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著名書法家楊廣馨


【人物檔案】

楊廣馨,男,字宗翰,號一蓬,別署積跬廬。1955年生於北京,滿族。大學本科,曾就讀於首師大書法藝術碩士研究生課程班,現供職於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任藝術教研室主任,2002年獲北京市首屆中青年“德藝雙馨”獎、獲“特級教師”榮譽稱號,2017年被中國文聯、中國書協評為“送萬福、進萬家”書法公益活動先進個人。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民進中央文化藝術委員、民進北京書畫院副院長、清華美院客座教授等職。其書作參加全國中青年書法家四、五屆書法展、中日韓書法名家交流展、京津滬渝書法名家展、第一屆中國書協會員優秀作品展、全國中青年書家提名展、第一、二屆北京國際書法雙年展、第八屆國際書法交流大展,中國美術館情景書法大展、部分作品刻於碑林,曾獲北京電視臺書法比賽一等獎,部分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國美術館等國內外一些博物館和文化藝術單位廣泛收藏,書法作品隨“神州八號”上太空。在中央電視臺數字化書畫頻道舉辦主題書法講座(米芾蜀素帖16講)和一日一書欄目(15講),為“中國書法大字典”書寫魏碑範字600餘例,有數篇論文散見於書法、美術專業雜誌,主編有北京市《中小學書法教材》,北京市《中小學美術教材》,校外書法教材等。著有《中國書法文化叢書(行書卷)》、《顏、柳、歐、趙》四體楷書字帖,《顏真卿楷書》水寫字帖,《書法知識小百科》《全國社會美術書法考級指導叢書》和《楊廣馨書法藝術作品集》《楊廣馨書法藝術》等,擔任北京電視三、四、五、六、七、八、九屆書法大賽評委,任文化部翰墨藝術書法高級研修班導師等。多次當選中國文聯《神州》等大型期刊封面人物。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楊廣馨:毛澤東詞《浪淘沙北戴河》 136cm×68cm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

——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記者 邵妙苗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楊廣馨,字宗翰,號一蓬,別署積跬廬。從他的字號與書齋名,就可以讀出楊廣馨的書學價值取向與理念。

“宗翰”意味著取法乎上,以古人的翰墨為宗,學書永遠要尋根溯源,以古人碑帖為基石,具備法度。

別號“一蓬”出自鮑照的《蕪城賦》:“稜稜霜氣,蔌蔌風威。孤蓬自振,驚沙塵飛。”楊廣馨解釋說,“一蓬”意指野地裡的一根蒿草,即便在嚴寒的霜氣、疾厲的寒風中,也可以堅韌存活,忽自揚起。別號“一蓬”想表達的,就是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楊廣馨:周敦頤《愛蓮說》 136cm×34cm×4


“積跬廬”也有堅韌之意,積跬,即一步一腳印,行至千里。在他看來,這種堅持是習書的必要精神,也是一位書法家成就書法藝術的“非智力因素”。楊廣馨對於研習書法也秉持著這種精神,他說,幹一件事,一定要幹好,幹到頭,“就像打井一樣,不能挖了兩鍬土,沒水就跑了。打井不管打得多深,都要挖出水。書法的關鍵就要堅持,不能淺嘗輒止,而是要培養堅韌不拔的精神。”

“宗翰”與“積跬”,正是楊廣馨的學書之路,奠定了書法成就的基石,筆墨之路由此鋪設成形。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楊廣馨:周敦頤《愛蓮說》 34cm×136cm


理可頓悟,事須漸修

楊廣馨自幼喜好書畫藝術,加之家庭的薰陶與感染,兒時便從父親那裡學習書法的基礎知識和技法。後來,他進入師範學院學習美術專業,而後從事書法、美術教學和教學研究工作多年。

在楊廣馨看來,學習美術專業有利於培養一個書法家的捕捉和觀察能力。正是繪畫要求的審美與通篇佈局能力,賦予了他在書法創作中對視覺美學敏銳的洞察力。因此,學習美術出身對創作書法作品時通篇的處理、整體的考慮,即所謂章法的安排很有裨益。

