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特朗普证实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

特朗普再放狠话!

终于,特朗普证实了!

这一次,他终于当众证实了自己的算计!

特朗普放话:将产业链撤离中国!

近日,特朗普在每日例行疫情通报会上称,“这次疫情让美国学到了保障本国供应链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将美国的独立性外包给他国,我们不能依赖他国,我们要将产品撤回到美国生产,尤其是医药制品。”

在此次疫情中,当特朗普发现整个美国使用的青霉素中有45%来自中国,而布洛芬几乎100%为中国制造时,你觉得他说的“他国”是谁?

这不仅仅是特朗普对“全球化”的攻击,更是一次要将产业链撤离中国的计谋。

而且,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如此喊话了。

几天前,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也曾表示:

“要为从中国迁回美国的企业给予100%的直接报销,包括厂房、设备、知识产权、基建、装修等所有费用;相当于为美国企业从中国迁回美国的全部成本买单。”

无独有偶,日本政府的作法也如出一辙。

终于,特朗普证实了!

近日,不止一家媒体提到了日本政府的一项资助日本工厂迁移的计划,中国作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国(中日贸易额占日本外贸总额的21.4%),直接躺枪。

计划的内容大致为:日本政府将出资23亿美元,让工厂搬回日本或者将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其中迁回日本的企业补贴总额为21亿美元,迁到东南亚或其它地方的补贴额为2亿美元。

数据显示,日本在2018年对中国的投资总额为38.1亿元,而此次斥资23亿美元搬家,足见其撤离中国的决心。

那么,作为全球第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美国和日本为何如此动作频频,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美日为何坚持摆脱中国制造?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特朗普想要将产业链撤离中国的心思,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首先,一种观点是,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是导致工作岗位流失,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

在特朗普参加竞选时,曾以制造业回流作为重要的纲领,以此增加就业机会,缩小贫富差距,而矛头便指向了中国。

而那些处于贫困阶层的群体,在绝望和愤怒中,大力支持特朗普这一计划。

当我国爆发疫情之际,美国商务部长就曾表态,“此次疫情将有助于制造业回归美国”。

其次,通过制造业的回流,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程度是很大的。

例如,疫情期间,纽约州长科莫就郁闷地表示:

“我们需要的口罩来自中国,我们需要的手术服来自中国,我们需要的防护面罩来自中国,我们需要的呼吸机来自中国。好了,除此之外,我们需要检测药剂,也来自中国……怎么会这样!”

不仅如此,中国还为美国供应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艾滋病、糖尿病、帕金森病、癫痫和其他疾病的药物。

中国正在全球药品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是拥有庞大仿制药产业的印度,其80%的仿制药关键原料也依赖于中国。

一位美国卫生官员就曾表示:“我们的基础药物过于依赖中国,如果他们关门,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后,美国医疗系统终将崩溃。”

最后,对中国制造的影响力感到不安。

在加入WTO之前,中国只是一个经济体量1.2万亿美元的国家,经济份量连美国10.3万亿美元的1/8都不到。

短短20年时间,中国已经发展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工业门类最齐全、产业链最完善,经济体量相当于美国的2/3。

中国制造让欧美日许多原来的高利润产业逐渐衰落和不复存在。

尤其在此次疫情中,中国迅速组织起口罩、呼吸机、防护服等相应的医疗防护产品,供给全球,而这也暴露出美国的短板——在中低端制造的生产能力较弱,特朗普想把制造企业放在自己觉得安全的地方,以应对突发事件。

终于,特朗普证实了!

而对于日本摆脱中国制造的原因,除了刚刚提到的第二、第三点之外,早在2015年就已经“提上日程”了。

自2015年开始,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加上日元贬值,当时的日本研究所就开始讨论“撤离”的可能了。

企业经营注重利润,如果不那么赚钱的话,自然就会考虑出走。

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的日企中,大约2600家公司在中国和美国都设有办事处,其中,约10%是销售额低于10亿日元的中小型公司。而那些大公司,有的已经搬走,有的已经决定出走。

*2018年5月,奥林巴斯停工停产。

*7月,欧姆龙精密电子宣布苏州工厂关闭。

*10月,日本电产决定将在中国生产、供应美国市场需求的产品转移至墨西哥生产。

*松下、尼康、索尼和YOKOWO等,生产线已经从中国迁出。

终于,特朗普证实了!

如今,日本企业力争扩大业务的海外国家和地区中,选择中国的比率大幅降低。

中国制造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全球供应链的体系之下,牵一发则会动全身,加之中国制造拥有的四大优势,更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在这种形势之下,特朗普的撤离大计并不容易实现。

第一, 完备的工业体系。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联合国认证,具备完善39大类,525个小类工业体系的国家,具有超大规模的体量优势。

从一次性纸杯、服装、鞋子,到航天飞船、大飞机、航空母舰,中国都能制造。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包括美日德三强,没有任何一个拥有全产业链。

这是中国独特的环境和优势造就的独特能力,无法模仿复制。

例如富士康生产苹果手机,从iPhone1到iPhone11,富士康积累的制造经验是无法替代的。富士康有5000名工程师帮助苹果实现从研发到量产优化,而且所有配套的零配件、熟练工程师、供应链体系都是中国所独有的。

第二, 基础设施优势。

基础设施、教育水平、治安状况都是影响制造业成本的要素,在这几个方面,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短期内难以赶上中国。

例如,在南亚地区电力短缺,2012年,印度曾发生了影响到6.7亿人口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停电事故。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铁路公路网密度很低,高速公路的建设刚刚起步,现有的交通设施,往往因为混乱的管理或国际政治因素无法充分发挥效力。

第三, 拥有争夺新技术制高点的资格。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位列第17位,正式跨入世界科技创新型国家行列。

中国拥有液晶面板、高铁、锂电池、造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芯片制造和封装、航空发动机、航天工业、卫星导航、民航客机、智能手机芯片设计、通讯设备和无人机产业的国家。

美国没有的我们有、德国没有的我们有、日本没有的我们也有,中国制造逐渐走向“大而强”。

中国将有资格在5G网络、通信、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机器人、生物制药、新材料、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等领域与发达国家展开竞争。

第四, 劳动力优势。

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素质较高、纪律严明的技术工人。

《美国工厂》记录片视频曾在国内大热,美国代顿的一家“中国式管理工厂”,让美国人知道了什么是“中国速度”,美国人工作效率低,爱抱怨,中国人高效,一切听指挥……

终于,特朗普证实了!

虽然相对之前而言,劳动力成本并不能算是很大的优势,但是比起发达国家,劳动力优势依旧存在。

也许正是基于这些优势,摩根士丹利近日提出:危机会放慢产业链搬离中国,而非加快,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搬迁意味着新投资,但全球衰退阴霾无人愿投。

经此一疫,欧美经济估计需要两年才能恢复元气。跨国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是保留现金、减少投资,而非新资本开支。

二是全球龙头企业几乎都认为,中国在复工上展现的管理能力,进一步验证了它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的制造业优势。

经济全球化正面临巨大考验

从目前看来,此次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十分巨大,加之,疫情展现了全球化脆弱的一面,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整个供应链都受到较大影响。

因此,就出现了一种逆全球化的声音,比如特朗普就多次宣称:“美国不能再依赖任何国家,必须实现全方位的独立”。

或许在一般态势下,全球化是一种高效协同的人类合作方式,但是,在非常时期,从经济安全的角度来看,不少国家开始重构产业链,呼吁产业链回流,这就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中国制造企业在面对不确定的外界环境时,需要做好充分的战略准备和思想准备,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

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在特有的优势之下,中国制造,仍未来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