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陌生”母子的故事


一對“陌生”母子的故事

圖片來源:江蘇省廣電總檯綜藝頻道“聚荔愛”

87歲的南京市民孫奶奶,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多年,現處於疾病中後期。

蔣先生是孫奶奶的六個孩子之一,每個週末都固定到頤養中心看望母親。

2019年,隨著江蘇省廣電總檯綜藝頻道“聚荔愛”公益平臺的鏡頭,蔣先生和母親孫奶奶的故事走進了很多人的視野。

這個家庭與疾病抗爭多年,一路走來,有淚水,也有歡笑,他們的生活充滿溫馨與愛,感動了無數觀眾。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蔣先生的心路歷程……

一對“陌生”母子的故事


整箱整箱的紅酒,半個月不到就喝完

父親2年前去世以後,對我母親的打擊特別大。可以這樣講,母親就像為我父親而活一樣。父親走後,母親沒有了精神支柱,也沒有其他愛好,所以身體狀況下滑得很厲害。因為睡不著覺,母親常常就會喝點酒,有助於睡眠。可是我整箱整箱買回來的紅酒,一買就買兩箱,大概半個月不到就喝完了。

但是喝酒的事並沒有讓我把媽媽和認知症聯繫起來。後來養老機構的人告訴我,媽媽經常走錯房間,拿錯東西,無法正常交流。我才意識到媽媽是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

一對“陌生”母子的故事


半個小時,說了十幾次肚子餓

“去吃飯,我肚子餓死了。”

“你帶我出去吃飯,都沒吃飯。”

“我肚裡飢得不得了。”

將近半個小時的時間,媽媽跟我說了十幾次肚子餓。我已經習慣了這種特殊的抱怨,也知道這並不代表媽媽真的很餓。

除了肚子餓,媽媽重複的事還有很多。包括刷牙,剛刷過牙,走過來,轉過身,又要去刷牙。刷好了,洗過臉,然後又要洗臉,又要刷牙……

一對“陌生”母子的故事


久病無孝子,我們真的吃不消

一對“陌生”母子的故事


圖片來源:江蘇省廣電總檯綜藝頻道“聚荔愛”

久病無孝子,這句話我們深有體會,實在受不了了。開始當她老小孩就這樣。時間一長,真的沒有這個耐心了。我們不帶她(刷牙洗臉),她就發火,說不想活了,說要跳樓。白天睡,晚上10點鐘開始睡覺,睡到1點鐘不到,我們該休息的時候,她開始精神旺盛了。我們正常的生活規律都被打破了。所以說,待在家裡面是肯定不行的。

保姆,晚上請的,第二天早上就要走,馬不停蹄地換。阿姨常常問我們:“是不是老太太故意在折騰我們?”

我們說:“你還真錯怪她了,她對我們子女也是這個樣子,不是針對你。”

但是畢竟外人很難理解。我們也真的吃不消。

哥哥也曾想過把媽媽接到家中,想通過家人的親密照顧,延緩她的病症。去年的6月份,大哥在西安。他想盡儘自己的孝心,就把我母親接回老家去過一段時間。兩個人一天什麼事都不做,就圍著她轉,都忙不過來。她一件事情都是反反覆覆的。

一對“陌生”母子的故事


媽媽,我是誰?/ 不認識。

一對“陌生”母子的故事


圖片來源:江蘇省廣電總檯綜藝頻道“聚荔愛”

母親含辛茹苦地把我們6個拉扯大,很不容易。認識我母親的人都知道她性格很要強,——自己包包子、蒸餃子、擀麵條,都是她自己一個人做。原來那麼能幹的母親,現在一點事情就做不了了,有時候想到這裡,自己也只能在沒有人的時候悄悄流淚,很心酸。

有一天我問她,我說:“媽媽,我是誰呀?”