對於任何書家來說,在書法的研習道路上,都離不開“堅持”二字。回顧幾十年的書法之路,楊廣馨總結為四個字:“貴在有恆”。他說,書法的學習本身是比較枯燥的事情,花費多年時間臨帖,仍未能見到明顯的效果是常見現象。因此,學習書法需要一種堅韌不拔的毅力。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楊廣馨:一庭花發來知己萬卷書開見古人 136cm×34cm×2


不過,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除了堅持不懈的臨習與探索,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得法”很重要。作為從事書法教育多年的專家,楊廣馨曾經在很多場合都談到過學習書法的“漸修”與“頓悟”。他認為,學習書法,只有經過長期的“漸修”,才會迎來撥雲見日的“頓悟”。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就是楊廣馨的治學態度,他將自己的工作室命名為“積跬廬”,其意就是要“在學書的進程中,一步一步地探索,踏踏實實地做學問”。在他看來,“書法本身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只有孜孜不倦地努力攀登,才能取得好成績。”而“學習書法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對經典作品的反覆臨摹、追仿來掌握技巧規律,然後利用這種能力去表現特定的審美趣味,進而達到抒發性情,寄託思想的目的”。他時常對學生說:“學習書法,繼承傳統,只有繼承那些本質的東西,才能有紮實的基礎功力,路子才能寬闊,起點才能高。”

“書法創作首先要傳承。”臨習古代名碑名帖是必走之路,而不能自己任意揮灑。中國書法有著幾千年的厚重歷史和沿革,“創新”絕不等同於隨心所欲,任何書法家的書法風格都要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研究。而就楊廣馨而言,他喜愛古樸典雅,有書卷氣、文人氣的書法風格。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楊廣馨:王冕詩《墨梅》 68cm×136cm


“漸修”與“頓悟”本是禪宗的內部爭論,但禪宗與中國文人士大夫的關係千絲萬縷,他們的人生態度、修身理念、生活方式、藝術價值取向等等,都深受禪宗的影響。書法中談及“頓悟”與“漸修”的書家眾多,王羲之、徐渭、董其昌都是肯定書法學習中“頓悟”的存在的,那麼如何實踐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呢?楊廣馨告訴記者,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於董其昌。

董其昌以禪論畫,推崇頓悟,以頓悟為中介而將禪學與書法繪畫以及南北宗論聯繫起來,以禪修、頓悟而實現的涅槃境界的思想來統攝書畫藝術風格的形成。他強調“頓悟”的重要意義,主張書畫家心靈對自然的關照應當是主動的感悟,在藝術考察時應擺脫傳統思想形式規範的束縛,對古人的藝術揚棄和超越,明心見性。但另一方面,他並不排除漸修對頓悟的作用,他在讀王羲之《官奴帖》時感嘆“蓋漸修頓證,非一朝夕,不經苦心懸念,未必契真”。在董其昌看來,“頓悟”不是一經獲得就可以了結的,而是在漸修中反覆的過程,“迷人漸契,悟人頓修。”

對於“道”的體悟有一種直覺性和瞬間性,在頃刻剎那之間瞬間完成。這和書法藝術的體悟從本質上是相通的。因為學書的道路亦是一種修行,在勤奮練習中“漸修”,在自然生活的體悟中“頓悟”。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楊廣馨:前賢論書數則 136cm×68cm


但楊廣馨強調,書法作為一門技藝,需要大量的反覆的練習和積累方可獲得。哲學上講“量變引起質變”,書法也同樣如此。“頓悟”雖是在一瞬間恍然大悟、豁然開朗,但前期的沉澱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數十年的浸淫。書論經典中有許多是講“法”的,“法”者,顧名思義,就是法度、規矩,這些並不是束縛,而是先賢由實踐得來的經驗總結,他們清晰地告訴後世,如何起筆落筆,如何結體適宜,如何排布章法,如何貫穿行氣,如何漲墨淡墨等等。王羲之墨池盡染、王獻之寫盡十八缸水、智永的“退筆冢”、懷素在芭蕉葉上練字……每一位書法家精熟技藝的背後,都是數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的勤學苦練。“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鋌,不作張芝作索靖。”大量的練習和積累,既是書法的基礎,也是“質變”的前提,是“頓悟”所可能實現的基礎條件。

