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正不阿,令人敬畏的寇准,写过这样一首柔肠百转的词

刘兰芳当年说的评书《杨家将》,使寇准的名字天下皆知,他是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正义凛然的化身,也是寇准秉公执法,无私无畏,最终把奸臣潘仁美正法。

寇准家门荣耀,祖父和父亲为国屡建功勋,倍受朝廷器重。受家庭的熏陶,幼年的寇准聪明好学,8岁写诗,19岁就高中进士,34岁升至副宰相,42岁为正,可见朝廷对寇准学识与才干的认可。

刚正不阿,令人敬畏的寇准,写过这样一首柔肠百转的词


寇准为官之后,依然没有忘记小时候写诗的乐趣,他写的最著名的一首词就是《踏莎行·春暮》,这是一首闺怨词,这似乎与寇准的为人与品性很不搭界,但是,谁说男儿身居朝堂,秉公执法就不可以侠骨柔肠,细腻温情呢。

《踏莎行·春暮》写在寇准被贬为青州知府的991年,这一年被他人陷害,又被圣上误解,这种苦恼,让他对未来困惑又迷茫,诗中自然隐含了作者些许的孤寂与落寞。

刚正不阿,令人敬畏的寇准,写过这样一首柔肠百转的词


踏莎行·春暮

宋代: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作者开篇便透出惜春之情,然后步步递进。先说莺啼之声没有从前那么清脆悦耳,再说落英缤纷,堆积遍地,后又说青梅已是熟透,只剩下小果稀疏的挂在枝头。境由心生,这便是诗人眼中凄清哀婉的暮春。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作者由景及人。细雨蒙蒙,画堂里异常静寂,唯有一个女子独处之中,屏风半掩厅堂,余香袅袅,女子是因暮春无花可赏,还是因小雨淅沥,才独守闺中,默默想着心上人呢。这种清冷与孤寂的感觉,似乎已透出纸外。

刚正不阿,令人敬畏的寇准,写过这样一首柔肠百转的词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作者这两句写的是女子心中的愁思。当年彼此的约定,都曾信誓旦旦,但是已经过了许多年,女子的心上之人依然杳无音讯,女子拿着落满灰尘的菱花镜,已经没有心情端详自己的妆容了,是不是女子的内心只剩下了绝望。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最后两句作者再写女子的内心世界。陷于无边寂寞和百无聊赖的女子,站起身倚着栏杆,向远方眺望,目及所至,芳草萋萋,无边无际,最终与天相接,这便是女子悠长无声的思念。诗人把这种思念,写得荡气回肠,哀伤又幽怨。

刚正不阿,令人敬畏的寇准,写过这样一首柔肠百转的词

寇准的这首《踏莎行•春暮》,语言细腻生动,递进层层有序,把在思念中惆怅又哀婉的闺怨女子,刻画的细致入微。全词情景交融,相互依托,将女子对心上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叹息年华易老,青春易逝的惆怅,写得情深意挚,是闺怨词中的上乘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