她答:“不認識。”

媽媽不認識我了,我是她至親的兒子啊!我知道這一天會來,但心裡還是一陣刺痛,我知道從這天開始,母親有可能再也不會呼喚我的乳名了。

一對“陌生”母子的故事


我一直在期待,再吃到母親做的包子

一對“陌生”母子的故事


圖片來源:江蘇省廣電總檯綜藝頻道“聚荔愛”

在家陪護實在堅持不下去,我終於下定決心把媽媽送到了養老中心。

本來已經逐漸熟悉了這種母子間的陌生,但是過了幾個月,奇蹟卻發生了。

那天我來看她,一進門就看到她在養老中心大廳坐著。服務人員看到我,就問她:“你看誰來了?”

她立刻回答:“我兒子嘛!”

她一下子認出我來了!我當時很激動。

要不是母親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我其實也不會對這個病和這個群體有所瞭解。希望這個病能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我一直在期待,通過這半年,她有這麼多的改觀,而且現在自己主動要求鍛鍊,這都是我以前不敢想象的。說不定有一天,我母親能恢復了,我們又能吃到母親親手做的包子、餃子……”

一對“陌生”母子的故事


記憶盒子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

一對“陌生”母子的故事


在歐葆庭仙林國際頤養中心,每一位認知症老人的房間門口,都有一個透明的盒子。這個盒子叫做記憶盒子。

“記憶盒子裡面放一些對於他們來說特別有意義的物品,比如我們有一位大學教授,他曾經得過的一個優秀教師的獎盃。還有運動員,曾經參加過的比賽。

或者有一些老人生平沒有那麼輝煌,但是她記得女兒長什麼樣子,就把她女兒的照片放在她的記憶盒子裡面。她們通過這個記憶盒子就能找到,這是我的家,這是我的房間。”

歐葆庭仙林國際頤養中心護士長祁女士說。

一對“陌生”母子的故事


推廣認知症對整個社會舉足輕重

一對“陌生”母子的故事


圖片來源:2016年歐葆庭“忘記自己·不忘愛你”公益活動

專業的服務,專業的照護團隊對認知症患者和家屬來說是一劑良藥。

孫奶奶認出兒子,蔣先生淚流滿面,這樣的畫面,讓人記憶深刻。

推廣認知症,關愛幫助認知症患者,幫助的是身處其中的每一個家庭,改變的是整個社會的幸福感。

袁曉冬是南京心貼心老年人服務中心認知症項目負責人,通過這麼多年的認知症相關工作,他越來越意識到認知症的推廣對於這個群體乃至整個社會的重要性。

一次在南京一家頤養中心的家屬沙龍活動,有40位認知症家屬參加,其中大概10位帶著家裡的老人過來,這些家屬說非常希望有這樣的活動,讓認知症老人能走出家門,多接觸這些社交活動。

袁曉冬說:“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活動,延緩它的發生,或者發生之後,延緩它的進程。如果這個疾病都是60多歲就開始了,那對於這個家庭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如果老人能夠一直保持現有狀態,認知能力不會下降得太快,一直延續到80多歲,那對家庭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

一對“陌生”母子的故事


一對“陌生”母子的故事


圖片來源:2016年歐葆庭“忘記自己·不忘愛你”公益活動

雖然認知症目前還無法治癒,但早發現、早治療有利於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南京腦科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醫師陸蓉說:“現在醫療機構有針對認知症設立的專項門診,更方便患者家屬及時就醫。

如果家裡發現老人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或者日常自理能力下降,建議到專業機構做一個認知功能的測試。我們有專門的記憶障礙門診,如果符合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我們會對阿爾茨海默病再做相應的治療。

專家的意見首先都是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是當今醫學公認的能延緩認知症退化的療法,非藥物治療包括懷舊療法、音樂律動、藝術創作、香氛治療以及寵物療法等。”

關愛幫助認知症患者,一方面需要社會的正面傳播,讓認知症患者和家屬正確對待認知症,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的專業機構共同努力,讓更多的人能夠投身於認知症的研究和照護工作中來。

也正是因為有著志願者、醫院、養老機構及相關工作人員對於認知症的努力推廣,和認知症患者及其家人的勇於分享,我們相信,我們大家都可以成為認知症的好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