楊廣馨指出,從“漸修”到“頓悟”還離不開深入觀察生活。建立在大量的反覆的練習的基礎之上,書法的“頓悟”往往是在不經意的觀察生活中實現的,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是因為書法是從陰陽造化、自然萬物中獲得一種形態上的客觀規定性,而書法藝術豐富的表現形態正是對自然物象的模仿和比擬:“橫如千里陣雲”,“點似高峰墜石”,“撇如陸斷犀象之角”,“豎如萬歲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弩如百鈞弩發”,“鉤如勁弩筋節”……還有擬山水的“若陽朔之山,以瘦甲天下”;擬山川的“如崩山絕崖,人見可畏”;擬樹木的“如上林春花,遠近瞻望,無處不發”;擬飛禽的若“鸞鳳翱翔,矯翼欲去,或若鷙鳥將擊,並體抑怒”;擬人物的若“公孫舞劍”、“擔夫爭路”……總之,我們的書法藝術,來源於自然,物化於自然;同時,在對自然的觀照、體察、感悟之下,亦可明心見性,迸發靈感,獲得對書法的“頓悟”。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楊廣馨:東坡居士《題王逸少帖》 68cm×68cm


帖風碑骨,諸體兼擅

楊廣馨擅長書寫各種書體,他深知“能觀千劍,而後能劍;能讀千賦,而後能賦”的道理,對真草隸篆諸體進行了深入臨習。楊廣馨師古人經典遺風,潛心研究各體書風,對端莊典雅的楷書、瀟灑流暢的行書、豪放飄逸的草書、雄渾曠達的隸書、古樸圓潤的篆書都有著深厚的藝術造詣。楊廣馨既不尊碑抑帖也不揚帖抑碑,而是“以帖為法為韻,以碑為骨為魂”。在參碑入帖的過程中,楊廣馨仍然做了“尚意”的努力,凸顯“清雅”之氣。無論帖的意、法、態、韻,抑或是碑的雄、峻、厚、拙,無論《樂毅論》《黃庭經》《玉版十三行》《出師表》等經典名帖,抑或是六朝碑版、墓誌銘、簡牘等,他並不作對立面的排斥,而是兼容有之。他總是努力在碑的雄強拙澀中,凸顯帖的靈秀與委婉。細觀他的書法作品,無論是大篇幅的隨意揮灑,還是小篇幅的精心收拾,均取法乎上,從運筆到謀篇佈局,從字與字之間的節奏到行與行之間的律動,無一不是他筆情墨趣的創作追求。他的筆下似是蘊含著一種力量,在虛實相間、輕重緩急、濃淡乾枯、疏密有致的穿插中,營造出“意在筆先,筆隨心動”的韻勢。

楊廣馨早期臨習唐楷,進而臨習魏碑、行草,對晉人小楷和明人小楷也有涉獵,其中,尤其喜愛鍾繇的《宣示表》和文徵明的《離騷經》等,同時對漢代隸書和清代隸書也有所體驗。不過,在他的臨習過程中始終把握著一個主脈,即以“二王”為主。“臨帖的過程中有以誰為主的問題,在二王的基礎上,再加人唐代李北海、宋代米芾、明代文徵明、清代王鐸和傅山的書風。二王的影響很大,很深遠,要抓主脈,然後臨古人不同時期的書體風格。從歷代的名碑名帖中浸潤自己,從字裡行間中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懷。”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楊廣馨:板橋題畫詩七首 136cm×68cm


讀楊廣馨的楷書,頓覺書卷氣撲面而來。大楷雍容,小楷典雅,想來絕非一日之功,顯然是來自古賢的書法氣韻,並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其小楷既有晉人的法度,又有明人之軌跡。所作之書,用筆勁挺,含蓄蘊藉。尤其是他那主要得力於《龍門二十品》之“陽”、《張玄墓誌》之“陰”、《張猛龍碑》之“變”的魏楷書,更是彰顯出楊廣馨對墓誌的筆意和結構穿插的敏悟,清雅勁峭,筆法精練靈活,使轉提按極其自如,線條平實勁挺而富有彈性,端莊結體從容有致,法度嚴謹,提按頓挫之間構架清晰分明。他用緩慢的節奏勾勒出悠閒自在的渾厚線條,中鋒、側鋒用筆張弛有度,既有北方魏碑的朴茂,又有南方書帖的風采。其楷書法以帖為面,以碑為骨,參碑入帖,既具有魏碑墓誌的筆法,結體的繼承,又具有帖系書風的飄逸靈動,碑與帖這兩種很難調和的筆墨體系,在楊廣馨巧妙經營和精心整合下,變成了他的獨特筆墨範式,顯示了良好的創作心態和創作能力,形成了自家面目和鮮活的個性風格。他曾為《中國書法大字典》書寫魏碑規範字六百餘例,足見其堅實的基本功。

