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八渡河,“老家”的味道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对于每一个像“孤蓬”一样奔波于万丈红尘中的人来说,心中其实都住着一个永远的老家。这个老家是温暖的,明亮的,有味道的,像母亲温和而关怀的眼神,像小河上闪耀的阳光,像那灰瓦屋顶升起的袅袅炊烟。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感受到这个熟悉的味道,心底便会涌动阵阵暖流。


南漳八渡河,“老家”的味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月,身处青山绿水间的南漳八渡河如意气风发的少年,风华正茂。在这样的季节,寻梦于八渡河印象老家,你一定不会失望。我们去的那天,有灿烂的阳光陪伴,有明亮的春色引路,还有一群可敬可亲的人同行。当钻出汽车,脚尖挨着土地的那一刻,身心立刻被一种熟悉的味道包围了,那味道如被阳光晒得蓬松的棉被,柔软而温暖。那是泥土温润的气息,是麦花淡淡的芬芳,是河水清凉的呼吸。


南漳八渡河,“老家”的味道

阳光是清澈的,微风是清爽的,空气是清甜的。青山敞开怀抱,静静地等候着你;小河欢笑着,高兴地跑来迎接你;杨柳远远地招手,欢喜地站在门口恭迎你。此刻,深深地呼吸,尽情地呼吸,所有的桎梏立刻烟消云散,身心如浮羽般轻盈。那一刻,如回到了母亲身边一般,安宁、轻松、自在。


南漳八渡河,“老家”的味道

走过摇晃的吊桥,身体在摇晃,心情则如阳光中摇曳的花朵,如木桥下轻唱的小河。过了桥,顺着田间干净的小路缓步而上,你会看到几间土墙灰瓦的老房子如一位身着布衫布鞋的老人,安祥地坐在山脚下晒太阳。屋檐下的几盏红灯笼在微风中摇晃,我仿佛看到了黑夜中它那暖暖的光亮,驱散了找不到家的迷茫。


南漳八渡河,“老家”的味道

走进堂屋,厅堂上面端坐着两把太师椅,像极了父亲母亲相敬如宾、携手偕老的模样。神案上摆放着“天地国亲师位”的牌位,一下子让人有了时光倒流的恍惚。“‘天地国亲师位’,本来是‘天地君亲师位’……”“人不顶天,地不离土,君不张口,亲不闭目,师不带刀,人不离位……”同行的南漳民协主席庹先沮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传统文化。听着听着,你的心中会不由自主地升起无限的感慨和自豪。敬畏自然,遵循自然,孝亲敬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睿智的,文明的,令人骄傲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也是我们华夏子孙心灵的皈依之所。


南漳八渡河,“老家”的味道

走进厨房,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而又亲切。青灰的大水缸,木制的水缸盖,长方形的木案板;宽宽的灶台,两口大铁锅,一堆劈好的木柴,还有灶门前的一把捉火(即添柴)时坐的小板凳。这些都是记忆中的模样。看着那灰色的灶台,我仿佛又看到了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她一会儿灶台前一把汗一锅铲,一会儿又走到灶门上低头弯腰,往灶膛里塞一把柴。而灶门前的那个小板凳只是寂寞地望着她忙上忙下。不一会儿,饭菜的醇香在厨房中弥漫着,甚至飘到了场院里,馋得我们直咽口水。看着那口大水缸,我仿佛看到了父亲挑着满满的两桶水,在晨曦中,在暮霭中,慢慢地走回家……厨房,散发着太浓的家的味道,承载了太真切的关于家的记忆。


南漳八渡河,“老家”的味道

来到农耕民俗文化馆,原始淳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无论是长长的龙骨水车,还是原始的木制脱粒机——砻;无论是小巧的纺车,还是笨重的青石火盆;无论是手动的风斗(即鼓风机),还是脚踩的木滚耙,无不讲述着农耕民族的勤劳与智慧,不屈与坚韧。而那顶做工精致的木轿子,和雕龙画凤的朱红木床,则述说着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看着这些散发着历史气息的物件儿,你的记忆会去触摸一段旧时光,你会发现农耕文化是我们这些在农村长大的人身心成长的沃壤。它们就像家里那些经年的老家具,那种熟悉的味道植根于你的心灵深处,跟随你一生。


南漳八渡河,“老家”的味道

走出农耕民俗文化馆,山上的养蜂场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沿河而行,河水潺潺,杨柳成行,一路清凉。来到山坡上,坐在紫藤花廊里,听风絮语,看串串紫藤花如紫色的风铃在风中轻轻摇晃,摇出了一段如梦如幻的美好时光。主人奉上温温的蜂蜜水,金黄的蜂蜜水如正午的阳光落在杯中。一口气喝下,甜蜜的滋味让人心酣体畅。坐在凉亭里,向四周眺望,山野苍翠,满目葱郁,一种乡野散淡的惬意在胸中荡漾。


南漳八渡河,“老家”的味道

下了山,来到河畔树林中的烧烤场。一边是小桥流水,绿树掩映,如镜的河面上竹筏悠然滑过,似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一边是大树参天,红顶帐篷的自主烧烤摊位星罗棋布,篷内飘出阵阵诱人的烧烤味。 一边脱俗,一边尘世;一边天上,一边人间;一边出世,一边入世。看美景,食美味,享受生活的悠闲。在这里,清新的大自然和浓郁的烟火气息竟然也能和谐地统一,让人既觉得意外,又觉得合情合理。


南漳八渡河,“老家”的味道

不知不觉,暮色将至,一股凉意在山林中氤氲开来。从小桥返回,来到高台上的餐馆吃晚饭。露台上摆着一张朱漆油亮的八仙桌,四条干净光滑的长板凳,一下子让人恍若回到了乡下老家。记得盛夏的夜晚,一家人常常像这样围坐在门前的场子里吃饭。一张小方桌,几把松木椅子,几盘清菜,一盆稀饭,一盆米饭。虽是粗茶淡饭,但月朗星稀,亮如白昼,再加上天高地阔,晚风流莹,边吃边闲话家常,自是恣意畅快。想必夏天的夜晚,邀亲朋好友,在这露台上吃晚饭,乘凉,聊天,亦是如此滋味。

南漳八渡河,“老家”的味道

冥想间,屋内的桌上已摆满了充满乡土气息的大碗菜肴。酱红的粉蒸肉,香软的酥土猪肉,醇香的土鸡炖汤,新鲜的竹笋炒肉,脆绿的凉拌莴苣叶……这些都是记忆中家常的老味道。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老板独创的特色菜——泡萝卜皮,一片片薄薄的萝卜皮切成了菱形,夹一片慢慢地嚼,酸酸的,脆脆的,辣辣的,会勾起你味蕾的欲望。这泡萝卜皮酸得正,脆得嫩,辣得恰当,既美味又开胃,一点儿也不亚于韩国泡菜。据说此菜还获得了襄阳泡菜金奖。这泡菜虽简单,但在你唇齿间留下的是无穷的回味。

南漳八渡河,“老家”的味道

除了这些菜,那乌黑的老面馒头片也勾起了人的回忆。面是老板自己手工磨的,没有加任何的增白剂,所以做出来的馒头不白。别看它像黑色料理,但老面发酵,吃起来却比较劲道,甘甜如饴。小时候吃的馒头都是这个颜色,这个味道。

文字:李炜瑜 配图:周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