剔尖兒、乾巴巴……

大盤雞、燒卷子、小炒肉、牛肉湯、雞湯、酸湯、鍋包肉、酒釀蛋、鹽皮蛋、糖醋排骨、粉籠床、豆參煮魚、烤雞腿、小雞喝餅、萬安魚頭……

火鍋、餃子、豆花飯、鍋邊、油茶、甜棗、燻肉、米酒、腐竹、番薯、凍米糖……

如果有哪位同學大學在四年裡將各地美食爛熟於胸,那是何等快意喲。

作文中的佳句

整體看,作文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從句子看,有趣的句子也紛呈,體現著00後的風格行為。

1、我心中的故鄉就是你——易烊千璽、趙麗穎、王源、詹姆斯·哈登、許巍、初音未來、二次元。(分別來自七篇作文)

2、我討厭別人話中有話,拐彎抹角地周旋試探。

3、我願那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人(媽媽),像個被寵壞的老姑娘。

4、一日三餐可能是我們唯一堅持做得最久的事了。

5、南方同學問北方同學:你們吃餃子的時候還有別的菜嗎。

6、我想摘李樹上的花,外婆說:你把花摘了,就吃不到李子了。

7、伯母最喜歡唱《一剪梅》,如今我才意識到那歌詞真是在說她。

8、我們的關係叫:朋友之上,戀人未滿。

9、小麥,你是我心中的故鄉啊。往後餘生,哪兒都要有你。

10、父親、故鄉,二者不分彼此,都是我心中的一縷陽光。

11、當我在新同學面前自我介紹時,我一直厭惡的家鄉居然讓我感到得意自豪。

12、我的內心住著野馬,想去更遠的地方生活。

13、無論發生何種傷心事,只要想到她,便相信凡事都可期。

14、當看到南昌人喝瓦罐湯時,我頓悟,煎餅果子就是我的故鄉般存在。

15、羨慕別人的時候,卻不知道我也被人羨慕著。

16、媽媽的炒粉成了一座不可跨越的山峰。

17、我站在異鄉的土地上,望著家的方向。

18、僅一個下午就和你熟成了紅螃蟹。

19、你教我吐泡泡糖,沒學會前我吞了兩個。

20、那天下午,你(老師)在我心中種了一顆太陽。

21、我問奶奶:怎麼走路才不會摔倒。奶奶回答:用心走路啊。再問:什麼是用心走呢?奶奶答:看著路認真走。

22、思念——這種很炫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味道。

23、日子平靜了,心卻動了,那個未經世事的丫頭心動了。

24、報到時我飯卡已經握在手,但爸媽還是鐵了心走了。

25、更年期撞上了青春期,我成了母親的洩洪口。

26、我突然頓悟,我犯下的錯都必定是要我爸媽來彌補的。

27、爸拿起一塊新切好的西瓜遞給我,說:來,我考大學的兒子先吃。

28、媽媽一邊嫌我胖讓我少吃,一邊往我碗里加餃子。

29、青春期時,我是母親的噩夢。

30、我的家鄉是一棵樹——樟樹。

31、我像溺水的掙扎者一般搜尋麵食。

32、有了鄉音,心中就有了故鄉。

33、我真的希望這世界上有鬼,讓我見見他(父親車禍)。

34、直到大學,離開了家鄉,才發現很多東西只有家鄉才有。

35、我既沒走過萬里路,也沒讀過萬卷書,心中的故鄉又從何談起。

36、媽媽說:臉紅的男人啊,老實。

37、從前玩的是遊戲,現在玩的是感覺。

38、我十分敷衍的回答,你十分認真的笑一笑。

39、我告訴爺爺被江西一所大學錄取,他問:江西在哪裡?

40、我寫出了一首現代詩,那是撐傘立在雨中一個多小時後的成果。

00後大一學生心中的“故鄉”

特別【官宣】

大學語文課幾乎沒有高分,認真聽課、認真寫作,你就過了。過了就阿彌陀佛。要那麼高的分幹嘛?有同學說:我要高分自有道理。我答:你早說啊。哈……

附一篇小學生作文,共313個字。作者12歲,是個彝族姑娘。

作文裡基本沒用形容詞、排比句、典故等修飾文字來表達心路,大量使用【動詞】,讓人感到悲傷滲透紙面。

作文【淚】

爸爸四年前死了。

爸爸生前最疼我,媽媽就天天想辦法給我做好吃的。可能媽媽也想他了吧。

媽媽病了,去鎮上,去西昌,錢沒了,病也沒好。

那天,媽媽倒了,看媽媽很難受,我哭了。我對媽媽說:“媽媽你一定會好起來的,我支持你,把我做的飯吃了,睡睡覺,就好了。”

第二天早上,媽媽起不來,樣子很難看。我趕緊叫打工剛回家的叔叔,把媽媽送到鎮上。

第三天早上,我去醫院看媽媽,她還沒有醒。我輕輕地給她洗手,她醒了。

媽媽拉著我的手,叫我的小名:“妹妹,媽媽想回家。”

我問:“為什麼了?”

“這裡不舒服,還是家裡舒服。”

我把媽媽接回家,坐了一會兒,我就去給媽媽做飯。

飯做好,去叫媽媽,媽媽已經死了。

課本上說,有個地方有個日月潭,那就是女兒想念母親流下的淚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