為了加強自己書法的厚重感,滋養書法的文化底蘊,錘鍊書法線質,強化“篆籀氣”,楊廣馨同時致力於對於篆隸書的摹習。楊廣馨隸書師法《張遷碑》《禮器碑》《石門頌》等經典漢碑,結體舒展而嚴謹,書風秀勁而穩健,意氣渾厚,雄健舒暢,節奏分明,情質交融。部分筆畫鋒芒畢露,瘦挺恣肆,奇趣橫生,高古奇縱,蓄勢待發,其金石之韻如新發於硎,神氣獨具,漢風撲面。其篆書以小篆為主,篆隸相合,別開生面。篆之筆法的融入,營造出古拙高遠的意蘊,圓潤的線描、含蓄的筆意、內斂的筆勢、勁健的骨力,是他憑著深厚的藝術素養,在書法實踐中得到的感悟和體驗。總之,楊廣馨的篆隸書法走雄健剛奇一路,吸納多面,變化縱逸,不拘一體,取意於法。

從創作角度看,楊廣馨潛心研究各體書風,不斷地為自己的書法補充養分。更為可貴的,是他的書法裡,始終保持著充沛的激情,力道滲透紙背,精神彰顯墨韻,有一種橫刀立馬的氣勢。有時,有不拘小節,隨自己的性情隨意奔湧,即見其通透開朗的性格。而楊廣馨持著自己的那份清醒,不為時尚打動,秉持傳統,融新於古,揮灑性情,存真翰墨,自覺地營造著自己的精神世界與書風追求。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楊廣馨作品:《心經》 34cm×68cm


若行若舞,如詩如歌

諸體中,楊廣馨用功最深、最為出色的當屬行草書。

在書法歷史上,魏晉書法的主體風格定位是以“尚韻”為主,“二王”唯美主義的書法風範,“清風出袖,明月入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天人合一境界,與當代主流審美不謀而合,自然而然地受到人們的青睞。行草書非常彰顯個性,在書寫的時候易流露性情,在線條的輕重、墨色的濃淡中突出個性。很多書家都把學習“二王”作為書法生命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過程,楊廣馨也不例外。隨著視野的開闊和對書法藝術的更深領悟,結合自己的個性、氣質、經歷和志趣,楊廣馨把“二王”行草書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並以行草書享譽書壇。

但是,要想寫好行草並非易事,這涉及到書家的文化修養,也與運筆的輕重、緩急、結構的變化等等息息相關。在“二王”的學習上,楊廣馨深刻感悟羲之書風的點畫清圓、筆力遒健、結構嚴謹而疏爽、情態變化多端、風度超逸、墨採飛動、精麗妍美而又自然流便,以及獻之書法的筆勢飛動雄武、英俊豪爽、氣勢蓬勃。他注重點畫的刻畫、字的造型和經典的用筆,更注重神采。王僧虔《筆意贊》有言:“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楊廣馨“獨上高樓”般地尋找著自己的書法藝術道路,獨立審察,獨自思考,獨闢蹊徑地創造著與自己性格相符合的藝術風格。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楊廣馨作品:杜甫詩《秋興八首》 30cm×40cm×3


楊廣馨行草作品氣脈通達,氣韻豐沛,筆走龍蛇,逶迤磅礴,有一股排山倒海的氣勢。用筆方圓兼備,剛強勁健,佈局渾然一體,結體寬綽而不散漫,疏密搭配得當,點畫勾連緊密,簡約處經常出人意料,行氣疏朗明晰而又氣勢貫通。創作中,楊廣馨既注意線條的長短、俯仰、方圓、順逆變化,同時也注重墨色的豐富和結字的騰挪變化,注重情感的自然流露,既有傳統韻味,又具現代活力,給觀賞者帶來內在的美感。這與他幾十年來潛心於帖學,特別是苦心研究“二王”,並深得宋人及明人的天真爛漫書風是分不開的。

