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树一泓碧水,撑一叶扁舟赏遍冬景

百年古树一泓碧水,撑一叶扁舟赏遍冬景

都说冬天很冷

但它的美掩盖了一切

在一汪碧水映古树的祁门滩下古村

徜徉在碧波荡漾的小溪中,撑一叶扁舟

看任风中的落叶飘零,那一抹溢在心底的暖意

便是岁月沉淀的芬芳

别有一番初冬雅趣

百年古树一泓碧水,撑一叶扁舟赏遍冬景

滩下是祁门县渚口乡的一个美丽的村庄,距离祁门县城24公里。古称鲁溪村,因水而名。发源于牯牛降的大北,水在此绕了一个“S”形,形成了天然道家太极鱼形图。滩下村正对着这鱼形中央,东、南、北三面被大北水包围,犹如一条玉带缠在腰间。村前河边自上而下有苦楮树滩、高洪滩、龙船滩等河滩,以前村子分上、中、下三滩,滩下便由此而得名。在“文革”期间改为红旗、红星、红卫三组,改革开放以后,三组合并,正式更名为滩下村。

百年古树一泓碧水,撑一叶扁舟赏遍冬景

滩下乃祁门倪氏集聚地之一,据《祁阊志》载:唐僖宗(862-888)时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兵部尚书的祁门倪氏一世祖康民公(倪时思)解甲归田, 由歙州的篁墩村移居到祁西伊川,成为祁门倪姓的始祖。他有16个儿子,昔年随他征战而定居在南京、南昌、武汉等地的儿子有7个,散居在祁西各地的有9人,故祁西倪姓有“九祠”一说。话说倪康民第十三子最为孝顺,选择离伊川最近的鲁溪水畔定居。倪康民殁葬于鲁溪广牛坦,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袭,其墓至今依稀可见,青石碑刻仍存。

百年古树一泓碧水,撑一叶扁舟赏遍冬景

百年古树一泓碧水,撑一叶扁舟赏遍冬景

村北有全县最早宗祠一座。《徽州宗族祠堂》文载:明嘉靖十五年后,徽州地区大多数名宗望族才开始兴建祠堂,而鲁溪早在南宋宁宗年间即已兴建“继善堂”,该祠深进27.4米,宽12.5米;祠前广场有“仙鹤衔书”景,其东南角有高82厘米,宽59厘米,厚9厘米的封山育林永禁碑。

大北水围绕滩下村约2公里,在村前形成一块长五六百米和宽四五十米的大河滩。年年山洪暴发,自然形成了半边是光滑圆溜的石块,半边是微小轻柔的细沙。沙滩是村民晒茶草、稻谷的最方便场所。旧时春茶季节,家家在沙滩上铺开晒簟,摆下茶桶,每天中午数十个男人站在茶桶里揉制茶叶,摇来晃去地似乎在跳着一种集体劳作舞。老人或妇女来来往往地送茶水、食物,孩子们在茶桶边追逐奔跑,俨如一幅茶季欢乐图。秋季稻谷收割、柿子摘下树,都晒在沙滩上,这里又呈现出一幅农家丰收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