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公元1005年,北宋在和遼國簽訂澶淵之盟,北面遼國的威脅暫時解除,寇準和畢士安等人為了休養生息,開始重新部署北邊防務以節省軍費,後來宰相畢士安病逝,寇準獨居相位,在他的主持之下,北宋朝政出現起色。
然而好景不長,寇準剛勇有餘但是氣量不足,他恃才傲物,不僅多次正面硬剛宋真宗,還和同僚關係處理得非常差,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寇準有做宰相的能力卻沒有做宰相的脾氣,死對頭王欽若不必多說,就連本應該屬於他陣營的丁謂和老搭檔王旦也和他鬧得很僵。
王欽若對澶州之戰時寇準的所作所為始終懷恨在心,一直在尋找機會報復。他見此時北宋朝廷從上到下都自我感覺良好,宋真宗趙恆認為自己御駕親征解除了邊境危機,寇準也覺得自己在這件事情中居功至偉,並且得到了真宗的信任。王欽若見狀預感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事件起因
就在宋真宗自得之際,王欽若給他潑了冷水,他向真宗進言:“澶淵之盟這種城下之盟,就連春秋時期的小國都引以為恥,陛下現在以大國身份簽下這個合約,我認為這是可恥之事。”真宗聽到這話顏面掃地,大受打擊,王欽若接著說:“至於寇準,他勸你御駕親征完全是拿你的安危做賭注,這孤注一擲太危險了。”
真宗聽完想了想確實是這麼回事,對寇準的好感一下子消失了,就問王欽若應該怎麼辦,王欽若抓準了真宗的弱點,說道:“現在出兵攻取幽燕地區洗刷恥辱。”真宗早就對戰爭有了恐懼症,趕緊解釋:“我剛讓河北百姓免於戰亂,怎麼能再次用兵呢?”
事情都在王欽若的算計中,他說出了自己的真正計劃:“那就只能封禪泰山來讓天下鎮服了!”
宋真宗恍然大悟,馬上動心了,讓王欽若全權處理此事,王欽若一直就喜歡搞點神仙求道的歪門左道,這正是他的拿手好戲,一場鬧劇即將開始。
王欽若忌準,欲傾之,從容言曰:"此《春秋》城下之盟也,諸侯猶恥之,而陛下以為功,臣竊不取。"帝愀然曰:"為之奈何?"欽若度帝厭兵,即謬曰:"陛下以兵取幽燕,乃可滌恥。"帝曰:"河朔生靈始免兵革,朕安能為此?可思其次。"欽若曰:"唯有封禪泰山,可以鎮服四海,誇示外國。然自古封禪,當得天瑞希世絕倫之事,然後可爾。"
事件經過
宋真宗把寇準罷相,讓之前留守京師的王旦位居相位,如果想舉行封禪,必須要得到王旦的支持。
王旦卻是個真君子,且一心為公,這點是寇準所不能比的,相比較來說,王旦更適合宰相的位置,事實也確實如此。
寇準曾在樞密院為官,有次王旦所在的中書省有事送往樞密院,所送文件沒有按照詔書格式,寇準就打小報告告訴了真宗,真宗很生氣,把王旦訓了一頓,王旦的手下也都被狠狠處罰了,誰想沒過多久,樞密院有事送文件往中書省,也違反了詔書格式,王旦的手下興奮地呈給王旦,覺得這下可以讓寇準吃點苦頭了,王旦卻命令送回樞密院而不上報,寇準很慚愧,對王旦說:“我們同中科舉,你怎麼得到如此大的度量?”