楊廣馨的行草在取法“二王”的同時,兼及孫過庭、張旭、懷素、米芾、吳琚、文徵明、王鐸等。他傾情於“二王”的清新雅逸,也喜歡孫過庭的果敢蕭疏和洗練遒勁;他痴迷於米芾、吳琚結字多變的風神,也感佩文徵明的靈動樸秀和明潔意境;他陶醉於董其昌的自然灑落,也崇尚王鐸用筆的厚朴、用墨的大膽善變……舉凡有創造性的歷代大家,幾乎都在楊廣馨的臨習之列,視為楷模,探賾索隱,深得其奧妙,在他的作品中均有所化用。

其中,舒展自如的米芾行草法帖,更是楊廣馨長期臨習的對象。唯美的生活態度與個性的藝術追求,使他選米芾作為學書的進一步基礎以及作為個人書法風格的基調。他的很多行書作品,來自於米氏的筆法、線條几乎成為一個重要的特徵:行距、字形,筆鋒的提按頓挫,都可以看出來米芾的蹤跡。他把米芾行草的勁挺爽健的點畫質感和蕭散參差之勢融入自己的創作之中,從而顯得動中有節,剛健跌宕,險而能破,勢巧形密,點畫精微,氣脈相貫,格調清雅,流露出與時代審美相契合的藝術精神和形式。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楊廣馨:毛澤東詩詞六首 136cm×68cm


但如果因此認為他只得益於米芾,那就狹隘地理解了楊廣馨行草書。為了避免陷入甜俗,他不停地調劑二王、孫過庭、蘇軾、黃庭堅、董其昌、王鐸等,用以豐富自己的行草,並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行草風格:多變的字形、貫通的氣息、頓挫有致的用筆以及婉約爽朗的意韻,都使得楊廣馨行草在當代書壇上獨領風騷。

但是,楊廣馨師古而又不泥古,師其心而不師其跡,這種化用具有“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的超脫意境。他在轉益多師的學書過程中,綜合傳承了諸家的特點,善於取捨、長於融會、勤於貫通,形成了多元放射、博採眾長的獨特面貌,把行草書的神韻推向極致。他的書作,往往一氣呵成,純任自然,心、手、筆、墨、紙之間,了無滯礙,無論是結字,還是行氣,或者是字與字之間的牽絲映帶,都能隨手變化,或行或草,濃淡相應,使之成為一件藝術性極高的佳作。

記者有幸讀到楊廣馨的早期作品——“第一屆中國書協會員優秀作品展”的獲獎作品。這件頗費心力的行草作品,體現了楊廣馨的審美旨趣和一以貫之的書風,寫得悠遊而振奮,氣定而神閒。從中可以看出書家進入創作時的亢奮狀態,但摒棄了劍拔弩張之氣,毫無甜俗油滑之風;從中可以領略到一個成熟書家的心理定力和月朗風清的從容與悠閒。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楊廣馨:趙孟頫論書 68cm×68cm


楊廣馨崇尚自然,講求平和,在書法創作中能夠恰到好處地把握表達情感的尺度。我們從其諸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儘管作者感情充沛、張力瀰漫,卻不流於恣意的宣洩和氣勢外露的揮灑,而是將強烈的情感包容於深沉之中。楊廣馨頗能體悟孫過庭《書譜》之道:“好異尚奇之士,玩體勢之多方;窮微測妙之夫,得推移之奧頤。”他在乎作品的氣勢營造,不以忸怩作態為美,不以波詭雲譎為奇,而是注重每個漢字的個體做“窮微測妙”之功,體悟“推移”之奧頤。他在書寫當中,極盡精微與架構,具體落實在每個獨立的充分體現生命狀態的單字“結構”上,盡情地體現書法“意趣”與擒縱悠遊中毫無懈怠之“氣”貫如虹。二王的魏晉超逸脫塵之風,直接引領了楊廣馨的書寫方向;米芾的清雅之氣,也在楊廣馨的揮灑中悄然得到生髮和融合。

