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往事】近代地标性建筑!消失的钟亭见证沧桑历史

百年大中路,留下多少故事。

今天的主角,是一座早已消失在历史里的钟亭。

有人称,它是近代九江的地标性建筑,一点不为过。

【九江往事】近代地标性建筑!消失的钟亭见证沧桑历史

首先来看《九江市志》城乡建设卷中的记载:

民国十四年(1925 年)拆城后,九江县公安局于西门口建水泥计时钟亭一座,亭座正中有中国国民党旗徽,高7米左右,圆形四面钟,五十年代初拆除。

当年浔阳区还没有诞生,九江城府之外,便是九江县管辖。九江城府有多大呢?在1860年以前,“城北临江,南接澄湖,东隔老鹳塘”,面积仅2.5平方公里。除此之外的地方,就属于九江县。1980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九江市由地辖市升格为省辖市,5月26日九江市设立庐山区、浔阳区、郊区三个县级区,此时,九江县才退出九江市区。直到如今,九江中心城区里一些老的宿舍房还是九江县的单位宿舍房。

【九江往事】近代地标性建筑!消失的钟亭见证沧桑历史

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让大家理解为什么这座钟亭是九江县公安局所建。

1924年拆除九江老城墙后,1928年大中路建成,时任九江县公安局长的吴懋松,花了200块大洋,在大中路与环城路交汇点,也就是西门口街中心建造了这座钟亭,钟亭有两层楼高,表盘位于钟亭最高处,隔着老远就能看到时间。这个表盘是九江的老字号亨得利钟表行提供,下有亨得利的名号落款。

坐落于繁华大中路中段的钟亭,一建成就成了一个地标性建筑,就像一个WIFI热点一样,南来北往的人总要在它附近蹭一蹭,拍个照留个念到此一游啥的。

【九江往事】近代地标性建筑!消失的钟亭见证沧桑历史

当然,蹭它热点除了老百姓,还有当时的政府。

1935年5月,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推行“新生活”运动,九江地方政府为了宣传新生活,在钟亭上将新生活的一些内容四面书写装嵌在其上,有人记载,在钟亭北面就写上了通俗易懂的内容:“约会守时间,行人靠左走,遵守公共秩序,实行新生活。”(咋一点都不押韵?)

【九江往事】近代地标性建筑!消失的钟亭见证沧桑历史

1938年7月26号,钟亭迎来了最臭名昭著的合影者。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枪,举着旗子......不久之后,这张照片传回了日本,登上了报纸,标题就是《九江占领》。

【九江往事】近代地标性建筑!消失的钟亭见证沧桑历史

【九江往事】近代地标性建筑!消失的钟亭见证沧桑历史

日本鬼子占领九江期间,这个钟亭成了一个分界线,钟亭以西直到铁桥头是日本商人的洋行、货栈和机关,是日本人居住和活动的地方,很少有中国人进入。那时,路上的原居民,纷纷逃离。钟亭以东直到八角石,才是中国人居住的地方。

【九江往事】近代地标性建筑!消失的钟亭见证沧桑历史

钟亭在日军占领期间,虽然没有被拆除,但却变得伤痕累累,破旧不堪。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除。

【九江往事】近代地标性建筑!消失的钟亭见证沧桑历史

如今,再次来到原址,只有后面的房子依然保持着原貌。对比多张照片,似乎连窗户都没有改变过。在它的窗外,依然是繁华的大中路,依然是人来人往,住户对旧钟亭却一无所知。

正所谓: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之后在大中路西段维修时,在九江港对面,按照原貌重新建起了一座钟亭,只是这座钟亭完全算不上地标,也没有多少人记得它的前世。

【九江往事】近代地标性建筑!消失的钟亭见证沧桑历史


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