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的困扰与转型

摘要:   在经过去年一场大范围的改造提升后,阜城农贸市场基本完成了由“脏乱差”向“新靓美”的迭代升级,受到市民一致称赞。    但记者走访发现,运行了一个季度的农贸市场运营却进入到转型期,面临多种问题:运营 ...

  在经过去年一场大范围的改造提升后,阜城农贸市场基本完成了由“脏乱差”向“新靓美”的迭代升级,受到市民一致称赞。

  

  但记者走访发现,运行了一个季度的农贸市场运营却进入到转型期,面临多种问题:运营成本提高、周边小型商超的营销竞争、流动摊贩的低成本影响等。

  

农贸市场的困扰与转型

  超市降价营销吸引顾客

  

  作为阜城去年投资最大的万国农贸市场负责人,孟宪康对周边便利店、商超各种营销手段带来的压力有切身感受。

  

  “原本在福和社区有两家超市,在我们正式营业后,又增加了两家,现在共有4家经营蔬菜生鲜的超市毗邻农贸市场。”孟宪康说,为了吸引人气,增加客流量,超市往往会采取各种低价促销,吸引周边居民进店消费。

  

  “堤外损失堤内补。”孟宪康告诉记者,超市的做法很明显,就是利用蔬菜等商品的低价为噱头,吸引群众进店消费,从其他商品的销售上来弥补亏缺,而这种方式,万国农贸超市显然无法效仿。

  

  流动摊贩屡禁不绝

  

  第二个冲击则来自于流动摊贩。位于阜合产业园的福和社区,相对城区,流动蔬菜摊贩更为常见。经常在营业时间,小商贩们就在万国农贸市场附近的路面上摆菜摊,更有甚者,直接将摊点摆到了农贸市场门前。

  

  位于颍州区的莲池农贸市场和二里井农贸市场,同样面临着流动摊贩的影响。

  

  安徽优鲜谷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超说,因为历史遗留原因,在莲池农贸市场附近的桥口巷,以及二里井农贸市场附近的二里井西巷,都有流动摊贩长期摆摊。因为不需要摊位租赁、市场管理等费用,流动菜贩的价格往往会比几步之遥的市场内同类蔬菜便宜,这就分流了相当一部分客流。

  

  最让管理方尴尬的是,因为“眼馋”流动摊贩的生意,市场内部分摊主也悄悄地从后门溜出,在市场外与流动摊贩们一起摆起了生意。“城管来查时便卷起铺盖进入市场,城管一走再将蔬菜搬运出去。”孟宪康说,虽然管理方与城管部门多次协调,并对市场内部加强了管理,但这种现象仍无法完全杜绝。

  

  自产自销摊位遭遇尴尬

  

  对于流动摊贩,短时期内很难有效根治,那么,能不能换个思路,比如在市场内设立自产自销区来解决群众的实际需求呢?对此,万国农贸市场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在市场运营当初,管理方便针对附近小规模种植菜农,在市场内部设立了自产自销区。“完全不收经营者的费用,先到先用。”但实际运营几个月下来,自产自销区却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孟宪康说,起初,也有部分菜农在引导下进入市场,在自产自销区进行销售,一来解决了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的问题,二来也给当地菜农提供了一条出路。根据相关制度,市场内的摊主都应统一着装,接受统一管理,但对于自产自销的农户,市场管理方的要求是不能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恶性竞争,以及对摆摊的方式和卫生要加以注意。“经营一段时间后,很多菜农无法适应市场的管理。”孟宪康说,制度上的束缚,以及自产自销区在市场内相对偏僻的位置,让不少菜农选择了主动撤离。

  

  部分新商户因难以维系退市

  

  此外,农贸市场还遭遇运营成本高企和新商户难以维系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阜城新改建提升的农贸市场摊位年均价,根据位置的不同从四五千元至近万元不等。硬件提升带来整体购物环境改善的同时,运营成本随之攀升,这也令不少新入行的商户难以维系。

  

  颍东区新华城农贸市场负责人陈军说,现在农贸市场硬件设施要求高,开办方的投入自然跟着提升,必然会有较高的管理费用。新华城农贸市场和万国农贸市场摊位年均价都接近万元,平均到每个商户每天基本在20多元,对那些长期经营的老商户来说影响不算明显,但对刚刚入行的新商户来说,就有些难以承受。

  

  孟宪康说,入驻市场的老商户,对如何经营有自己的一套经验,比如进货方式、时间、途径的选择上,同样的商品都会出现偏差。以橘子为例,同样品质的橘子,傍晚进货价格就会比清早进货便宜不少,而事实上两者的品质并没有不同。

  

  因为经营经验的欠缺,很多当初看好新农贸市场的商户因难以维持退出市场。

  

  配套设施的制约

  

  新型农贸市场发展的另一个瓶颈,则是市场的相关配套设施。

  

  与相对偏远的新华城和万国农贸市场不同,莲池和二里井农贸市场目前遭遇最大的问题便是停车难。

  

  胡超对记者说,刚开始运营时,商户因为进菜停车的问题屡屡遭到相关部门的处罚。管理方通过向街道办事处反映,不久前,相关部门在莲池农贸市场附近的某浴池前,为商户们专门划出了停车位,以供进货的三轮车停放,初步缓解了这个难题。

  

  新市场改变市民购物习惯

  

  相对于一楼菜市场的冷清,万国农贸市场的二楼美食城和购物街的生意可以用火爆来形容。市场副总经理韩振强告诉记者,这已经成为附近居民主要休闲消费的去处,“平时客流量每天一两千人次,周末有五千人次以上。”

  

  “农改超”在阜城的大规模推广,给市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购物环境的改变。整洁明亮的购物场所,现代化的智慧管理系统,安全放心的食材监测,以及延伸的儿童游乐场、美食城、购物街等配套设施,让市民完全摈弃了传统农贸市场“脏乱差”的印象。

  

  市场前景可期

  

  虽然遇到了种种困难,但对于市场的发展前景,各家农贸市场的管理方一致表达了乐观心态。

  

  因为毗邻恒大、万霖固荣府、太阳城、天英文鼎苑等多家楼盘,福和社区的市场前景为商家所看好。据韩振强从当地相关部门获得的数字,不加安置区,仅当地的新建小区,将来便可容纳十万人入住。随着周边居民的增加,目前困扰市场发展的困难有望得到化解。

  

  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胡超的言语中更是透露出发展雄心。在优鲜谷农贸有限公司未来的布局中,阜阳每个县市区都至少应该再增添两处新型农贸市场。目前,优鲜谷正在对部分偏远社区进行选址考察,待时机成熟便会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将新型农贸市场向城乡结合部延伸。

  

  “未来,买菜购物将不再是家庭主妇、社区大妈的专利。”韩振强向记者描述新型农贸市场前景:空闲时间,一家三口逛逛农贸市场,孩子可以在游乐场游玩,女性可以去购物街购物,累了全家到美食城就餐,结束闲逛后下楼可以顺带买点蔬菜水果回家。在韩振强看来,今后的农贸市场应更类似于商业综合体,成为人们在家门口休闲的好去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