化古為今,融古為新,是書法家化解傳統的必然之路。“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別。入他神者,我化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為我也。”(劉熙載語)楊廣馨行草書宗法二王但又不是一種簡單的仿古典,他的筆墨有一種綿厚的張力,他將古人化為自己,賦予經典以時代感的解讀與表達,將帖的韻律集於筆端,又充分調動書寫時的性情,讓激情驅使筆墨,將自己的情感貫於其中。所以他的書法特別是他的行草,連綿不絕,提按疾澀,起承轉合,無物無礙,一瀉千里,直抒胸襟。在情感的表露上,是暢快淋漓的,是激情澎湃的,是縱橫恣肆的,是奔騰宣洩的。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楊廣馨自作詩:《晨起漫步》 30cm×20cm


欣賞楊廣馨的書法作品,既有直觀生動的畫面形象,又有情感活動的節奏;既有感性的激發,又有理性的啟迪。楊廣馨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學識修養、人品風度傾注於作品之中,把情感、想象、理解、體悟……等等,全都調動起來,從而產生美不勝收的審美感受。他的行草書,若行,若臥,若愁,若喜,字裡行間風采畢見,滿紙光彩,形成了突出的藝術風格。他注重行草書中的動靜、快慢、節奏變化和用墨的濃淡、乾溼等色調搭配,使作品在強烈的矛盾衝突中達到高度統一,增大了視覺衝擊力,給人以大象無形、大氣磅礴之美。他運筆時,給人一種自由揮灑、蕩氣迴腸的感覺:那行雲流水的筆墨結構,那自然靈動的飛舞線條,那蒼茫雄渾的筆勢篇章,無不讓人動容。筆墨在線條的運行中展現規律,與心靈跌宕起伏的情感交融,在生動流美中得到釋放,表現出的是一種“書者心之跡”的袒露,留下的是一種氣韻藏於筆墨的生動和神馳。他的書法,通過線條的律動傳達出無聲節奏並蒸騰、澎湃著一種流動的氣韻、一種意態無窮的音樂節律之美。讀楊廣馨的作品,你宛如泛舟於古典長河之上,與高人神遇,與異人拆招,目擊道存,幽人獨嘯;彷彿聆聽黃鐘大呂,琴瑟琵琶,雅歌俚曲,人聲和樂音合奏的盛大樂章;又恍若置身於自然的懷抱,與泉流木石為伴,與青松翠竹低語,去追蹤天地曠達高邁的理趣……

楊廣馨的書法作品,每一筆、每個字、每一行,及至整幅作品中,均有節奏的作用和展示,這種含蘊在字裡行間的節律之美,用筆墨的濃淡枯潤,線條的穿插交錯,明暗虛實的互相映襯,疏密的節奏調節,將書法幻化為一曲空靈美妙的音樂、一幅筆舞墨韻的圖畫,讓我們得到生命的自由和心靈的釋放。

書法最能體現東方文化精神之處,就是於點畫之中傳遞神采、情趣、韻味,書者是通過筆墨寄託飽滿的思想情感的,古人云:“書,心畫也。”書法藝術的魅力不只是漢字藝術的自然美,更在於書家那種力透紙背的筆墨功夫反映出書家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情操。“書,如其學,如其才,如其情,如其人也。”楊廣馨書法,正是如此。正如著名書法家田伯平所說:“欣賞楊廣馨先生的行草書,似乎在聽精美的樂章,節奏的輕重、高低,用筆的疾緩、頓挫、乾溼、濃淡,其結構的抑揚、開合,都是那樣的和諧統一,卻又極具變化對比,令人陶醉,令人痴迷。”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楊廣馨:杜甫詩《客至》 48cm×178cm