這裡順帶提一下,很多人都知道,北宋嘉祐二年有份著名的龍虎榜,那一年考試的牛人極多,有世人皆知的蘇軾蘇轍,理學代表人物程顥程頤,同為唐宋八大家的曾鞏,思想家張載,還有提出熙河開邊戰略的王韶以及很有爭議的章惇呂惠卿等人,而主考官也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其實太平興國五年的榜單也含金量十足,賢相李沆、王旦,澶州之戰立下大功的寇準,以及治蜀能臣張詠,都是風雲人物。
對於王旦這種人,宋真宗知道他是肯定不會同意搞封禪這種事情的,就想了一個看起來很幼稚的辦法。
宋真宗先是讓王欽若以“聖意”要挾王旦,然後在一次宴會之中,真宗特地贈了一壺好酒給王旦,讓他回家品嚐,王旦回家之後覺得事有蹊蹺,打開酒壺一看裡面滿滿都是珍珠,王旦知道這是皇帝授意自己配合封禪一事,萬般無奈,這種皇帝賄賂大臣的事情也算少見。
在掃除了王旦這個障礙以後,真宗開始正式表演,他先是給大臣了講了自己做的一個夢,說有一個神人夢中告訴自己下個月會有神仙授書。
鬧劇正式開始,先是皇城司上報有天書懸掛在城門之上,後來不久,皇宮內部又發現了一份天書,內容與之前的相同,面對這種情況,王欽若等人聲稱這是天降祥瑞,率領百官請求真宗舉行封禪大典。
自古以來封禪都是國之大事,可以看作古代帝王的榮譽,一般只有在改朝換代或者立下不世之功以後才會舉行,比如秦皇漢武都曾經進行封禪。宋真宗以及王欽若等人在簽訂澶淵之盟這份對北宋帶有屈辱性質的合約之後竟然不思進取,反而大搞封禪,之後自欺欺人地製造各種“異象”,實在是太過胡鬧。
鬧劇才剛剛開始,真宗下詔舉行封禪大典以後,各地紛紛傳來“天將祥瑞”的消息,一些官員為了邀功取悅皇帝,編造的謠言越來越多,有時候是這裡出現了一根巨大的靈芝,有時候是那裡出現了飛舞的仙鶴,各地爭相邀寵,陷入了一場瘋狂的欺騙之中,史書記載:及澶淵既盟,封禪事件,祥瑞沓臻,天書屢降,導引奠安,一國君臣如病狂然!
封禪儀式勞民傷財,據記載北宋財政為此耗費八百萬貫有餘,此事宋真宗毫無疑問是主角,而王欽若可以看作總策劃人,參知政事丁謂也是重要人物,兩人和林特、陳彭年、劉承珪互相勾結,被稱為“五鬼”。
這件事成為了後世的笑柄,就連宋仁宗時期的王曾都說:“王欽若與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珪,當時稱他們為‘五鬼’,奸滑、邪惡、陰險狡詐。”
封禪一事成了宰相王旦的心病,他直到臨死的時候都在後悔自己沒有阻止這場鬧劇。之前的宰相李沆曾經預言:“真宗年少,應當讓皇上知道四方的艱難。不這樣,皇上血氣方剛,大加留意聲色犬馬之事,那麼動土木、興甲兵,向宗祠求福等事就會發生了。我年老等不到看見這些,這是你將來的憂患。”現在王旦看到王欽若、丁謂等人的所作所為,認識到李沆的遠見,嘆息說:“李沆真是聖人。”
封禪鬧劇遠沒有結束,寇準也在有被迫之下參與了此事,上表祝賀,而封禪的另一個主要人物丁謂,本是屬於寇準門下,最後兩人卻勢如水火,這也和寇準的性格有關。
丁謂曾經和寇準一起吃飯,寇準的鬍子沾上了菜湯,丁謂就給寇準擦鬍子,寇準笑著說:“參知政事是國家大臣,是替官長擦鬍鬚的嗎?”這要是別人可能就當開開玩笑過去了,很不幸,丁謂很有才華,但也是個小人,他對於寇準的羞辱懷恨在心,此後兩人關係越來越遠,多次互相攻擊,他們的故事以後還會繼續。
說回封禪一事,大典結束之後宋真宗彷彿完全陷入了這場幻想之中,很久之後突然說又夢到了以前那位神仙,還傳達玉皇大帝之命說趙家有個先祖就是趙玄郎,要親自授給他天書,真宗到最後把自己也騙了,著名的楊六郎就是因為此事把本名楊延朗避諱改為楊延昭。
結語
此後為了封禪一事,北宋耗費財力人力無數,建造了一大批道觀。封禪實際上已經完全變得烏煙瘴氣,宋真宗因為此事甚至有了瘋狂病態心理。
公正地講,如王欽若、丁謂等人,也都算一時人傑,在位期間各有其貢獻,王欽若曾請求真宗免除天下百姓所欠稅賦,這是實實在在的一件好事。而關於丁謂的事蹟更是非常多,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有記載這樣一件事:
宋真宗時期皇宮發生火災,災後重建需要取土。當時正是丁謂主管,他先是挖掘皇宮周圍大道的土供施工用,這樣取土的距離就縮短了很多,節省了成本,而原來的道路挖成了很深的溝,順便引入汴河的水,成了運輸的水道,建築用的竹木又可以紮成排筏,把磚瓦石料用船載運,這樣從城外一直運到工地,進行施工。重建完成之後,大量的垃圾需要處理,就把它們填在溝內,水溝又恢復成了寬闊的道路。丁謂這個主意同時辦好了三件大事,既節省了巨大的公費,不至於勞民傷財,又縮短了工期,實在是高明。
然而說到底兩人最終還是私心過重,在大事上沒有站對位置,總體來說過大於功,以至於因為封禪鬧劇在歷史上留下罵名。
閱讀更多 蟲蟲讀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