學者風範,德藝雙馨

然而,楊廣馨並不單單只是活躍在當代書壇的著名書法家,還是一位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園丁和文史知識深厚的學者。他長期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工作,並任藝術教研室主任,長期致力於書法教育、研究和創作,曾獲“特級教師”榮譽稱號。他不僅以出色的書法作品打動大批書法愛好者,還以著書立說、以其誨人不倦的書法家形象受到人們的尊敬。他深知,一位真正的藝術家是要耐得住寂寞、堅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的。平時,楊廣馨不僅著眼於提高技法,還注重廣覽群書,對書法美學、書法史學、文字學、碑帖學、金石篆刻學等均有涉獵,並不斷從古今中外的哲學、史學、文學等諸門類的藝術創作中汲取廣博的營養,以詩人的氣韻、學者的胸襟作書。這種既獲益於古代書法的滋養,又深受當代大家影響的互融互滲的學習實踐,伴隨著他大半的生命歷程,成就了其書雅俗共賞、獨樹一幟的風格。

藝術家的責任就是要通過他的作品,教育、鼓勵人們為社會服務。出於使命感和事業心,早在多年前,楊廣馨就將美術教育的成功經驗和理論總結後推向全國。他出版了北京市《中小學書法教材》、北京市《中小學美術教材》以及《顏、柳、歐、趙四體楷書字帖》《顏真卿楷書水寫字帖》等一些較有影響的書籍。他在不斷探索書法藝術創作的同時,亦從未停止過對書法理論的研究。他編寫了《書法知識小百科》《全國社會美術書法考級指導叢書》等,對基礎書法的普及、對中國當代書法和書法教育事業的推進,做出了積極貢獻。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楊廣馨:陶淵明《桃花源記》 30cm×20cm×4


楊廣馨不僅善於用理論指導書法創作的實踐,還善於將書法實踐中的體悟上升到理論並加以總結。而這一特點,在他的書法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作為教育工作者,培養學生對祖國漢字書藝的認識和了解是他一直關心的事。近年來,他根據書法教育研究總結出版了《中小學書法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他主張,書法教師要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關注書法發展動態,從歷代碑帖中汲取營養,以提升對歷代名家名作的鑑賞能力,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文涵養。

在傳承與轉換之上,楊廣馨還強調“筆墨當隨時代”。當今學習書法的人很多,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書法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這種現象是空前的,這說明了書法藝術有它自身的魅力。楊廣馨認為,“書法的學習和創作應與時代特點相結合,書法應為時代服務,書法的創作更應該反映時代風貌,古人云:‘筆墨當隨時代’就是這個意思。”因此,書法應有時代氣息,在書寫內容、創作風格上具有時代印記。當然,書法作品涉及藝術究竟應當“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楊廣馨認為,藝術拒絕低俗,但應雅俗共賞,應該“接地氣”。文藝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一件藝術作品的個性再強,學術味道再濃,即便受到專業人士的認可,如果老百姓不接受,同樣也沒有市場。因此,藝術要高雅,但高雅絕不等於高高在上,曲高和寡。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楊廣馨:諸葛亮《戒子書》 136cm×68cm


每年春節期間,中國書協組織書法家進行“送福字、寫春聯”活動,楊廣馨等一批書家深入到區縣、深入群眾寫春聯同樣是“接地氣”的一種表現。好的藝術作品,令百姓精神愉悅,讓百姓喜聞樂見。

如今,他是北京市基礎書法、美術教育的負責人,在北京市成立了書法美術特級教師工作站,擔任站長一職。工作站輻射全北京市,負責組織全市中小學書法美術學科帶頭骨幹進行書法的研究和創作,目的是引領和帶動全市書法美術骨幹教師深入書法教育改革,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楊廣馨自作詩:《人生學書感悟》 30cm×20cm


在此前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精神》中,要求中小學每週開設有一課時的傳統文化教育課程,以書法為主。然而目前,北京的書法教師群體師資力量短缺,因此加強書法教師的師資培訓是當務之急,同時要加強督導中小學開齊開足書法課,引領全市教師、中小學生積極參與到書法藝術的傳承隊伍中來。

如今,中小學生書法教育的開展仍處於初期階段,任重而道遠,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書法教育的開展和普及同樣需要“積跬”,一步一腳印,讓中小學生都能在筆墨的黑白天地中,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薰陶。

廣觀約取,德藝雙馨——著名書法家楊廣馨積跬致遠的筆墨之路

▲ 楊廣馨:王勃詩《詠風》 48cm×178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